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我的求學歷程 + 給大學生的學涯規劃小建議|阿邱獸醫師的社畜診所 EP01

學生時期我印象最深刻的作者簡介,是一本國際金融的教科書,寫書的教授自述大學時期嚮往成為像馬克思、韋伯等偉大的社會學家,但最後人生峰迴路轉成為了金融領域的學者。我心想:你這從左派思想轉資本也轉得太衝突了吧!殊不知其實大多數的我們,人生的轉動幅度都是這麼大的⋯
雖然自己現在持有國際職涯規劃證照,也在104擔任職涯志工,外表散發出來的氣質更是一副凡事都早有規劃、按部就班的樣子,但其實我的學生時代幾乎不是那麼一回事,沒有一個決定是事前理性規劃所產生的結果。

大學時期:以北漂為首要目標

我當時評估讀哪所大學的方式,既不是選校,也不是選系,而是選「地區」。從小在高雄邊陲地帶長大、臺南求學的我,既對於高雄的學校一無所知,也堅決不考慮母親心心念念的成大,一心想要離家愈遠愈好。當時學測成績出爐,是不上不下的60級分,我翻遍了整本那時人手一本的各校系落點分析,依稀記得決定填了想要就讀的三個科系(可能是臺師大華語文、臺師大國文及政大中文),以及分數接近、採計加權分數有利錄取的兩個科系(臺師大公領,另一個可能是政大地政),最後只有師大公領系有進入面試階段。
在準備面試的時候,老實說我根本不曉得這個科系是在做什麼的,只知道出路可以當老師;再加上是冷門科系,可以搜尋到的資料不多,因為專業領域中有活動領導,憑著有限的資料,我在面試時回答:「未來想成為企業內的活動部門專員。」面試教授那一臉的詫異我至今印象深刻。
最後的結果是備取三,由於有不少正取生放棄報到,印象沒錯的話,最後備取生通通錄取了,就這麼幸運地不用參加指考,如願到了臺北展開離家生活。
也直到就讀之後,才知道這個科系專門培養公民與童軍老師,很多學測正取生都是明確想當老師或從小就是童軍出身的孩子,只有少數像我這種搞不清楚狀況的人。說到底,我從來不想成為教師,因此在大二時很乾脆地放棄申請師培生的資格,家人完全不諒解我的決定。而在當時,即使教師錄取之門已經愈來愈窄,系上對於非師培生的課程或學涯還是沒有明確的規劃,我們廣泛地學習社會人文科學的各種領域(經濟、法律、政治、文化、財金、哲學等),但都是東缺一塊、西缺一塊。那時候,就深深感覺到非師培生是被這個科系放棄的一群人,這也萌生我日後對於「職涯規劃」這個領域的熱忱,還曾經自發性製作了一本公領系專屬的職涯規劃手冊,也承蒙學弟妹的系學會邀請辦了一場非師培生出路的分享會(雖然當天來參加的人絕大多數都想當老師⋯)。
雖然大學時期的學業沒有讓我養成任何後續在職場上有用的知識(法律知識我也是靠著出社會後透過實務跟證照累積上來的,有點後悔當時沒有好好奠定基礎),但是大學四年我還是從公領系中學到彌足珍貴的經驗,其一是對社會議題的思辨與關懷,包括現今非常重要的媒體素養;其二是透過參加及辦理各種課外活動,鍛鍊自己在活動規劃、計畫撰寫、影音製作及器械操作等基礎能力。特別是大四的時候擔任「緬麗伊甸園」學生總籌,遠赴緬甸辦理當地的華文教師培訓,這是我第一個國際活動,也是第一個需要同時領導職場人士(教師)的活動,在提前畢業後的那半年時間好好地投入完成這項如今想起來都難以置信的挑戰,這一生恐怕再無第二次機會。這也是為什麼我如今會認同「大學並非職業養成所」的看法,因為對大部分人而言,大學時期的科系不等於日後的職涯,從大學生活中培養自己獨立生活與思考的能力更加重要。

研所時期:社會企業代言人

說來真的好笑,「推薦甄試」明明就是特別設計給方向明確、有相關資歷且合適的學生所使用的入學管道,偏偏我的大學跟研究所都是推甄上的,但我在入學之前都是毫無概念、誤打誤撞。回到大四上的時期,這時我對於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很感興趣,而在學涯規劃上,也隱約覺得自己應該要唸到研究所。當然,我也一直在三心二意,是否要回歸到高中時的夢想去唸文學?還是往跟公領系所學有關的國發、政治或法律去發展?在這其中,比較明確的志向是「公共行政」。因為這是當時唯一有明確在研究第三部門的科系,我希望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非營利組織跟社會企業的知識,將來成為一名非營利組織工作者。
想當然耳,這件事被家人質疑與反對,對話大概是這樣的:「公行所出來可以做什麼?」「一般都是考公務員。」「你想要考公務員嗎?」「不想。」「那你唸公行所要幹什麼?!」「⋯⋯」
就連沒有出社會過的我都知道,從事非營利組織的收入很難養得起自己,所以一開始我甚至難以說出口。即使後來提起勇氣說了,也是獲得與預期相同的反應。在家人的眼中,我成了一個事到臨頭還沒有做好規劃的傢伙。此時,一個親戚提議,因為親戚經營的職業訓練機構,有不少講師是畢業於中正大學勞工所,他認為這個研究所貼近實務,未來好找工作。就這樣,我去推甄了一個在此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的研究所。我還記得,我寫了一個「公民教育融入企業教育訓練」的研究計畫,自以為可以完美地把大學所學跟研究所牽到一塊,現在看起來就跟大學面試時說要當活動專員有異曲同工之妙⋯總之,雖然公民領域也包含勞工,但面試過程教授們詢問的都是更加深入且專業的議題;從團體面談的過程,我也隱約可知對手們多是相關科系畢業。最後,繼大學備取三吊車尾上榜後,研究所又是最後一名吊車尾上榜(印象中無備取),幾乎完美重現了一次四年前的光景。
我的人資之路,奠基於中正勞工所的「學歷」,但是在研究所階段,我幾乎沒有修習必修以外的人資課程。在我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內容之後,我已經大致可以想像出這是一份理想與現實差距甚大的職業,再加上我可是想成為非營利組織工作者的人,對於如何幫助企業發展,當時是一點興趣也沒有。剛好那時「社會企業」的概念開始興起,勞工所的幾位老師從協助弱勢就業的角度切入研究社會企業,後來甚至在所上成立了社會企業研究中心,我真是欣喜若狂,有種冥冥之中註定的感覺。於是,我在研究所期間,無論是課程報告、後來的論文主題、甚至是外部參與各種創新創業競賽,都環繞著社會企業發展。同學曾經挖苦,在當時,只要在勞工所提到「社會企業」就會想到我,大概就是如此熱忱的程度。

