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人,學人講減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減肥,是不少人的終身事業,通常唔係為健康,就係要靚。
大部分既 IT 人(其實白領都係),畢業了開始工作,坐辦公室,涼冷氣。由一星期數次的戶外活動,如踢波,打藍球;到數星期都未必有一次。加上接觸很多課本以外的新技術,即時壓力大增,零食亂吃!真係想保持身型也難。
說實在的,通常大部分人都能以經濟學去理解如何減肥~以小弟有限的知識中,經濟學是講求“需求”和“供應”。以體力為例,當“供應”多於“需求”時,身體會分解過多的能量,但亦會儲備一些,久而久之,肥了。要減肥,便是“需求”大過“供應”時,身體用掉儲備,便會瘦下來。理論上是這樣,但 IT 人如何看減肥呢?
在這,就以一個正常的減肥論來說,當“輸出”大過“輸入”時,你便會瘦下來。你可能會想,有很多“例外”的,如去美容院“做機”,中醫減肥療法等。這些“例外”,後面再解釋。
言歸正轉,我們在身邊能看到的減肥例子,大多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有目的,有期限的,如要結婚,要照婚紗照等。這些人大部份都會進行“地獄式”減肥法,多數是不吃不渴,加一些運動。那是雙向減法,減“輸入”,加“輸出”,但通常完事了後都會極速反彈,因為之前減肥太辛苦,以至報復式“輸入”,及零“輸出”。
第二種是為健康減肥,通常以改變飲食習慣,加運動,當然離不開減“輸入”,加“輸出”的模式,但一般比較長久。
這些,你知,我知,單眼佬都知,但跟 IT 有什麼關係呢?
近年 IT 最紅的,無可否認,一定是人工智能,AI 的崛起。但很多人都忽略背後其實是大數據(Big Data)加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以下簡稱ML)的功勞。而其中最關鍵的,是如何構建ML的基礎(Baseline)。
我們的身體,就是以 Baseline 去决定你的肥瘦,而你的飲食和運動,就是(Big Data), 去給你的“AI”用,但這個“AI”是你大腦裏面你不能 “Program” 的部分,你可以想像為“潛意識”。在這裡,我關注的減肥,不是一剎那光輝,而是如何持之以恆。所以,當我們的 “AI” 拿我們的“Big Data” 去做 “Machine Learning” 的時候,我們要想的,不是那一天輕了還是重了,那一餐吃了什麼,多了還是少了。而是以星期,月,年計的習慣(飲食和運動),去推動你的“Baseline”。
但實際上,要如何做?以下是個人見解,沒有科學根據的。
首先,我們要把這個終身任務,分成兩部階段,第一,是要成功減肥;第二,是要保持下去。兩者都有一個成功的要决,就是要明白身體對我們減肥時的反應。
在第一階段,如你是不吃不喝,極速瘦下來的話,你的 “Baseline” 是不會太大影響的,所以,你的身體會覺得,你是虧欠了,以至你多吃一點時,都會極速反彈。而且心理上,也會覺得沒效果,以至放棄。 所以,在這階段,你要知道什麼是“剛剛好”。就如你吃了多少,要多久才覺得肚餓,便知道是否“剛剛好”。
“剛剛好”,我個人認為,是在吃下一餐前,要有肚餓感。但晚餐最好是在睡前還沒開始肚餓,但空空蕩蕩的感覺。(有些人,肚子餓睡不了,去吃宵夜便更易肥)
所以,要有減肥效果,是要掌握這個肚餓感。加一些運動消耗,便可以瘦下來。但是要注意的是,這個運動消耗,是能夠持之以恆。例如,你一星期做五天運動,每天3小時。那一定能在“剛剛好”的情況下瘦下來,但你能維持多久呢?因為我們的 “Machine Learning” 把一星期 15 小時當成一個指標,如你之後,只做 7.5 小時,身體對這個改變的反應,是大的,如你每星期原來只做 10 小時運動,改成 7.5 小時,反應相對便比較小了。
而我所說的減肥,不是只減那供求的平衡線,而是把 “Basline” 也一起向下移。才可做到持之以恆的保持,當然,時間很長,要以年計,及一定要有恆心,常常自我監察才能成事。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n Y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首先,我要重申一次,我們是 IT 人,不是 IT 狗。 一般人都以為 IT 人是宅類,以為 IT 的世界只有 0 和 1。但其實不然,我們的世界還有 16 進制 0 ~ F。(抱歉,這是 IT 梗,不明白的自己搜)。而且在這些之上的,是無限的可能(APP)。 只是,在我們的世界,很多看以平常的事,I
首先,我要重申一次,我們是 IT 人,不是 IT 狗。 一般人都以為 IT 人是宅類,以為 IT 的世界只有 0 和 1。但其實不然,我們的世界還有 16 進制 0 ~ F。(抱歉,這是 IT 梗,不明白的自己搜)。而且在這些之上的,是無限的可能(APP)。 只是,在我們的世界,很多看以平常的事,I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其實,我不喜歡提供單純減肥的服務,或者該說,我不喜歡挑戰人性,這個年頭許多人的生活都處於高壓狀態,如果一個人在忙碌高壓的情境下生活,就不容易產出好的決策與行動(包括減肥),然而有效的減肥方式多半都很樸實無華,我能提供的訊息就是將客觀事實盡可能呈現,而攤在桌上的東西甚至大家不一定喜歡,真要說在教練的執
Thumbnail
許多人在減重的過程中常常遇到初期效果顯著,但過了幾週的蜜月期後,體重就再也沒有變化,甚至復胖。體重週而復始的在一定的區間盤整,體型就像溜溜球一樣,忽胖忽瘦。這種被困住的感覺,背後是因為許多日常中的陷阱造成的,而瘦一輩子的本事這本書就是要來針對這些陷阱提出有效解方!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間歇性斷食的爭議不斷,但是否對減肥有用呢?本文作者分享了自己斷食減肥的經驗,以及對抗衰老的意義。他認為斷食可幫助自我修復細胞,清除不好的細胞及癌細胞,具有神奇的功效。雖然斷食需要16小時以上且卡路里攝入量低於500大卡,但效果值得一試。
Thumbnail
  在2023年11月,陸續實行斷食法已經有二個月的時間。發現體重再往下降了兩公斤多,這有點超乎月光的預期。原本以為實行斷食法後,身體也會慢慢適應,然後再度取得一個新的平衡,但沒想到還可以繼續瘦下去。這只能證明一件事,那就是斷食法比運動要有用得多。並不是說運動就沒用,但就是成效有限。因為運
Thumbnail
相信現在社會每個人應該都曾經有減重的經驗或是想要減重的念頭,畢竟有太多事件是會連結到減重的,像是外表、穿著、戀情等等,當然還有最本質的健康狀況,所以不同年齡的個案著重的減重目的是不盡相同,營養師面對不同的目標採取的減重「模式」也會隨之調整
Thumbnail
卡路里計算和避開碳水化合物並不是減重的必要步驟,專家表示如果把減重當成目標,並不必刻意為難自己,去排除喜歡的食物,專家給出 10 個有效又實際的減重秘訣,就能有效加速新陳代謝,達到減重效果!
