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2023 年的一個投資機會:美債

2023/03/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用我自己犯錯的經驗,提供一個「可能的」賺錢機會:美債 ETF。
去年 (2022) 年初,由於我的 2021 年股市獲利還不錯,便想到把一部分資金轉入長天期美債 ETF 來操作,試圖避開股票下跌風險。沒成想,2022 年是個大通膨和暴力升息的一年,結果是股債雙跌,債券成了有毒資產。有了這次經驗,我痛定思痛,花時間做了更多功課去了解通膨、利率、和美債之間的關係。我還發表了一篇筆記:我為何放棄股債組合策略。
那次之後,我原本不想再碰美債。然而就在今年(2023)二月的某一天,我突然想到一個心理效應:定錨。
所謂一朝被蛇咬,人會記住上次的教訓而對同一個投資標的格外小心翼翼,甚至連看都不想再看。這有時候是對的,有時候是不對的。
舉例來說,當我們因為一時投機心起,或輕信別人的股票推薦而虧了大錢,受此教訓之後永不再犯,這是對的。這種情形,反而要注意可能過了一年以後又忘了,反覆再犯同樣的毛病。
然而對於美債這種超低風險(或可稱為零風險)的資產,有必要因為一次的錯誤而永遠將它拒於門外嗎?後來想想,答案是否定的。我在 2022 年犯的錯,是我的失誤,而不應歸咎於美債。每一樣商品有其特性,只是我當時思慮不周、知識不夠,以至於使用了錯誤的策略。
承認自己的錯誤之後,似乎比較能以中性客觀的角度來看待美債了。雖然我還是贊成股票長期優於債券,但是既然已經知道通膨與升息會令債券下跌,那麼此時此刻(2023 年 3 月)通膨以及聯準會的升息力道都有趨於緩和的跡象,不就表示債券 ETF 可能結束空頭走勢,迎來另一波大反彈?
基於前述邏輯,我認為即便美國聯準會在往後幾個月依然需要維持一定的升息力道,但仍有蠻大機會在下半年停止升息,並於明年(2024)第一季轉為降息。如果這個預想沒有太大的錯誤,那麼美債 ETF 應該有蠻大的上漲潛力。因此,我的台股和美股帳戶都已經重新配置了長天期美債 ETF,而且我是以賺取價差為主,故我採取了更為激進、波動風險更高的作法:買入槓桿型 20 年期美債 ETF。
我買回美債 ETF 的時候只是小量開倉,而且目前倉位比重不高。投資組合依然以股票為主(股票與股票型 ETF 比重超過 90%)。但如果美債 ETF 有比較明顯的下跌,我會看情況加倉。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
  • 我還是認為股票長期而言優於債券,但我不排斥在某個適當時機購入長天期美債 ETF 來獲取波段價差。
  • 以風險報酬比的角度來看,此時買入美債的下跌風險偏低,而潛在報酬則有較大的想像空間,而且操作期間可短可長,個人可依自己的偏好來決定持有時間與配置比重。
以上,只是整理自己最近的一些想法,其中不免有對未來經濟和股市大方向的預測,而預測都有可能失敗。所以還是請讀者務必自行做功課,做出自己的判斷。美債的容錯空間大,買進的機會窗口也大,無需匆忙,有興趣不妨花一些時間了解,慢慢考慮。
我的一點反省檢討,希望也對您有幫助。
謹慎投資!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熱愛投資,也是 eToro 明星投資者 (公開帳戶: http://bit.ly/etorotw )
股市有太多誇大不實與似是而非的說法,所以我特別強調誠實、公開、透明,期望讀者也能屏除迷信、迷思,與我一同在投資路上學習、精進,替自己打造一條穩定的股市現金流。此專題包含我的交易策略與方法,以及台股和美股帳戶的投資組合與交易紀錄。此外,也會有一些股市觀察與讀書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打造你的創作天地
在這裡尋找共鳴,與方格子的 35 萬格友分享觀點與生活。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