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以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作為這一連串寫作的開始是因為它是我一頭栽進藝術祭的開始,但當初會知道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竟然是為了追安藤忠雄的建築到了直島,說起來,這一切都要感謝安藤先生呢!還記得那一天當船靠近直島宮浦港時,遠遠的就看見了碼頭上的紅南瓜(赤かぼちゃ),雖然那一天直島下著大雨,但一下船顧不得身體淋濕,直奔紅南瓜(赤かぼちゃ)拍照,那時候還不知道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我,眼前這樣全新的藝術展覽型態已經震撼到我身體的每個細胞!接下來的後座力更是持續到現在
如果你想充分享受並且接受可能來自瀨戶內國際藝術祭(Setouchi Triennale)的震撼與感動,我想,先了解這個藝術祭的開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的藝術展覽跟我們以往在美術館,博物館或者藝廊裡所看的完全不同,雖然瀨戶內國際藝術祭(Setouchi Triennale)每三年舉辦一次,從2010年第一屆開始到2022年的第五屆總共經歷12年,但真正的開始卻是於30年前,從一個企業家單純的想法,一個天馬行空的計畫還有一個可能連日本人都不知道的小島到現在成為世界規模最大也是引起全球矚目的藝術活動,影響的不只是藝術展示的型態,更重要的是證明以藝術活化地方的方程式是成功的!所以,當我們前往瀨戶內藝術祭(Setouchi Triennale)的同時,除了欣賞藝術作品所帶來的啟發之外,島嶼風景,在地文化以及人跟人之間的溫暖互動更是牽引著許多人像候鳥一樣不斷的回到瀨戶內的原因。
要知道瀨戶內國際藝術祭(Setouchi Triennale)當然要先知道瀨戶內海在哪裡?瀨戶內海是日本一個東西長450公里,南北寬15至55公里,從神戶延伸到北九州的一片海域,也是日本最大的內海,而瀨戶內地區呢,很多人以為就是四國,其實四國只是瀨戶內地區的一小部分而已,比較接近的說法是中國,四國地方,也就是包括岡山縣,廣島縣,愛媛縣,山口縣以及香川縣五個縣的行政區域,除了這五個縣之外,大大小小的島加起來可是有700多個,當然不是每個島都有人居住,在以前這個海域可是對內跟對外交通的重要樞紐,就跟海上高速公路一樣,即使後來連結本州、四國及九州之間的陸上高速公路建設好了,瀨戶內海依然是交通要道,除此之外瀨戶內的小島們有著質優且堅固的石材,從江戶時代至今,從大阪城到關西機場,都可以看見來自瀨戶內小島的石材,既然自古以來是交通要道,也盛產重要的建築材料還有製鹽的重要產業,如此繁榮的地方,有著獨特的傳統習俗,也累積出深厚的歷史文化。
但是隨著近代高度的成長,快速的開發,過往的生活型態被視為是不符合經濟效益,導致人口大量外移,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老年化少子化加劇,這些曾經重要且繁盛的小島漸漸地黯淡,失去光芒,甚至被人遺忘,只有在要處理沒有人要且麻煩的事物時才被想起,例如工業廢棄物,以及安置痲瘋病病人,因為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越來越少,反對的聲音太薄弱,所以曾經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島民,漸漸地離開到別的地方生活,有人在這裡失去了笑容孤獨且無力的活著,也有人無聲的凋零,沒想到曾經串聯起一切的海洋竟成為了阻隔!將這些島嶼與世隔絕,這一切太讓人心碎,特別是出生在岡山的福武總一郎(目前是公益財團法人福武財團理事長、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製作總監、株式會社倍樂生控股公司最高名譽顧問)看到了這一切之後。
福武總一郎/相片來源:公益財團法人福武教育文化振興財團官網
說起福武總一郎跟瀨戶內藝術祭的關係,當然就要從他爸爸說起,他的父親福武哲彥是福武財團的創辦人,在岡山當小學老師的福武哲彥後來辭職創業,成立了株式會社福武書店,除了出版之外也從事通信教育還有孩子們的課後輔導,不只如此,還希望能在直島打造一個孩子們的露營場地,但在1986年卻因為心臟病驟然離世,留下未能完成的計畫,為了父親的遺願,福武總一郎從東京回到岡山總部,開始籌畫兒童露營地,也因為如此常常往來直島與岡山之間,曾經在東京工作的福武總一郎在直島接觸非常多的島民,雖然沒有大城市那麼多的資源及財富,但相對於常得擠電車上班,生活步調快到令人窒息的東京人而言,直島人們的生活充滿幸福與滿足,對他而言這裡便是"天堂",只在直島蓋兒童露營場太可惜,所以在1988年,福武總一郎對安藤忠雄說:“我有一個夢想,希望在日本打造一個烏托邦,在瀨户内海的島上設置世界級的藝術品,讓眾人欣賞,借此活化這些離島,然而這個計畫就是BASN(直島文化村構想),也就是現在大家知道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前身。
