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陣列式岸基測波儀海漂實驗

2021/09/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確認陣列式岸基測波儀的遙測功能是否符合規格,中央氣象局在完成陣列式岸基測波儀的系統功能驗收後,另要求承攬廠商必須進行漂流浮標的佈放,透過在開闊海域測量波浪與表面流的海上現場觀測技術來與陣列式岸基測波儀的遙測資料進行比對。

raw-image
raw-image

實地驗證係採用讓資料浮標(Data Buoy)跟隨海流移動,沿途觀測紀錄海象的觀測方式來進行。

資料浮標為中央大學所研製的,外觀類似土星環狀結構的球體,重量約為2.3 kg,體積小重量輕,每顆造價約16萬元。

raw-image
raw-image

浮標外殼選用顏色艷麗的橙黃色,具高辨識度,有利於海上回收作業,且鮮艷的顏色也可減少海鳥降落停靠。

微型資料浮標內包括有:感測器模組、微電腦處理平台模組、通訊模組、線上監控系統、供電模組及雙導航衛星系統定位(GPS/GLONAS)模組。

其中提供浮標即時定位模組的定位精度為2.5 m,再根據定位點的時間序列去計算並得到表面流向、流速,速度精度為0.1 m/s。

raw-image

本次實地驗證地點為台灣海峽北段至東海陸棚海域之間,也就是彭佳嶼與東莒兩處陣列式岸基測波儀的涵蓋範圍內。

預計驗證期程為8天,第1天進行前置作業與浮標等設備開啟檢測。

raw-image

第2天從馬祖及基隆分別各租2艘船,每艘船負責12~16顆資料浮標佈放,每艘船佈放及返航所需水路各約100~150公里,工作時間至少需要15~24小時。

第3至8日,於岸上指揮所監控所有浮標觀測數據,每一套資料浮標每半小時回傳一次波流資料,並確保所有漂流資料浮標、錨錠資料浮標觀測時間必須超過168小時。

浮標紀錄的資訊:以漂往日本,編號第300534060316530浮標為例

raw-image

raw-image

※※※※※※※※※※※※※※※※※※※※

D-1日:租船出海佈放漂流浮標

raw-image
 

D日:浮標隨海流開始漂移

沒料到第1天就被對岸鄰國的漁民擄掠6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D+2日:浮標隨海流漂移有日夜(潮汐)變化的鐘擺現象,其中有兩顆進入黑潮範圍,往東海、日本方向漂移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D+4日:浮標繼續飄移,接近臺灣北部陸地的浮標很明顯有沿著地形來回漂移的現象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D+6日:經過1週的漂流,浮標大致分成3個集中區塊!

1、彭佳嶼附近海域:被台灣海峽及黑潮夾擊,浮標呈現左右來回擺動!

2、東莒附近海域:浮標有沿著地形往南移動的趨勢!

3、彭佳嶼北部海域:順著海流往東北飄移,有匯入黑潮的趨勢!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至於原本在東海附近的兩顆浮標,右邊編號第300534060316530浮標,已觀測到位於北緯 22.7 度,東經 135.6 度第16號(蒲公英)颱風所引發的長浪!

 

raw-image

D+12:大約有30顆浮標失去作用(被撈走或停止作業)

raw-image


參考前傳:2020 台灣海峽北部海域實地海漂驗證

    7會員
    179內容數
    喜歡隨性單純的旅遊 讓自己遠離喧鬧的城市 享受一下孤獨並與心靈深入溝通 總以為.... 旅遊...也是一種"動態的靈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