求職時期:真正認識自己

即使我如此着迷於社會企業,但出社會至今,我沒有任何一份工作是進入社會企業。原因也很簡單,到了真正要步入職場,我明顯感受到自己對於經濟穩定的渴望。我不希望自己因為熱忱而選擇一份在薪資待遇上不具發展性的工作(當然,絕不是指社會企業一律與優渥待遇絕緣,只是我缺乏成為國內早期投入者的勇氣與絕悟)我深刻地體悟到,在真正投入職涯的那一刻,自己是如此希望「穩中求勝」,這樣的態度和還在學時期的自己截然不同。顯然即使參加了這麼多創新創業的競賽,我並不相信自己一出社會就可以白手起家,更別說是創立一家能夠兼具營利與社會使命的企業了。
後來的職涯進程,從一開始任職於訓練機構,後來一度想挑戰出國唸博士而回到學校從事研究工作,再因為看清一些現實面的問題,從勞工領域主要的出路中,決定投入一開始不曾考慮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因為自己前面的工作經歷與人資無關,再加上前一份工作是在學校,評估下來單純去企業面試成功機率不大,所以選擇報考國營事業考試。剛好那時泛公營體系的中鋼公司為了投入綠能產業,在我的老家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我就這麼幸運錄取了離家五分鐘車程的興達海基,展開我的人資職涯。

給大學生的小建議

現在自己從事人資,以及基於對職涯規劃的興趣而投入專業進修後,開始參與一些職涯諮詢與演講活動,聽到許多學生對科系的選擇、是否讀研究所、職涯路徑的迷惘等,雖然自己也沒有什麼豐功偉業值得效仿,僅就學涯歷程的心得感想,彙整提供大學生幾個小建議:
  1. 你的人生不會在這個階段就蓋棺定論,所以不用因為是否考得理想或如何選擇校系而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選了之後也不用感到後悔,在學期間更無須因為自己身處的校系而畫地自限,重點永遠在於如何經營自己、迎戰未來
  2. 以目前的就業市場看起來,理組比文組吃香,選校比選系重要,但這充其量僅供參考,每個人的出身背景、性格與人生機遇都不相同,學涯規劃並沒有一致性的標準。重點在於自己有沒有好好把握人生,在求學階段努力多元獲取知識及經驗,拓展自己的可能性,例如:申請雙主修/輔系/學分學程、參加各種研討會/競賽/活動/社團、應徵實習/工讀(這點愈來愈重要)、強化外語能力、認識各式各樣的人⋯不僅是給自己有更多選擇的空間,也養成積極學習的態度,這直到出社會後都將持續受用。
  3. 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先工作再讀研究所。與其進到研究所之後繼續迷惘,不如先到職場歷練,等找到想要好好發展的領域之後,再存錢攻讀在職專班,帶著明確目的唸起來會更有收穫,也能比一般生多了年資優勢(不過還是要評估,如果自己嚮往的產業在核心職位上青睞使用碩士生,例如科技業、金融業等,那就要先投資自己攻讀碩士)。
回首過去,其實會發現學涯與職涯的旅程中,充滿意想不到的風景。人人都稱羨那些從小就堅定志向、長大實踐夢想的成功人士,但那只是鳳毛麟角。多數平凡的我們,則是在各種際遇與機運中隨波逐流。但當我在擔任研究助理而對未來萬分迷惘時,恩師給予我的提醒,我直到現在還是奉為人生方針,那就是無論如何都要一直前進,只要一直走,一定會走出路來。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以成為頂尖的金融業人力資源管理者為目標,期待從理論與實務面充分探索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並以組織的人才永續與競爭力為使命。從喜歡的運動品牌借鑑座右銘:Impossible is Nothing 沒有不可能!人力資源/職涯諮詢/專題演講/其他交流與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全臺唯一專治社畜身心靈的動物診所,由專業社畜獸醫師暨社畜觀察家阿邱主治,處方包含職場觀察、職場心得、職業策略規劃與職涯發展引導等。本診所採佛系治療,社畜到院不保證痊癒,畢竟職場修為還是在於個畜,但願可以從診所內各類職業策略規劃資源與問題解方中,找到對症下藥的處方籤,讓社畜可以活得更接近人類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打造你的創作天地
在這裡尋找共鳴,與方格子的 35 萬格友分享觀點與生活。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