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看見彼此身上的人性——讀《無聲的閃光》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幾年前,我曾經整理過一整個專題,思考關於戰爭這件事情。它無所不在。在地球的某個地方,在今年的俄羅斯烏克蘭,也隱隱的存在在台灣海峽的波濤裡。即使在日常裡我們慣常的忽略它,過著平凡的生活,日復一日,我們其實是在死亡的縫隙裡活著,用力的活著。

 

而許多虛構或非虛構的文字,會在某些時刻提醒我們,停下腳步來想一想。

 

廣島被原子彈摧毀的一年後,在美國軍方及政府刻意地淡化災情和控管媒體的狀況下,在美國百分之八十五的受訪者支持使用原子彈的輿論氛圍中,記者赫西和紐約客的編輯完成了《廣島》的報導。而在七十多年後,本書的作者Lesley M. M. Blume 則以《無聲的閃光》的書寫再次回到了那個時代,重新回顧了《廣島》的誕生,以及報導刊出之後所引發的影響,對美國人民、美國政府,以及對於那個時代的冷戰。

 

作者順著時間軸把素材整理的有序易讀,而且因為又隔了一層敘事,廣島的創傷雖仍然怵目驚心,卻不至於讓讀者恐懼卻步。原子彈只是無聲的一秒閃光,但那之後是許許多多廣島人民的死亡和倖存者的創傷,這樣悲痛的資訊,我好奇著赫西和編輯團隊們是如何處理,才能讓當時數以萬計的讀者能夠一字一句地讀完,讓改變在這其中萌芽。

 

這個萌芽是人性的重啟。人類雖總自詡擁有獨立意志和思考,但事實上,我們被洗腦的容易程度可能遠遠超乎我們自以為的獨立思考。

 

「人類的大腦會拒絕對數字反應。」當你搜尋烏克蘭的死傷數,或當你看著每日COVID又新增的個案數或死亡人數,你很快的就會能夠理解作者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你會嚥下統計數字,驚駭的倒抽一口氣,然後轉過身去討論羊排的價格,隨即便忘了。」

 

人都是自私的。但自私中也同時存在著善良和同理的人性。

 

所以《廣島》的重要性和突破性在於「使人們再度看見彼此身上的人性」。赫西不描寫那朵巨大的蕈狀雲,不描寫剷平的城市,而是仔細的描寫了在那裡的六個真真實實的人,不是所謂的「日本鬼子」或「敵人」,而是一如你我一般平凡的「人」,如何直面死亡的威脅,又如何閃現人性的光。而《無聲的閃光》的重要性可能在於再一次用人的角度去重述這段歷史,提醒容易遺忘的人類。

 

Blume在最後寫到赫西「始終著迷於人類的意志與生存能力,且就一個親眼目睹太多人性醜惡的人而言,簡直樂觀的令人震驚」。透過反覆的重述過去的集體創傷,我們將一次又一次的從噩夢中醒來,用人性再創造一些力量,繼續努力的存活。 

 


 

 

【書籍介紹】

被噤聲的廣島原爆真相──

「核災吹哨者」轟動全球的秘密調查,

首位揭露美國政府欲掩蓋的原爆餘波的記者。

 

  在廣島原爆後一年的1946年8月,《紐約客》刊出普立茲獎得主約翰・赫西親赴廣島秘密調查的報導,一舉踢爆美國當局淡化原爆傷亡、掩蓋輻射傷害的政治操作,至今仍是美國新聞史上最震撼人心的調查報導。該獨家報導立即引起全球轟動,激起全球對核武威脅最深層的恐懼與擔憂,並確實在防止核戰再度爆發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知名記者萊斯莉.布魯姆精彩地重溯赫西當年的不畏多方施壓的逆風旅程,他以懾人的筆法忠實呈現六名倖存者的故事,一舉扭轉當時的主流輿論,更影響戰後列強的核武政策。赫西以精煉且冷靜的文字,仔細描述「被爆者」在城市降下死亡時的記憶與後續的創傷,他將原子戰爭的面目與有血有肉的真實臉孔相連,那些臉孔屬於一位撫養三個子女的辛苦寡婦、一位年輕職員、兩位醫師、一位神父和一位牧師,那些臉孔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每一個人。

 

【作者介紹】

萊斯莉.布魯姆Lesley M. M. Blume 

屢獲殊榮的新聞記者、傳記作家,同時也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作家。在跟隨著擔任新聞工作者的父親的足跡進入新聞編輯室後,開始了其新聞媒體生涯,作品見於《浮華世界》、《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巴黎評論》等眾多刊物中。曾任美國廣播公司新聞晚間廣播的直播記者和研究員,報導過歷史性總統選舉、911襲擊、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及無數主題與事件。 

    P.F.
    P.F.
    再一次,我又成為了那個躊躇著而放不下的人。但,就繼續一起讀書吧。@背景/專長:心理治療、精神醫學、兒童發展、日本文學與文化、女性創作、詩創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