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看見彼此身上的人性——讀《無聲的閃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幾年前,我曾經整理過一整個專題,思考關於戰爭這件事情。它無所不在。在地球的某個地方,在今年的俄羅斯烏克蘭,也隱隱的存在在台灣海峽的波濤裡。即使在日常裡我們慣常的忽略它,過著平凡的生活,日復一日,我們其實是在死亡的縫隙裡活著,用力的活著。

 

而許多虛構或非虛構的文字,會在某些時刻提醒我們,停下腳步來想一想。

 

廣島被原子彈摧毀的一年後,在美國軍方及政府刻意地淡化災情和控管媒體的狀況下,在美國百分之八十五的受訪者支持使用原子彈的輿論氛圍中,記者赫西和紐約客的編輯完成了《廣島》的報導。而在七十多年後,本書的作者Lesley M. M. Blume 則以《無聲的閃光》的書寫再次回到了那個時代,重新回顧了《廣島》的誕生,以及報導刊出之後所引發的影響,對美國人民、美國政府,以及對於那個時代的冷戰。

 

作者順著時間軸把素材整理的有序易讀,而且因為又隔了一層敘事,廣島的創傷雖仍然怵目驚心,卻不至於讓讀者恐懼卻步。原子彈只是無聲的一秒閃光,但那之後是許許多多廣島人民的死亡和倖存者的創傷,這樣悲痛的資訊,我好奇著赫西和編輯團隊們是如何處理,才能讓當時數以萬計的讀者能夠一字一句地讀完,讓改變在這其中萌芽。

 

這個萌芽是人性的重啟。人類雖總自詡擁有獨立意志和思考,但事實上,我們被洗腦的容易程度可能遠遠超乎我們自以為的獨立思考。

 

「人類的大腦會拒絕對數字反應。」當你搜尋烏克蘭的死傷數,或當你看著每日COVID又新增的個案數或死亡人數,你很快的就會能夠理解作者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你會嚥下統計數字,驚駭的倒抽一口氣,然後轉過身去討論羊排的價格,隨即便忘了。」

 

人都是自私的。但自私中也同時存在著善良和同理的人性。

 

所以《廣島》的重要性和突破性在於「使人們再度看見彼此身上的人性」。赫西不描寫那朵巨大的蕈狀雲,不描寫剷平的城市,而是仔細的描寫了在那裡的六個真真實實的人,不是所謂的「日本鬼子」或「敵人」,而是一如你我一般平凡的「人」,如何直面死亡的威脅,又如何閃現人性的光。而《無聲的閃光》的重要性可能在於再一次用人的角度去重述這段歷史,提醒容易遺忘的人類。

 

Blume在最後寫到赫西「始終著迷於人類的意志與生存能力,且就一個親眼目睹太多人性醜惡的人而言,簡直樂觀的令人震驚」。透過反覆的重述過去的集體創傷,我們將一次又一次的從噩夢中醒來,用人性再創造一些力量,繼續努力的存活。 

 


 

 

【書籍介紹】

被噤聲的廣島原爆真相──

「核災吹哨者」轟動全球的秘密調查,

首位揭露美國政府欲掩蓋的原爆餘波的記者。

 

  在廣島原爆後一年的1946年8月,《紐約客》刊出普立茲獎得主約翰・赫西親赴廣島秘密調查的報導,一舉踢爆美國當局淡化原爆傷亡、掩蓋輻射傷害的政治操作,至今仍是美國新聞史上最震撼人心的調查報導。該獨家報導立即引起全球轟動,激起全球對核武威脅最深層的恐懼與擔憂,並確實在防止核戰再度爆發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知名記者萊斯莉.布魯姆精彩地重溯赫西當年的不畏多方施壓的逆風旅程,他以懾人的筆法忠實呈現六名倖存者的故事,一舉扭轉當時的主流輿論,更影響戰後列強的核武政策。赫西以精煉且冷靜的文字,仔細描述「被爆者」在城市降下死亡時的記憶與後續的創傷,他將原子戰爭的面目與有血有肉的真實臉孔相連,那些臉孔屬於一位撫養三個子女的辛苦寡婦、一位年輕職員、兩位醫師、一位神父和一位牧師,那些臉孔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每一個人。

 

