台灣印刷探索館
甲骨文最初是因為有一個人發現人的腳印和牛的腳印不一樣,才發現了形體的不同,又遇到溝通的問題,所以發明了最初的甲骨文,並將他刻在甲骨上,因此稱為甲骨文
竹簡,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類似紙的作用,將竹片綁在一起,將文字寫在竹片上
金剛經,出現在唐代,是現存最早的印刷品「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於20世紀初出土,藏於大英博物館
膠泥活字,約1040年出現,由宋代人「畢昇」發明,在膠泥上做出各種不同的字,在排列組合進行印刷
古騰堡聖經,是聖經拉丁文公認翻譯的版本,是歐洲第一部使用活字印刷技術的書籍
印刷的版式
分為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網版印刷、無版印刷
平板印刷就是我們最常見的影印機印出來的,主要運用水與油墨的互斥原理,印紋部分吸收油墨而排斥水分,無紋理部分吸收水分而排斥油墨。
主要印刷方式是藉由壓力滾筒印刷至紙上,油墨不會暈染,屬於間接印刷。
霧峰林家
歷史
霧峰林家開台始祖「林石」於乾隆11年內渡,在今大里發展,但因林文爽事件男子被斬首,女子和小孩被發配為奴,而後林石的兒子林遜的次子林甲寅的妻子帶著兩個小孩(林定邦、林奠國)從大里逃到阿罩霧(今霧峰)後人漸漸開始做生意賺到很多錢,所以養了很多私人名兵,並將林家分為頂厝及下厝,並由其後代接任頂、下厝族長,後來第二代的下厝族長(開台後的第五代)「林文察」(林定邦的兒子)幫助清朝平定小刀會,因此在中國打仗9年,而後39歲戰死,追封太子少保,宅邸賜名「宮保第」而後由其子「林朝棟」接任族長。
宮保第
傳統三合院300年前蓋的第一棟房子,名為「草厝」最初不是很有錢,所以蓋的沒有很大,現在是文創園區。
五近五落
霧峰林家有近5落5五扇門,第一落大門及四落內門
霧峰林家祖宅本來因為921倒了,但6扇門神保存完好,所以目前裝在門上的依然是200多年前,清朝時期的門神,而當時門神的眼睛有一種特殊的畫法「活目」,看起來像他一直看著你。
第二落也被稱為「轎廳」因為客人會在那裡等,所以通常會放置一些東西,也有非常珍貴的,其中包含代表清朝簽訂馬關條約的李鴻章,其中有一幅兔子的畫,招來多子多孫的意思
房子面向西邊,陽光直射非常熱,所以在第三落,有做一個遮擋的建築,這裡也有做一些蝙蝠、烏龜,代表福、長壽的意思。還有一個東西叫做女婿窗,是當年林家小姐偷看未來夫婿的窗戶
第四落因日治時期的中州大地震倒了,而林家也沒有重建,所以也無法重建
最後一道第五落是林家小姐、長輩住的地方,主房的窗戶又稱為支摘窗,上面寫著設計過的詩禮傳家、文章華國,用來告誡子孫。
大花廳
當時林家其實是沒有要蓋大花廳,是要將新府建在台中,但是後來劉銘傳發現艋舺的地理位置更好,所以就說不在這裡蓋了,但是林朝棟都已經把匠師找好了,而且都是非常厲害的,所以為了不讓他們沒有工作,也為了自己的面子,所以就蓋著這一個霧峰林家的大花廳。當時戲廳的規格分為1、3、5、7、9、11開間,而1-9開間是平民百姓的規格,而11開間是是皇帝的規格,當時只有在皇帝居住的太和殿才有,而林家的這個大花廳有5開間的規格,蓋完沒多久就進入日治時期了。
左邊則是未娶妻的男生,可以從外面的樓梯上去
而旁邊的閣樓右邊是給未出閣的小姐做的地方,都會用竹簾擋住,因為當時的女生未出嫁前不能拋頭露面,所以未出閣的小姐都是從房子裡面進去的
古代聽戲時,會不會聽不到聲音?
如果到現場可能會發現,舞台底下有幾個大水缸,老師就有幫我們解惑,這個水缸可以說是現在的音響,因為當時的聲音可能不夠大聲,所以在舞台下面放水缸,用水的回音來傳播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