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https://vocus.cc/article/6450844cfd897800018ba19f
也不過短短幾年,當年(1998)熱門的碩士文憑(幫了我不少忙)
如今變的不值錢,甚至變成基本學歷
我報考資管所那一年,全台灣只有108個名額
而台大電機所(一間學校的一個所)也剛好有108個名額
我當然不可能全省去考,考試日期也很多衝堂(同一天).....
世界的變化真的好快............我只能說
**************************************************
「本文僅供參考」,畢竟時空背景隔了將近二十年。
**************************************************
「該去就業?還是繼續讀書?」
其實我常常回答讀者這個問題,
我只能說:「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掌握。 別人的話,通常只能參考.....」
我"當初"並沒有打算就業(因為那時覺得寫程式好難喔!)
但也不清楚自己能作什麼?
只好窩在學校裡面,多呆兩年看看...............................
但這兩年,對我來說是有幫助的。
因為讓原本很迷惘的我,漸漸發覺自己的方向。
人,不一定要讀書才有出息,
也不一定要跟著人家的腳步走。
所以.............以下是我的經驗談而已
想想看:
小學六年。
中學六年(國中與高中)。
大學至少要念四年。
碩士班兩年。
博士呢?....四到六年不等,念不完的人可不少。
可見碩士是最佳的投資,C/P值最高。
在台灣的大學門檻解禁之後,大學生的數量與文憑已經很普及。
除非自己真的有很棒的專長,否則人海茫茫,實在不容易突出。
有了碩士文憑,多少有點差異。
(P.S.這是 1998當年的說法,現在每年研究生的畢業人數,已經超過我當年大學畢業生人數)
有一位網友來信問道:「我對IT技術有興趣,但對讀書沒興趣,適合讀研究所嗎?」
您放心,很多教授都有作不完的案子,需要真正技術背景的學生協助
並不是到了研究所裡面,就是一直唸書、搞學術。
研究所裡面,主要是看自己遇見哪一位指導教授。
老師如果是「業界導向」,那你就會有作不完的案子。
如果是「學術導向」,那麼你就會有寫不完的論文......
至少,我覺得研究所這兩年,改變了我的人生:
......................................................................
讀研究所幹嘛? 讀研究所的好處與動機在哪裡?
雖然我一直是務實派的【結果主義】者,管他原因為何?考上的人才有資格講,才有選擇權。但是,在我讀了一年半的研究所之後,我有一些感覺想與大家分享。
我讀過的大學(我讀過不只一間的大學),可惜都是私立學校,我常常覺得這些學校根本不是我期盼的大學生活,不值得我高中時代拼命K書來通過聯考,我對大學蠻失望的,一大堆課程,不管你的需求,就是填鴨嘛~塞給你就是。
有些學校動不動就當人,當得學生不清不楚,反正暑修交了錢就一定會Pass (可能已經有人知道我在說哪一間大學了 ^_^ )
學費與生活費都貴,一流的收費 卻是八流的學習環境,
我真的很失望,我想讀完大學拿個文憑就再也不回到這種號稱【大學】的地方。
後來,大三那一年暑假,有一位研究所學長跟我談過,他也是像今天一樣,把他在研究所的所見所聞與成長,做了比較,給我參考。
我才又燃起一絲絲希望,心想:或許研究所真能滿足我對於【學習】的興趣與要求。所以我找了一些上課環境適合我的研究所當作投考的主力,抱著希望來準備考試(我成績太差,無法甄試)。
......................................................................
享受被尊重的感覺
我要的學習環境,是一個可以有時間讓自己自由呼吸的地方,心態上像是一邊渡假一邊求學的好地方。高中時代,我看見陳之藩先生的書【劍河倒影】,他上面講述劍橋與牛津大學的學習環境,真的讓我了解到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就該如此!學生不只是學習自己的專業,更能在環境中與其他人相互學習,每個人都散發自己的專業,還能夠影響別人,就像是輻射線的散佈一樣,大家彼此影響,思考,然後成長~
(這本書真的要看看,目前遠東出版社已經集結成【陳之藩散文集】一書)......我就讀的資管所,我前面已經介紹過了,因為課程安排不多,有很多自己的時間。這就是我需要的環境。加上我有機會到計算機中心兼課(教育訓練方面),從這些地方,慢慢的讓我了解:讀研究所的用意與樂趣!
就讀研究所之後,我發現:不管是外界的人,親朋好友,尤其是師長對您的態度,真的有很大的變化。
跟大學部的學生比起來,系上的師長對研究生有比較大的尊重(至少我們這裡如此),撇開資源的分享不說(研究生當然享有較多的資源)。有很多事他們會跟您商量,會聽聽我們的意見。這與我以前讀私立大學,是完全天壤之別。以前讀大學,每一系 \ 每一班的學生太多了,老師根本見了面也叫不出您的名字。對老師來說,學生像是一個號碼(學號),只有考試登記分數的時候有用。
這個世界上,如果還有另外一個地方只叫號碼,不叫人名的----大概就是【監獄】以及軍隊的新訓中心而已......
如果說,我認真考研究所,是為了讓父母臉上增光,是為了讓自己擺脫 / 洗淨不愉快的過去......毋寧說,我要找回自己的尊嚴與自信,我要到一個像人的地方,被人尊重的地方好好重新學習。
而在我畢業前夕,我的確感受到了,也享受著【被尊重的感覺】。當我回頭看看以前大學的學弟妹,看看他們在BBS上對學校的建言,我除了鼓勵他們上進,我也只能慶幸自己終於換了文憑,換了環境。因為要改變學校辦學的態度,不如自己改變自己的人生。因為自己的人生,自己能掌握。
......................................................................
