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孤獨小鎮:全鎮300人擠同一棟樓
1998年10月,來自中國臺灣的沈先生,到號稱「世界上最孤獨的小鎮」——惠蒂爾小鎮,旅遊度假。
沒想到,來到這裏後,沈先生驚喜萬分,異常喜歡。
這座小鎮,所有居民,不過才三百人,並全都「蝸居」在一棟大樓裏。
「太神奇了!」沈先生決定留下來,不走了。
01
2018年,和沈先生一樣,張昕宇和梁紅兩口子,聽說了這個號稱「世界上最孤獨的小鎮」後,便帶著萬分的好奇,來到了這裏。
其實,到這裏之前,他們心裏對於這座小鎮,還是帶有一些「偏見」的。
畢竟,一聽到「最孤獨」這個詞,就給人一種孤僻、不喜歡跟外界打交道的感覺。
而且,進出惠蒂爾小鎮,還比較麻煩,除了坐船,就只有一條長達4.2公裏的山體隧道。因隧道過於狹窄,所以只允許單向通車。而隧道裏面,旁邊的巖壁上,還有人工開鑿的痕跡。
在進入隧道以後,梁紅看著參差不齊的巖壁,思索了很多。
「不知道隧道對面到底什麽樣?也不知道小鎮裏的人,會不會特別難以相處?」想到這裏,她的內心不免有些忐忑。
快到隧道出口時,他們看到了一個小小的光點,正朝著他們緩緩而來,仿佛在迎接著他們的到來。而這條狹窄、漆黑的隧道,就像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與外面連接的唯一通道。
出了隧道,張昕宇和梁紅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色震驚住了。只因隧道的兩端,是完全不同的天氣,而他們仿佛剛剛穿過長長的隧道,就進了另一個奇妙的雪白世界。
進入小鎮後,他們才知道,原來這裏不僅進出時間嚴格:一到晚上10點半,隧道就會關閉。
小鎮的最中心,突兀地佇立著一棟孤零零的大樓。而周圍也看不見幾個行走的人和車……
這裏的一切,無不在述說著此地的獨特和孤單。
梁紅望著大樓,內心一陣感嘆:「這裏的人,不會都站在大樓的窗戶後,冷漠地盯著我們看吧?」
然而,很快,他們就發現是自己擔憂得太多了。
02
實際上,惠蒂爾小鎮的居民,都非常的熱情好客。
他們在見到張昕宇和梁紅時,還會主動跟二人打招呼,這讓張昕宇和梁紅「受寵若驚」。
而更讓二人驚喜的是,這裏居然還有一家中國人開的酒吧。
酒吧的老板就是沈先生,以前他在臺灣的一家企業做高管。1998年10月,沈先生來惠蒂爾旅遊,見當地的民風淳樸,景色美麗,便愛上了這裏。於是,他決定留在這裏安家。
之後,沈先生不僅帶著太太來到惠蒂爾,還在那裏開了一家酒吧。再後來,就連他們的兒子,也過來這裏幫忙。
在這個常年被冰雪覆蓋的異國小鎮,每年春節,沈先生都會在自家門前貼上年畫。即便這裏只有他們一家是中國人,他們也要過一個快樂的新年。
不過,離家時間久了,沈太太也會時常想起自己的家鄉,只是路途遙遠,再加上酒吧生意常年無休,所以,夫妻倆一直也抽不出時間回去。
每當沈太太念叨著想回家鄉時,沈先生便會指著大海安慰她:「這裏的海水連接著太平洋,當你每說一句中國話時,風就會把你的鄉愁帶回家!」
提到這裏被稱為「最孤獨的小鎮」,沈先生笑了笑,解釋道:「其實,這裏並不孤獨。就好像中國的那句古詩所說『此心安處是吾鄉』。」
是的,只要是能讓自己的心安定的地方,都可以是自己的家鄉。
另外,除了酒吧,小鎮上還有一座博物館,名為「威廉王子灣博物館」,而沈先生還是這座博物館的館長。
博物館裏收藏了與惠蒂爾小鎮有關的歷史遺跡,而張昕宇和梁紅,也從此處了解到惠蒂爾小鎮那一段悠久的歷史。
小鎮上大多數的設施,基本都是幾十年前建造的,上面雖已經銹跡斑斑,卻在向人們述說著這裏曾經經歷過的一切。