為什麼福武總一郎會想利用"藝術"來讓這些窒息的島嶼重獲新生呢?曾經在一次的訪談中他提到因為他的父親福武哲彥收藏了許多藝術品,雖然對於藝術並不是很了解,但感覺到接觸的作品會發送出強烈的訊息,雖然在當下並不了解這樣強烈的訊息究竟想告訴他什麼?但他知道發出這些強烈訊息的現代藝術,正是他後來讓直島重生的最佳利器,以現代藝術作為武器,不僅沒有殺傷力,更鼓舞了這些失去信心及光榮感的島民,也撫慰了他們受傷的心,但這一切並非一開始就這麼順利,除了安藤忠雄對於把美術館蓋在一個可能連日本人都不知道的小島上是否會有人來提出疑問,島民們對於財團的不信任,有人甚至認為又是一次財團的利用與剝削,讓計畫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一直到1998年在本村啟動了家計畫(家プロジェクト),把閒置的空屋轉化成藝術場域,並且邀請島民一同參與創作,漸漸的在島民,藝術家與遊客之間起了微妙的變化,彼此之間的互動讓在地人這次真的願意相信,島嶼的新氣象真的要來了。由於家計畫對於直島甚至整個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影響以及重要性實在太大,所以後續將在「作品篇」裡會有一連串的文章來做介紹。
角屋「Sea of Time '98」/宮島達男/照片來源:藝起趣旅行
從福武總一郎在1988年提出他的夢想到獲得島民的認同,中間總共花了10年的時間,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並非就這樣開始,這樣型態的藝術活動剛開始僅在直島,背後的重要推手就是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秋元雄史,在1991年至2006年間曾任職於倍樂生集團,並擔綱直島現代藝術計畫負責人,在他的企劃之下直島以四個不同的藝術計畫,漸漸成為我們現在所知道的藝術聖地,這四個藝術計畫分別為:1994年9月的「界外(Out of Bounds)」展,1998年3月開始的「家計畫(Art Projects)」,2001年9月舉辦的「THE STANDARD」展,2006年10月舉辦的「THE STANDARD2」展,後續也將在「人物篇」裡來做介紹。
在這期間福武總一郎不只在直島進行BASN(直島文化村構想)的計畫,也搭著船往來附近的各個島嶼,震驚於犬島空氣中從治煉廠飄出的嗆鼻亞硫酸氣體,豊島上被產業廢棄物大量覆蓋的土地,還有在大島與世隔絕的漢生病療養院,這些對於福武總一郎而言都是因為近代化的發展在小島留下的傷痕,怎樣才能讓這樣的傷痕漸漸的淡化但不被遺忘的讓人們引以為戒,唯有現代藝術能做得到,於是BASN(直島文化村構想)決定擴展到瀨戶內海其他島嶼,2008年4月犬島精煉所美術館開館,2010年7月犬島家計畫啟動,2010年7月豊島的心臟音開館,同時也在2010年開始了第一屆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然而第一屆的瀨戶內藝術祭的開始卻要回溯到2003年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也要介紹一位重要的策展人-北川富朗。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棚田/ILYA&EMILIA KABAKOV/照片來源:藝起趣旅行
2000年第一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開始,這個每三年一次以廢耕的農田以及荒蕪的山野作為藝術舞台的新型態展覽就是由北川富朗所策畫,在草創時期的第二屆,福武總一郎就前往參觀,當時的他被這樣的展覽所震撼,並且全力支持,因為他說若這樣的藝術祭夭斬,日本的文化就沒有未來,不只出資相挺,更親身參與,成為第三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總企劃,第三屆結束之後,福武總一朗邀請北川富朗到瀨戶內海一試,因為他表示雖然在直島上進行藝術計畫,但如果可以像大地藝術祭這樣在各島進行起來能有多好,同時香川縣政府的年輕職員們參觀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之後向當時的縣知事表示希望瀨戶內海也能舉辦類似的藝術祭,於是在民間與公部門的共同期待下,北川富朗接下了這個任務,成為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總監,開始了打造藝術烏托邦的計畫。
從1988年到2010年,歷經22年,到底需要有多大的信念才能堅持下去,不顧隨時而來的雜音,相信自己想做的是對的,我從這裡得到了答案,2017年福武總一郎受邀來到台灣演講,在演講中他提到,幸福不在天堂而在人間(註1),而他也曾提過,很多宗教鼓吹人們要到另一個世界才會幸福,但為什麼不在這一世努力的生活,讓這一世就成為極樂世界呢?看到透過直島活動,當地居民生活的樣子,我想在這一世就創造樂土(註2),造訪瀨戶內海以及直島的次數多到無法計算的我,親眼見到真實的烏托邦,那些堆疊起來的感動,是我寫這個系列文章的動力。
幸福仍在蔓延,一切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註2)從直島啟航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福武總一郎+北川富朗)l遠流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