學生變老師之後
因為政府在1999年有擴大內需方案,希望全國中小學都有電腦教室,都能上網。所以安排國中小學老師來受訓,我與另一位同學有幸參與(當講師啦~),在其中也學到很多東西。或許因為這些老師都不是資訊背景出身,有些人年紀也大了,所以在接受電腦課程方面有些特別需求,
我發現:年長老師們只想學習操作方法,而年輕的老師比較有學習熱誠,但是對於原理方面的課程,接受度也不高。可是這些老師一但要學習當一個網路管理員,對於網路上一些東西不能不懂,像是最近的Windows 2000 Server已經脫離傳統的Lan Server,走上Internet Server的方向,很多設定與操作都需要先了解網路原理才能做出適當的處理。
這時候,在上課教學的比重,就需要一個協調,讓大家都能接受又能了解(資訊教育其實是一門大學問)。因為上課上機的環境,畢竟與他們學校實際的情況無法100%吻合,有些情況我也沒試過,只能提供一個方向給學員們參考。
我也發現很多學員只想要一個【標準答案】,而不是學習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時候,學員們問的問題,基本上違反原理,只是他突發奇想的看看能否有人可以解決......
我回想起 **以前大學時代,我也常常抱怨:老師上課講這些東西,將來就業也用不到。
**教程式設計的老師自己也不是很行,常常我們發生問題,都必須自己找書或是找同學一起解決......。
那時後聽一位老師說過:『我雖然是博士,但我不見得有程式設計師的功力啊......』那時當學生的我不以為然。而現在,我在授課的時候,看見很多人很多行為,其實是我當初的翻版。
再想想自己為什麼有能力當個小講師,跟學員們分享經驗?是我以前就學會了嗎?還是我自修得來的知識?
非也!非也!竟然全是我上了研究所之後,善用系上資源,跟學長,同學們請益得來。如果不是有這種環境,我會不會自己學習?或是說,我學的能這麼順利嗎?......
我很感謝我現有的環境能提供我這麼多學習的資源與學習的動力。我常常在想:就讀研究所帶來的----課外的知識與學習,更令我驚艷不已,覺得值回票價。
在網路上聽過一個笑話
【當我讀 大學 時,我以為自己什麼都懂】
【等我讀 碩士班 ,我才發現其實我什麼都不懂】
【等我上了 博士班 ,我才發現原來我不懂的,大家也都不懂】
......現在我對於第二階段(碩士班)的笑話,真的是深刻體驗,而且心有戚戚焉。
......................................................................
【比較】是進步的唯一動力
我只能說,在我讀了研究所之後,我可以體會個人有個人的專業,領域不同,而且對於原理方面學問,也比較能接受,不像以前只是排斥。這就是我的成長,視野也開闊了。甚至自己想找資料或是主動請益專業的同學們。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真知也!』這是我目前的體會與處境。
上次有幸參加科技管理研討會,有一位新竹某國立大學博士班的學生上台發表他的著作,真是讓我大吃一驚。不管上台的表現與臺風,都不像一名研究生。
他的文章很長,但是他上台報告的投影片卻無法精簡的說出重點,他把整篇文章一字不漏的作成投影片(至少三十幾頁,天啊?!研討會發表,一人只有十五分鐘而已,他不知道嗎?)上台就是照本宣科的念了起來,不能適當的改變他的發表方式,以符合台下觀眾的吸收反應。
這時候,他的老師看不下去了,叫他講的精簡一點,他完全沒有能力即時反應,還是大聲朗誦下去?!結束之後,觀眾提出的問題,他也支支嗚嗚,只能讓他的老師代為回答。
他那篇文章一點都不深,只是管理方面的東西,講講產品生命週期的文獻罷了。......你想變成這種人嗎?肚子東西再多,學歷再高,終究是一個上不了臺面的人!沒能力表達自己的專業,沒能力與聽眾互動,這種知識份子可以說是會說話的啞巴!
(P.S.以上只是一個個案,不能代表全體。 不過,我蠻欣賞那位指導老師,他不但特地搭飛機南下陪學生發表論文,幫他解圍,在學生下台後,還幫他鼓掌,大聲的說他表現的不錯,可圈可點云云......真是一位好老師,相信在這位老師的教育下,這名學生將來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我再回想自己在研究所的學長,同學與現在的學弟妹,我們常常上台也彼此提出意見修正大家的表達方式,我發現:在我們系所,從沒有人上台發表的水準是這麼不入流的,大家都具有一定的水準。再看看我朋友去投考師資班,上台現場教學也是不怎麼理想。我才醒悟:我在研究所這短短時間的訓練,以及伴隨訓練所得到的自信,已經值回票價了!我~也得到成長的機會!
畢業學分多寡?畢業論文是否得獎?都是一個形式。
在研究所才短短兩年,離開時我能拿到什麼?能學到什麼?
在這段時間能遇到什麼樣的人?
......這兩年的投資報酬率真的【高】!遠超乎您原有的想像。
我們系上有位老師說的有道理:
『讀研究所能學到什麼,不一定。......但是讀研究所是來認識人的~~看看哪些人將來足以擔當重任!』......
我聽了之後真是震聾發瞶,精神一震。老師說得真是好!
如果程度低劣,智商不高,求學坎坷的我,都能學到這麼多東西。
為什麼? 為什麼 您不試著改變自己的人生呢?
最後我要補充一句:
以我為例,我沒想過要自己創業,所以要進公司當一個上班族,"學歷"這玩意,有....總比沒有好一點。
如果您已經有很明確的目標(例如:創業 / SOHO...等等),這時候反倒該考慮這兩年,會不會耽誤了您的人生規劃呢?
兩年雖短,但也是一種投資
投資.....一定有風險
結論還是一開始提到的那句話:
「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掌握。 別人的話,通常只能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