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改革之道

2023/04/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NBA幾年前推出的季後附加賽,不知道球迷覺得如何,會不會是一種雞肋,或是多此一舉。NBA的頭頭Adam Silver說,這是為了讓後段班的球隊不要擺爛,讓他們有個季後賽的希望。原因雖然理直氣壯,但其實不過就是三年之艾罷了。
圖:22-23季後賽第一輪國王主場對勇士
我們都知道NBA需要改革了,可是需要改革哪些呢。
  • 養生籃球的歪風
  • 誤解三分球的真諦
  • 節制一下歐洲步吧
  • 破壞看球節奏的終場前暫停
  • 比附加賽更無味的明星賽
  • 一面倒的次數大增
  • 宛如雞肋的附加賽
應該還有,但寫太多沒意義。
1.
傳奇大教練波波所創的養生籃球,當時創造奇蹟,讓Tim Duncan延長職業生涯,這本來只是權宜之計,後來竟蔚為風潮,各隊群起效尤。甚至巔峰時期的大球星有來個幾場「養生」,教練球星不亦快乎,但苦了買票進場與守候轉播的熱血球迷。大球星要養生,怎不早說。
聯盟應該遏止這歪風,八零九零年代的球星也嘲諷現在的籃球比賽真養生。球員如果受傷,當然可以放入傷病名單,讓聯盟醫生確認,不然,就應該如期出賽。無原因缺賽者,應懲罰停賽幾場,才能對得起買票的球迷,也才能維持球賽的精彩度。
2.
自從咖哩大神創新大號三分球後,眾球星多多仿效,但這些仿效者的三分球命中率奇低,讓比賽變成爛投大賽,投不進然後攻防一直轉換,使得現代的籃球變成無趣的投籃比賽。
Stephen Curry雖然投了很多三分球,但他的生涯三分球命中率高達四成二八,甚至比雷槍的四成還高。可看看許多小將老將濫投,投八中一還一直投,投不停,比賽真的很難看。
聯盟怎麼處置,有賴有智之士動動腦筋,比如增加幅頂與四十五度角的長度,讓三分球更難,看看可否減少大家投三分的意願。或是,給前46分鐘投三分球次數少於多少的球隊,有多一次犯規的額度,這樣應該會有激勵作用。
3.
現在聯盟的三步上籃,常常有灰色地帶,許多大球星遊走灰色地帶,讓人看了直搖頭。他們那個叫做四步上籃,多帶一步,當然更好過人、切入、得分。歐洲步就是這樣。
聯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家就猛走歐洲步和四步上籃。希望聯盟不要再「旅行」了,大家一直traveling,這樣好嗎。
嚴格定義與執法,就這麼簡單。
4.
長久以來,終場前兩隊一直暫停,讓人看了很無奈。有人會說,可讓教練排定戰術、可打斷對方節奏,但想想看,如果終場前兩分鐘減少暫停並節制犯規,最後的那段競爭會不會更精彩。
大家可能習以為常,也不認為有需要任何改變,但看那麼久的籃球,對於終場前的一直「停止」,實在覺得愈來愈誇張。
我想聯盟與許多球迷應該沒想要改變這情況吧。
5.
明星賽無趣,大家都知曉了,也不用多言。說他是一個歡樂派對也不為過,但派對必須有趣、有味道,不能大家不防守,只讓球星飆分、耍灌籃。(這問題後文再另述。)
6.
覺得這些年來,一面倒的次數大幅增加。明明是勢均力敵的兩方,卻在上半場或第三節結束,就進入垃圾時間。現在是怎樣。
有一個簡單的規範,就是戰績相同時,看得失分數,這樣大家至少不會在最後一節擺爛。因為雖然整季有82場比賽,但是最後決定種子順序時,很有可能戰績相同(就像今年),這時,順序就很重要了。
7.
NBA有30支球隊,有16支球隊可進入季後賽,這個比例已經很高了(比其他職業運動),現在多個附加賽,不外乎讓中游球隊多打一兩場比賽,大概可以增加收入吧。
整季有82場比賽,實力如何,打完82場就已經夠清楚了。即使排名第九或第十進入季後賽,很大可能第一輪就落敗,附加賽的意義實在不大。以前有老八傳奇,但近十年來沒有發生,因為現在大家會預作準備,排名確定後,就會為季後賽作準備,我們就來看看未來何時會再出現老八傳奇。
老球迷有感而發。
查爾斯
查爾斯
~人生的藝術就是輸掉可以輸的戰役~ 寫運動競技的人生悲苦喜樂 看世仇德比球迷的愛恨情仇 高球:一場與自己的戰爭 棒球:人生還沒到九局下半 籃球:團隊甚於個人 網球:要掌握自己的節奏 足球:輸掉可以輸的比賽 美足:明星更要有人罩 橄球:退後原來是向前 撞球:勝利在於預作準備 賽車:成功就在毫釐之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