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欣錡、圖片提供/拾玖畝藝、李沛倫
(李沛倫個展 《19號公寓》於拾玖畝藝 展覽會場)
走入拾玖畝藝展間環顧四周,牆上作品中的舞臺燈、手機等,螢幕機體的光暈、繽紛絢爛的螢光色彩,仔細一看,越是螢光閃爍的畫面裡,潛藏著更多內心的孤獨,即使是熱鬧舞動的人群畫面,帶來的感受都是對比極深的「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之感受。
(李沛倫個展 《19號公寓》於拾玖畝藝 展覽會場)
(李沛倫個展 《19號公寓》於拾玖畝藝 展覽會場)
本展覽其中兩幅作品皆以「浴室、浴池」作為主要場景,漂浮其中的人體動物如同青年世代無所適從的焦慮感,於時代的洪流中載浮載沉,尋覓適應的出口、或者尋找一絲安靜的片刻,由此捕捉了深刻的個人時刻。
(李沛倫個展 《19號公寓》於拾玖畝藝 展覽會場,中間作品《下方》)
從藝術家2022最新作品《下方》中,能看見於時代洪流中掙扎的人體動物依然試圖尋找一道光,而那是另一個無底洞的科技產物螢光,抑或是一道迎向出口的光束?或許可以從藝術家未來的作品中窺見其中線索。
畫面中還能看見藝術家細膩的筆觸與透過絹印重複印製的磁磚,透過筆觸得以窺見其情感,相對於此,理性而客觀且重複的磁磚,則相似於淡漠的現實外在世界,透過機器模組重複生成的大量生活用品、科技產品,充斥於周圍環境,年輕人的精神世界如何與之應對而不至於被吞噬?或許也是作品中無形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