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勒密認為的有效能的宮位

2023/05/3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勒密對於宮位的重視程度微弱,這段是少數他詳細闡述宮位定義的容,這段容寫在他判斷壽限的技巧中,他到:對於要判斷這麼重要的事,行星必須位在強大的處所,於是有了下面這段:
“首先要先考慮行星在這些地方才能獲得休會的主權; 意即圍繞著上升點的黃道帶第 12部分。從實際地平面以上 5度到實際地平面以下 25度,連續上升至地平面上(1宮)。在他右邊起算的整星座六分相位的部分,稱為 Good Daemon 的宮位(11宮),四分之一的部分,中天(10宮),整星座三分相(9宮)的部分稱為神的宮位,對分相的位置是西方(7宮)。”
以上就是勒密在四書中提及宮位應用技巧的全部容,在評估重要性時1宮的介紹是最中肯的:黃道帶的第12個部分圍繞著上升點,從上升點的前 5度開始一直到上升點後的 25度,那是接續著上升點持續升起的位置。上升點前5度的這個錯位應用引起很多爭論,目前原因不明。但最有服力的解釋是每個宮位的優點與長處被分配到了宮始點 5度前,這個技巧到現在為止還沿用著。如果行星落在下個宮始點的5度,他對下一個宮位就有影響。勒密對宮始點後延續 25度的闡述從表面上看似乎是用等宮制,他的每個宮位從前5度到宮始點後 25度算來=30度的弧角。因此如果我們如果將這段闡述和同時期的 Antiochus 文獻交叉引用,可以看到其他占星名家以非常相似的方式提到這些度數,即便他們採用的並非等分法的分宮制。
“這12個處所中的每一個都是從宮始點的前 5度開始,延伸到宮始點後 25度,兩尖軸間形成的角度該在90度。而如果兩尖軸間的角度並非準90度,將兩尖軸間的弧角均等分成三,然後知道每個處所在黃道上會有多少度”
Antiochus用了一個例子明這條法則,同時我們也更深入地瞭解在西元2世紀時的占星師們是如何確定宮位的。也許我們可以假設勒密對於宮位架構概念提及的很少,不覺得有清楚的必要,但因為Antiochus 介紹的那麼詳細,而寫了那個段落。對勒密來,他始終覺得處所的力量還是最重要的。在這個立論基礎之上,勒密使用的等分法來分宮,就顯得過於草率且容易遭到質疑。
勒密更傾向於使用整星座宮位制勒密喜歡將技巧複雜化,這不太可能。我們來看一下他提到的 "黃道的第 12個部分”,對於習慣於從上升點順逆時針方向對星座進行編號的人來,會讓我們困惑。勒密或 Manilius 都沒有將宮位和數字連結起來,而是用星座的名稱以及與上升興綽的角度關係來描述。事實上勒密區分了天上的天空中的位置( Place)和黃道的各部分,在這裡他引用了這個計數法(不是針對宮位順序),這表示勒密對這些位置的的計數法,與宮位的順序為兩個獨立的參照系,彼此間沒有關係,即便在實際應用上兩著常常相互關連。例如 Valens 的作品中,他的案例幾乎都是整星座宮位制、提醒我們正確的計算需要計算到度數,而不僅是簡化星座和宮位間連結的。
雖然宮位和相位是再次參考勒密對於 1宮到地平線以上到剩餘 25度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出他劃分宮位的目的不是簡化與星座間的連結,而是基於嘗試著替能提高效率的區域建立可靠的界線。他在對於 " 有利的位置" 的認識中,勒密與 Manilius's 的Astronomica 中表達的原則在哲學上有同樣的看法:也就是證明了宮位的意義的根源隱藏在他們是增強或削弱行星效率的能力中,因此尖軸周圍是最重要的突出區域,這點聚焦在他們與上升點的相位關係(因此支持許多占星家的觀點,即宮始點和行星一樣具有擴展的影響力)。在確定行星效應的力量和速度時,勒密談到需要觀察行星是在尖軸上還是尖軸上,意思是區分1宮的星星,還是位於上升點而更強大。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 套用在1宮的5度法則適用在上升點之前及之後的行星,在行星的力量上是同樣強大的,並擴展至所有始距與下降宮位方面的狀態定義。
統整以上,勒密度對於行星落在個 " 宮位”並不太重視,他重視的是行星距離四軸有多遠的始距,始距越近行星力量越強力。這是他用來判斷行星效能強力與否的依據,與目前認知的始、續、果宮的積極開拓、勤勞工作與混吃等死的法有很大的落差,雖然在呈現上似乎一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3會員
104內容數
硬底子的希臘占星學,有別於現今氾濫的星座運勢。這是邏輯嚴謹,立論有據,有著漫長歷史發展的專門學問。目標讀者排除只想看星座運勢的人,鎖定在想要鑽研這門古老智慧的占星研究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