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3 積極,而非消極 3 - 離苦得樂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我每次看到人們在廟裡的樣子,就搖頭。

 

我:什麼樣子?

 

你:或跪或拜,一直在祈求、祈求的,彷彿人生什麼事都不用努力,就只要求神拜佛。

 

我:其實釋迦牟尼佛當初是因為,觀察到了「苦」,才想要去探討與追尋,如何『離開』苦這個狀態。

 

而不是為了『追求』樂。

 

你:這有什麼差別?

 

我:差別可大了。

 

不去做危險的事,自然能夠平安。

 

而不是偏偏去做危險的事,卻又期望不發生意外。

 

你:不懂。

 

我:佛法教我們,先觀察到『苦』、進而瞭解『苦的來源』,一方面不再『造新的苦因』,進而『面對與接納』已經成熟的苦果、最後學習完全『不受』苦影響的方法。

 

這時候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現在很多人,都是『佛教的信徒』,而非『佛法的門徒』。

 

佛教,在宗教與民俗的混合下,已經變形的很扭曲。

 

所有的儀式,都是為了『得樂』,『樂』了還要『更樂』,這已經失去佛法本身的原意。

 

要知道,慾望是滿足不了的。

 

人性,只會越要越多。

 

滿足不了,就感到苦。

 

不但不去想苦的因由,反而用盡心機想要去滿足。

 

然後就一直重複、甚至不斷增加,苦的程度與內容。

 

佛法則提出了不同看法:

 

當你感到苦,反而要去瞭解苦的原因,斷掉苦的成因與延續,自然會回到平靜的『安樂』(安樂是重點)。

 

這樣做、這樣練習,會『影響』你的苦,才會越來越少。

 

這就是佛法的積極力量。

 

您何不試試看呢?

 

阿彌陀佛。

raw-im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一般來學佛的人不想要有壓力,像現在追求世間的五欲的人,你跟他講:「要不要聽聽佛法?」他說:「佛法有什麼好處?」「佛法好!佛法讓你心靈自在,可以放鬆、沒有壓力。」當他一坐下來,一聽講到業障、講到因果報應。「不是說沒有壓力的嗎?不是說放鬆的嗎?為什麼......怎麼講這些恐嚇的話?我很有壓力
    Thumbnail
    據悉,佛的教導是脫離苦的修心法,是自古以來成道者諸多法門中的一種,也是自有其獨特性與特殊性,有其針對性的一門修心法。 我,並不以佛教修行法專修而減弱自身的苦,佛經與我而言更像是照鏡子,憶念起真實的一種提醒。「一切聖賢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如是如是;我也因無為法,無所為而逐漸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佛陀「轉四諦法輪」,第二種法輪叫「勸轉」。「此是苦,汝應知。」這個世間有三苦、八苦、眾苦、無量諸苦逼煎,所以你應該知道。「此是集,汝應斷。」這些苦,是你自己集合、招感來的。很多人都說:「我有很多無奈......我也很想學好,我做不到......」
    Thumbnail
    鹿野苑是佛初轉法輪的地方,轉四諦法輪有三個階段。第一轉叫「示轉」,佛陀做示範跟你開示,這個人世間有人生八苦: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盛,生老病死,還有所謂的苦苦、壞苦 、行苦三種苦。這些苦一直逼惱著你,不是說:「我不要去惹它就好了。」沒有辦法!它會逼著你。
    Thumbnail
    夢見我在宣揚佛教,正在講述佛陀用苦行,來實踐佛法和推廣佛法的經過。 我說這不是一個華麗的故事。釋迦摩尼佛一步一腳印,就是用他的力量,來推廣佛法。 群眾中有其他宗教人士,聽到我的說法,覺得不以為然。 我回說各個宗教,都有其勸人為善的教義。「我沒有要跟你辯論,我就是在介紹一個非常簡單的模式,希望大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一般來學佛的人不想要有壓力,像現在追求世間的五欲的人,你跟他講:「要不要聽聽佛法?」他說:「佛法有什麼好處?」「佛法好!佛法讓你心靈自在,可以放鬆、沒有壓力。」當他一坐下來,一聽講到業障、講到因果報應。「不是說沒有壓力的嗎?不是說放鬆的嗎?為什麼......怎麼講這些恐嚇的話?我很有壓力
    Thumbnail
    據悉,佛的教導是脫離苦的修心法,是自古以來成道者諸多法門中的一種,也是自有其獨特性與特殊性,有其針對性的一門修心法。 我,並不以佛教修行法專修而減弱自身的苦,佛經與我而言更像是照鏡子,憶念起真實的一種提醒。「一切聖賢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如是如是;我也因無為法,無所為而逐漸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佛陀「轉四諦法輪」,第二種法輪叫「勸轉」。「此是苦,汝應知。」這個世間有三苦、八苦、眾苦、無量諸苦逼煎,所以你應該知道。「此是集,汝應斷。」這些苦,是你自己集合、招感來的。很多人都說:「我有很多無奈......我也很想學好,我做不到......」
    Thumbnail
    鹿野苑是佛初轉法輪的地方,轉四諦法輪有三個階段。第一轉叫「示轉」,佛陀做示範跟你開示,這個人世間有人生八苦: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盛,生老病死,還有所謂的苦苦、壞苦 、行苦三種苦。這些苦一直逼惱著你,不是說:「我不要去惹它就好了。」沒有辦法!它會逼著你。
    Thumbnail
    夢見我在宣揚佛教,正在講述佛陀用苦行,來實踐佛法和推廣佛法的經過。 我說這不是一個華麗的故事。釋迦摩尼佛一步一腳印,就是用他的力量,來推廣佛法。 群眾中有其他宗教人士,聽到我的說法,覺得不以為然。 我回說各個宗教,都有其勸人為善的教義。「我沒有要跟你辯論,我就是在介紹一個非常簡單的模式,希望大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