03
其實,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惠蒂爾這裏還是荒蕪一片。
二戰時期,野心極大的日本,在侵略完亞洲後,妄想北上擴大侵略範圍。
受到威脅的美國,急需在阿拉斯加尋找一個隱蔽的地方,派軍隊駐守以便遏製日本。
於是,他們派出一支小隊,四處尋找。沒想到,最後竟發現了一個不僅隱蔽,而且還擁有深水不凍港的地方。
對於美軍來說,在這裏建造軍營,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1939年,美軍這塊土地上修建了軍用港口,並命名為「蘇利文營地」。
為了能進出方便,美軍用了77天的時間,在山體的花崗巖下,挖了一條火車隧道,並修建了一條鐵路,專門用來運送物資。後來,這條隧道被稱為「安德森紀念隧道」。
從那以後,蘇利文營地便成了美軍進出、運送貨物的重要港口。一直到1960年,美軍從此地撤走為止。
期間,美軍在營地還新建了兩棟大樓,分別是巴克納大樓和貝吉奇高樓。
最開始,為了抵禦嚴寒,更為了避免軍隊的士兵們過多地暴露自己,美軍便建造了一棟設施齊全的6層高樓,並命名為「巴克納」。
但是,由於隨軍家屬的增多,巴克納大樓明顯是不夠用了。於是,軍隊又在1957年修建了一座更大更高的樓房——貝吉奇高樓。
貝吉奇樓高15層,共有150間房屋,有一居室、兩居室,以及三居室,3種不同的戶型。
不過,大樓建成3年後,由於實在無法忍受這裏惡劣的氣候,於是,軍隊便全都撤走了,只留下了一些居民和工人,分散住在此地。
軍隊撤走後,巴克納大樓和貝吉奇高樓便空置了下來。
1964年,此地爆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地震海嘯,強度達到了9.2級,導致三分之一的人口遇難,房屋也倒塌了一大片。
然而,災難過後,僥幸存活下來的居民卻驚奇地發現,之前軍隊修建的兩棟大樓,在此次的海嘯中竟絲毫沒有損傷。
於是,剩下的200多位居民們一起商議,決定放棄曾經的家,搬到他們理想中的「避風港」——貝吉奇大樓中去居住。
1969年,因附近有座名為惠蒂爾的冰川,所以,他們也將此地命名為惠蒂爾。自此,惠蒂爾小鎮開始作為一個行政區域存在。
04
幸存的小鎮居民,搬進貝吉奇高樓居住後,才發現大樓裏竟還多出了不少地方。於是,一些政府的服務機構,還有娛樂場所等等,也都搬了進來。
隨著時間發展,貝吉奇大樓裏的機構和設施,越來越多,幾乎包含了居民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市政府、警察局、銀行、郵局、學校、診所、超市、教堂、洗衣店、音像店等等。即使一輩子不出樓,也不用擔心。
實際上,小鎮的居民基本上都在樓裏的機構中工作。他們大多數人都屬於公務員,每天上班不用擔心交通擁堵,也不怕遲到,甚至工作間隙,還能溜回家喝口水。
此外,他們工作的內容也很輕松自在,平時就是給道路除除雪,或是修修房屋等。
不過,也有極少數人,會到阿拉斯加州最大的城市——安克雷奇去上班。開車大概不到一個半小時就能到達。
要說這個小鎮上最輕松的職業,肯定就是警察了。
惠蒂爾警局是由一位名叫戈登·惠蒂爾的警長,帶著另外兩名警察,一起建立的。時至今日,惠蒂爾警局還是保持著這樣的規模。
畢竟,小鎮也就一棟樓,裏面還住著所有人,而他們大多數都是同事、親友等,所以鄰裏之間的相處其樂融融,根本不用擔心有什麽犯罪事件發生,甚至「夜不閉戶」也不怕丟東西。
