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書手L | 什麼都別說 | 北愛爾蘭的歷史創傷

2023/05/0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都別說
作者|Patrick Keefe 譯者|鄭依如、黃妤萱、張苓蕾 出版|黑體文化
你知道英國中總共包含幾個國家嗎?
除了在大不列顛島的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外,其中最特別的應該就屬與愛爾蘭相連的北愛爾蘭了。
明明相連著另一個看似相同的國家愛爾蘭,但北愛爾蘭卻在種種歷史因素下被歸納進英國中。
而今天要推薦的這本【什麼都別說】,述說的便是關於1968年至1998年發生於北愛爾蘭的故事。

北愛爾蘭問題對於多數台灣人而言應該比較陌生,雖然自己以前曾看過幾部關於北愛爾蘭問題的紀錄片,但因為那時年紀還小,老實說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也是幾乎沒有太多印象。
本書由北愛爾蘭裔美國籍作家Patrick Keefe所寫,花費了超過4年時間,實際走訪北愛並訪問上百名事件相關的人士。
在這本書中,Keefe努力記錄下北愛人民反抗的始末,並以此展開一場深不見底的黑暗歷史之旅。
「這不是一本歷史教科書,而是一部非虛構敘事作品,因此書中所有的對話和細節都並非杜撰,而是真實發生過的事。」
正如作者在本書末所自述的,本書可以說是一本記錄了北愛爾蘭人民的苦難之書。

消失的母親

在這本書中,作者雖然是以整個北愛爾蘭問題的始末作為時間線描述,但因為人物眾多,因此在寫作上並非以線性的方式寫成。
也因為故事眾多,在閱讀的開始其實對於讀者來說真的有些眼花撩亂。
尤其是像我一樣沒有仔細研究過北愛問題的讀者,在面對大量人名與反抗軍派系、英國官方組織的名稱其實很難馬上進入狀況。
而在眾多出場的人物中,書中將其中一條主線,聚焦在了一位母親的失蹤身上。
在1972年12月初的某天晚上,獨自扶養10個小孩的寡婦Jean在一群黑衣人的闖入下,消失在了北愛爾蘭的街道上。
起因是他被認為是英軍的間諜,對於當時的北愛人民,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大忌,而這位母親便在這樣的背景下遭到長期反抗英國統治的北愛爾蘭共和軍擄走,而她的10個兒女從此再也沒見過自己的母親。
Keefe之所以將Jean的故事寫下,是因為她的故事諭示的其實是在這整場衝突中多數平民的縮影。
Jean的故事,在那個年代下的北愛爾蘭無時無刻都在發生,每天都有無數平民喪生在北愛爾蘭共和軍與英軍的交戰中逝去,而本書則試圖以文字紀錄下了那置於戰場的苦痛日常。

被否認的歷史

本書的另一條主線,則主要聚焦在了北愛爾蘭共和軍臨時派的幾位主要領導人身上。
當時致力復興北愛共和國的反抗組織愛爾蘭共和軍,主要區分為以武力抗爭的臨時派與不親武力的正式派,而本書敘述則多是以臨時派視角出發。
在這些抗爭者中,最有爭議的一位便是前臨時派領袖的Gerry Adams。
a -https://www.bbc.com/news/uk-northern-ireland-27238602
Adams在這場事件的晚期,最終放下了暴力,選擇以政治作為改變的方式加入了支持共和軍的新芬黨中,而之後也順利以黨主席進入國會。
為了進入主流政壇,他在參政過程中選擇性地拋棄了他必須共同承擔的責任(例如說Jean的失蹤便是由他主導),選擇以否認回應一切問題。
「如今他卻站出來否認自己做過的一切,否認那段歷史,也否認了那一場由他親手指揮的戰爭。我想到就覺得噁心,他根本就沒有把死者的犧牲放在眼裡。」
也令人反思,當一段歷史被主要參與者否認之後,所造成的傷害又需要由誰來承擔。

歷史過了仍需要正義

「北愛爾蘭一直致力於歷史紀念,但卻沒有正式的過程可以弄清楚如何紀念,甚至理解北愛爾蘭問題。…即使人們興致盎然迎接嶄新的日子,過去充滿火藥味的陰謀仍將揮之不去。」
最終,北愛問題結束於1998年英國恢復了北愛爾蘭自治政府的權利,將北愛的自治權利重新交還於北愛人民手中,終結了長達數十年的暴力衝突。
然而當事件過去,北愛人民在長年抗爭所帶來的悲痛卻沒有因此結束。
無數人民在這場事件中逝去,有的則是從此被消失在人間。
當歷史不停往前進的同時,許多人的回憶從此被遺忘在過去。
本書的後半段,老實說對於身在台灣的讀者意外地有所感觸,談論到的是關於轉型正義白色恐怖對於一個國家、一個世代所帶來的集體創傷
其中又以前面提到的Jean最為代表,她在這場抗爭運動中消失於人間,但直到事件結束多年,無論是英國政府還是臨時派的主要幾位領頭人,始終沒人願意站出來說明這位母親到底去了哪,以及在她消失的那個夜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每個人都一致卸責任何有關珍的故事。
「那些害死我母親的人都大搖大擺走在街上,真是噁心死了。」
轉型正義,並不只是為了向過去歷史給出交代,也是能夠放下過去向前踏進的重要關鍵。
如果連發生過的事情都沒有勇氣去面對,那又怎麼有勇氣繼續往前。

小結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其實讓我不斷想起龍應台老師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這本書。
同樣講述的是一段被時代浪潮推動的悲傷歷史。
歷史會老去,就像書中的這些見證者,終有一天,都將成為只有在書中才看的到的故事。藉由這些書籍,我們能夠讀到這些人的的記憶,但又該以怎麼樣的心態去評價它?
「我最不樂見的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把當時的事件想得過於浪漫,因為真相根本不是那樣。」
正如同書中前共和軍成員Brendan Hughes的感嘆。
當我們不再在意,逐漸把228紀念日當成另一個快樂的假期時,其背後所乘載的歷史與悲劇,又該由誰繼續述說。

追蹤其它平台
記錄心得為主,爾偶推推書、寫寫文。 主觀意見偏多,文學無雷。 目標是打造一座圖書館。 若你也愛讀書,希望這裡有你需要的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