Thumbnail
過完一個新年,除了領紅包外,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自己發福了嗎?相信不少人的新年新願望就是減肥,但減肥路上最大的敵人必然是復胖了。如何防止復胖其實是有方法的,本文帶您了解復胖的原因以及解釋何謂代謝適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臺灣肥胖人口從不到五成增至2020年突破八成。本文揭露減肥幹話口號及錯誤理論,強調少吃多動減肥方式近九成機率失敗。取而代之,營養幹預替代熱量赤字,成功機率提高50%。不同人需因應基因、生活狀況調整飲食方式。統計證實變成健美選手死亡率高,健康目標需個別針對。結論要切合個人需求,瞭解減肥原理後再執行。
Thumbnail
加入吃白飯超享瘦的活動,已經來到第36天,原本的體重從67.7kg,目前2024.01.15是65.9kg;身體BMI由24.9降至目前24.2。 數字的起伏跟下降,是讓我們關心自己的身體,不暴飲暴食,維持定時定量。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其實,我不喜歡提供單純減肥的服務,或者該說,我不喜歡挑戰人性,這個年頭許多人的生活都處於高壓狀態,如果一個人在忙碌高壓的情境下生活,就不容易產出好的決策與行動(包括減肥),然而有效的減肥方式多半都很樸實無華,我能提供的訊息就是將客觀事實盡可能呈現,而攤在桌上的東西甚至大家不一定喜歡,真要說在教練的執
Thumbnail
許多人在減重的過程中常常遇到初期效果顯著,但過了幾週的蜜月期後,體重就再也沒有變化,甚至復胖。體重週而復始的在一定的區間盤整,體型就像溜溜球一樣,忽胖忽瘦。這種被困住的感覺,背後是因為許多日常中的陷阱造成的,而瘦一輩子的本事這本書就是要來針對這些陷阱提出有效解方!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間歇性斷食的爭議不斷,但是否對減肥有用呢?本文作者分享了自己斷食減肥的經驗,以及對抗衰老的意義。他認為斷食可幫助自我修復細胞,清除不好的細胞及癌細胞,具有神奇的功效。雖然斷食需要16小時以上且卡路里攝入量低於500大卡,但效果值得一試。
Thumbnail
  在2023年11月,陸續實行斷食法已經有二個月的時間。發現體重再往下降了兩公斤多,這有點超乎月光的預期。原本以為實行斷食法後,身體也會慢慢適應,然後再度取得一個新的平衡,但沒想到還可以繼續瘦下去。這只能證明一件事,那就是斷食法比運動要有用得多。並不是說運動就沒用,但就是成效有限。因為運
Thumbnail
相信現在社會每個人應該都曾經有減重的經驗或是想要減重的念頭,畢竟有太多事件是會連結到減重的,像是外表、穿著、戀情等等,當然還有最本質的健康狀況,所以不同年齡的個案著重的減重目的是不盡相同,營養師面對不同的目標採取的減重「模式」也會隨之調整
Thumbnail
卡路里計算和避開碳水化合物並不是減重的必要步驟,專家表示如果把減重當成目標,並不必刻意為難自己,去排除喜歡的食物,專家給出 10 個有效又實際的減重秘訣,就能有效加速新陳代謝,達到減重效果!
Thumbnail
過完一個新年,除了領紅包外,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自己發福了嗎?相信不少人的新年新願望就是減肥,但減肥路上最大的敵人必然是復胖了。如何防止復胖其實是有方法的,本文帶您了解復胖的原因以及解釋何謂代謝適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臺灣肥胖人口從不到五成增至2020年突破八成。本文揭露減肥幹話口號及錯誤理論,強調少吃多動減肥方式近九成機率失敗。取而代之,營養幹預替代熱量赤字,成功機率提高50%。不同人需因應基因、生活狀況調整飲食方式。統計證實變成健美選手死亡率高,健康目標需個別針對。結論要切合個人需求,瞭解減肥原理後再執行。
Thumbnail
加入吃白飯超享瘦的活動,已經來到第36天,原本的體重從67.7kg,目前2024.01.15是65.9kg;身體BMI由24.9降至目前24.2。 數字的起伏跟下降,是讓我們關心自己的身體,不暴飲暴食,維持定時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