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車去西藏?走了一天哭著回來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推車去西藏?走了一天哭著回來
沒有什麽可以阻擋,我對自由的向往。」
許巍的這句歌詞,唱進了多少人的心裏,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成為很多人的夢想。
問題是,旅行路上真的有詩和遠方的浪漫嗎?
網上看到2個少女徒步去西藏,她們的經歷,才是褪去濾鏡後的真實。
01
2位少女是表姐妹關系,從學校輟學,來到東莞打工。
她們去了幾個工廠,發現上班很累,而且工資也不高,就再也不想進廠了。
可出門在外,你需要有收入才能維持生活,她們想到的辦法是直播,這樣遇到有人打賞,就掙到了飯錢。
為了吸引人看,兩人染了頭發,讓自己看上去時尚一些。
只是兩人沒什麽才藝,長相也一般,再加上表妹身上的校服,一看就是打醬油的,直播間的人很少。
靠直播度日,兩人的生活很是艱難,她們沒錢租房子,只能找個避風的地下通道,把被子鋪在地上就是臨時的家。
她們自稱是流浪女,或許是想吸引人註意,但不可否認,這個人設還是真實的,沒有虛構。
看到網上很多旅遊博主火了,這些人或自駕或徒步,去一次西藏就名利雙收,不僅收到很多打賞,還讓自己看到了美美的風景。
她們發現,旅遊博主有個共同點,那就是「窮遊」,比如拿著2千去旅行,或者一人一狗徒步遊,只需要少量生活費。
女孩也心動了,她們覺得這是很好的方向,兩人徒步去一趟西藏,可能就成網紅了。
於是,她們做了精心準備,找人用鋼管焊了一個架子車,上面放一個麻袋,路上看到塑料瓶就撿起來,這樣一舉兩得,既讓人看到她們的環保意識,又掙了生活費。
兩人朝著西藏的方向出發了。
02
一路上,姐姐推著架子車,邊走邊直播。
她給大家講自己和表妹的願望,信心充足,引來很多網友點贊。
可現實是殘酷的,走了半天,表妹的腳底就長了水泡,走路鉆心地疼,她站在那裏不想走了。
這可怎麽辦?女孩沒辦法,只能背起表妹走,她自己身子也很單薄,沒走幾步路,就背不動了,只能把表妹放下來。
姐妹倆在路邊爭執好一會,終於決定放棄徒步去西藏,這件事對她們來說是難以做到的。
問題來了,網上那些徒步去西藏的女孩,又是怎樣做到的呢?
我們在刷手機時,往往會看到一個女孩推著車,獨自走在國道上。
車子是粉色的,看上去很可愛,女孩打扮時尚,推著車毫不費力。
女孩還會對著鏡頭說:「我一定要堅持,實現去布達拉宮看一看的夢想,吃再多苦也不怕。」
很多人被女孩打動,紛紛在下面點贊,稱女孩很勇敢。
就有兩點不明白。
第一,徒步又累又容易出汗,女孩是如何做到打扮光鮮的呢?
第二,住在車裏很省錢,但遇到刮風下雨天,也不方便吧,如果路上車出了問題,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半路,你該怎麽解決問題?
還記得女孩美美嗎?
她也是看了那些徒步的視頻,選擇推車去西藏,誰知一個上坡路,車翻了,她被壓在了車下。
很多網友為她心痛,其中有個留言很紮心:「別人都是拍視頻,你是真徒步啊!」
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徒步,有多少是真實的呢?
03
心理學上有個「洞穴效應」。
意思是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認知了。
舉個例子,一個人長期住在洞穴,會認為世界是灰暗的,如果長期生活在井底,會認為世界就井口那麽大。
長期沈迷於網絡,我們會發現,掙錢似乎很容易,年薪30萬的人很普遍,生活中到處是富人。
有的人天天吃海鮮不重樣,也有人可以隨時來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似乎毫無障礙,並且路上還會遇到驚喜。
這就給了人們錯覺,以為出門就有詩和遠方,殊不知,你已經掉入「洞穴效應」的陷阱。
因為你看到的,都是想讓你看到的場景。
換句話說,你對某個感興趣的視頻點了贊,就會收到更多類似的視頻。
這些視頻之所以會傳到你眼前,很大程度滿足了人性的欲望,因為每個人都喜歡玩,也喜歡過舒適的生活,就不自覺對類似的視頻多看一眼。
如果只是當成消遣,這也沒什麽,偏偏有人信了,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少男少女,他們不想讀書,以為只要踏入社會,就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結果會發現,自己出門找工作處處碰壁,根本找不到高薪工作,就陷入「高不攀低不就」的惡循環,索性懶得打工,拿著手機直播多舒服。
在橫店有很多這樣的年輕人,他們做著演員的夢,希望有機會成為明星,就算沒收入,也要留在當地,沒錢只能住公園。
很多人不理解,年輕人為何不去找一份穩定工作呢?
你笑他想不開,他還笑你看不穿。
有個年輕人回答很直白,我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幹嘛要努力,你掙錢不就是想過舒適生活嗎,我已經擁有了。
一看就是毒雞湯看多了,這也是我們該反省的地方。
真正的舒適生活,不是指言行自由,而是你對生活有充分的掌控力,可以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舉個例子,沒錢去窮遊,你處處受困,而有錢去徒步遊,就算有問題,你也可以拿錢化解,這就是區別。
可惜的事,很多年輕人看到了自由,卻沒有理解自由的真正含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會員
1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