【作者介紹】

萊斯莉.布魯姆Lesley M. M. Blume 

屢獲殊榮的新聞記者、傳記作家,同時也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作家。在跟隨著擔任新聞工作者的父親的足跡進入新聞編輯室後,開始了其新聞媒體生涯,作品見於《浮華世界》、《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巴黎評論》等眾多刊物中。曾任美國廣播公司新聞晚間廣播的直播記者和研究員,報導過歷史性總統選舉、911襲擊、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及無數主題與事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F.的沙龍
0會員
107內容數
P.F.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03
我看得很慢,思緒像是爬梯一般,腳尖先往下探,一階一階謹慎的踩著文字,深怕失足。越往下,時間是往後走,夢卻往更深處跌,意識在這之中扭絞,掙扎著往前。但真好,即使如此我仍堅持到了最後一頁、最後一個字。 讀完賀淑芳的《蛻》,再回頭翻著黎紫書的《告別的年代》、龔萬輝的《人工少女》,這些我曾經相遇過的馬華
Thumbnail
2023/08/03
我看得很慢,思緒像是爬梯一般,腳尖先往下探,一階一階謹慎的踩著文字,深怕失足。越往下,時間是往後走,夢卻往更深處跌,意識在這之中扭絞,掙扎著往前。但真好,即使如此我仍堅持到了最後一頁、最後一個字。 讀完賀淑芳的《蛻》,再回頭翻著黎紫書的《告別的年代》、龔萬輝的《人工少女》,這些我曾經相遇過的馬華
Thumbnail
2023/07/02
窪美澄的小說書名總是取的很美,很吸引人,而在這次的新作品裡,「夜」、「星」亦然。但讀完第一篇〈深夜的酪梨〉後再次看著書標,視野前突然變得立體,一片漆黑裡,星子有了遠近,忽明忽滅,寧靜的空無裡也因為星子的閃爍而有了時間的移動。
Thumbnail
2023/07/02
窪美澄的小說書名總是取的很美,很吸引人,而在這次的新作品裡,「夜」、「星」亦然。但讀完第一篇〈深夜的酪梨〉後再次看著書標,視野前突然變得立體,一片漆黑裡,星子有了遠近,忽明忽滅,寧靜的空無裡也因為星子的閃爍而有了時間的移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Thumbnail
「已經終結的毀滅,已經走到盡頭的人生,沒有人說過,因為從來沒有人回來訴說自己的思維故事。滅頂者就算有紙和筆,也無法做見證,因為他們的死亡早在軀體死亡之前就已開始。在死亡來臨前數週或數個月,他們已經失去了觀察、記憶、比較和表達的能力。我們是代替他們發言,代表他們發言。」
Thumbnail
「已經終結的毀滅,已經走到盡頭的人生,沒有人說過,因為從來沒有人回來訴說自己的思維故事。滅頂者就算有紙和筆,也無法做見證,因為他們的死亡早在軀體死亡之前就已開始。在死亡來臨前數週或數個月,他們已經失去了觀察、記憶、比較和表達的能力。我們是代替他們發言,代表他們發言。」
Thumbnail
關於《奧本海默》 電影改編自凱・柏德和馬丁・J・薛文撰寫的傳記《奧本海默》,電影以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參與原子彈的研發製作過程為主軸,進而帶出奧本海默一生中在面對不同境遇下,自我的心境掙扎。
Thumbnail
關於《奧本海默》 電影改編自凱・柏德和馬丁・J・薛文撰寫的傳記《奧本海默》,電影以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參與原子彈的研發製作過程為主軸,進而帶出奧本海默一生中在面對不同境遇下,自我的心境掙扎。
Thumbnail
曼哈頓計畫的成果,就是人類歷史上破天荒地使用新型態的戰略武器—原子彈,分別投擲於廣島與長崎,造成包含平民在內的二十餘萬人因此喪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劃下休止符。本書架構在發掘兩「具」遺骸的詭譎之處,帶領讀者一窺當時戰爭結束才是苦痛的開始,飢寒交迫、流離失所的倖存遺孤,如何面對殘酷的世界,憎恨的對象是?
Thumbnail
曼哈頓計畫的成果,就是人類歷史上破天荒地使用新型態的戰略武器—原子彈,分別投擲於廣島與長崎,造成包含平民在內的二十餘萬人因此喪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劃下休止符。本書架構在發掘兩「具」遺骸的詭譎之處,帶領讀者一窺當時戰爭結束才是苦痛的開始,飢寒交迫、流離失所的倖存遺孤,如何面對殘酷的世界,憎恨的對象是?
Thumbnail
我們刊登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在意取悅了誰。—《紐約客》總編輯威廉.蕭恩(William Shawn) 《無聲的閃光》是一篇寫給媒體從業者的歷史故事。 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與長崎分別投下「小男孩」與「胖子」兩枚原子彈,兩枚可怕的毀滅性武器使日本兩座城市瞬間化為瘡痍,官方保守預估至少十萬人死於
Thumbnail
我們刊登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在意取悅了誰。—《紐約客》總編輯威廉.蕭恩(William Shawn) 《無聲的閃光》是一篇寫給媒體從業者的歷史故事。 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與長崎分別投下「小男孩」與「胖子」兩枚原子彈,兩枚可怕的毀滅性武器使日本兩座城市瞬間化為瘡痍,官方保守預估至少十萬人死於
Thumbnail
 人類總是怕自己做太多壞事會死後下地獄,何必怕?人類自己就能創造地獄,而且還自以為是神所做的善舉。或者,能像神一樣,隻手遮天。    
Thumbnail
 人類總是怕自己做太多壞事會死後下地獄,何必怕?人類自己就能創造地獄,而且還自以為是神所做的善舉。或者,能像神一樣,隻手遮天。    
Thumbnail
被噤聲的廣島原爆真相── 「核災吹哨者」轟動全球的秘密調查, 首位揭露美國政府欲掩蓋的原爆餘波的記者。
Thumbnail
被噤聲的廣島原爆真相── 「核災吹哨者」轟動全球的秘密調查, 首位揭露美國政府欲掩蓋的原爆餘波的記者。
Thumbnail
今昔非比,葛拉威爾要問的不是你在這些既定條件下究竟要怎麼選邊站,而是深度探討已有這樣的歷史借鏡,身處在更好的科技環境下,我們所秉持的最高道德是否能不被忽視或被移用他處?
Thumbnail
今昔非比,葛拉威爾要問的不是你在這些既定條件下究竟要怎麼選邊站,而是深度探討已有這樣的歷史借鏡,身處在更好的科技環境下,我們所秉持的最高道德是否能不被忽視或被移用他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