除此之外,貝吉奇大樓裏還有兩家超市,能給小鎮上的居民們提供基本的生活用品,只要不是很特殊的物品,大多數的東西在這裏都能買得到。
除了超市,樓裏還有教堂和醫院,甚至樓裏還有一座蔬菜農場。其實,這座農場是給孩子們學習種植用的,由學校進行管理。
只不過,這裏的學校並沒有建在貝吉奇大樓裏面,而是位於緊靠大樓後面的一棟低層建築裏。
學校和大樓之間,由一條地道緊密相連。學生們從家裏出發,幾分鐘就能到達學校,上學也不會遲到。而老師和學生也都住得很近,對於不聽話的孩子,老師可是隨時盯著的。
事實上,惠蒂爾與世隔絕的位置,吸引了不少像沈先生這樣的人前來「隱居」。他們生活在隧道的這一端,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與世隔絕。
住在大樓頂層的老太太朱恩,已經70多歲了。她跟沈先生一樣,也是來小鎮旅遊的時候,喜歡上了這裏。
老太太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熱愛旅行的人,甚至曾經在海上開著帆船,漂流了18天。
如今的她,雖然停下腳步,不再去遠方,但是依然會在下雪時,出去滑雪,或是去佛羅裏達度假、曬太陽。日子過得十分快樂愜意!
05
越來越多的人在知道了這個神奇的地方後,都對此地生出了向往之心。
惠蒂爾這裏除了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還有無比秀麗的自然風光,吸引著大批的遊客來此體驗與欣賞一番。
惠蒂爾小鎮,位於美國第二大國家森林——楚加奇國家森林裏面,不僅被郁郁蔥蔥的群山環繞,而且這裏還有從冰崖一瀉千裏的瀑布、崎嶇陡峭的峽灣,以及雄偉迷人的冰川。
尤其是到了夏季,遇到天氣晴朗的時候,那景色更是一絕。
除了美景,這裏還有許多不同種類的野生動物:海豹、冰川熊、鯨魚、海獅、海鳥、黑尾鹿等等。
其實,此處的冰川,還能解「口腹之欲」。
在惠蒂爾,有一種職業,是專門負責采集冰川上的冰塊的。要知道,這些可不是普通的冰塊,它們可都是萬年前的「寒冰」。
采冰人采到冰塊後,會將其進行加工,製作成晶瑩剔透的冰球售賣。惠蒂爾的冰球,遠銷紐約、曼哈頓的餐廳和高級酒吧。
如今,惠蒂爾小鎮每年都會接納70多萬遊客,為了方便遊客進出,當地政府增加了一些海上輪渡。
好在惠蒂爾碼頭的規模挺大,它可以同時容納近百艘郵輪停靠。這也給那些有錢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他們可以直接開著自家的遊艇來此遊玩了。
遊客的增多,貝吉奇大樓最上面的兩層,都被改成了旅館,而且每個房間還被裝修成不同的主題風格。
近年來,這裏還新建了一家自助中式海鮮餐廳。小鎮優越的地理位置,讓這裏的海鮮異常美味。
06
如今,距離惠蒂爾小鎮建成已經過去大半個世紀,可這裏的時光,卻好像過得分外緩慢。
張昕宇和梁紅漫步走在惠蒂爾小鎮,時間仿佛回到了幾十年前,這裏數十年如一日,所有人都悠閑地過著自己的生活,不管外界的風雲變幻。
夜晚,暖黃色的燈光亮起,非常地治愈和溫馨:這裏的人不僅非常熱愛生活,也很努力地在生活。
其實,這裏也有很多不便,比如:樓上樓下的人都是幾十年的鄰居,想談個戀愛,卻因太過熟悉,而不得不放棄……
也有人說:「這裏美是美,但安靜的有點過於詭異了。」
但是,喜歡這裏的人,會覺得在這裏可以遠離塵喧,能找到內心真正的平靜。
所有不同的聲音都是正常的,畢竟「各花入各眼」。我們羨慕的詩和遠方,是他們熟悉的柴米油鹽,而我們厭倦的生活,或許是他們向往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