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乾草堆旁的燒炭工——讀《烏鴉女孩》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快速地翻閱,在章與章的連結間,你會發現作者是用空間來書寫的。老伊恩菲爾德區的基爾貝里宅、瑪莉亞廣場的蘇菲亞賽德倫辦公室、白山的蘇菲亞賽德倫公寓、第一次提到「烏鴉女孩」的1980年的達拉弗盧達村、1984年的西格圖納......。在這些線索裡我們描繪出了這部小說的版圖,遊客般地在陌生的街道裡對照著手上的地圖徘徊走動。但同時除了這幾個被作者明確指定的主要場景以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犯罪空間:「房間」。這個房間沒有確切地址沒有人名,只有鉅細靡遺的描述,屋齡破百、堅固的石牆、只有一扇窗、聚苯乙烯的氣味和框填起的空間、書櫃的裝置、廚房裡的化學藥品和工具、一個女人和來自中國的男孩......斷斷續續的描述中建構出的一個純白的黑色空間,與世隔絕,完全的安靜。


 

那是實體的房間,兇手親手設計處理過的房間。而相對地,《烏鴉女孩》裡還有另一個心裡的房間是屬於維多莉亞.柏格曼的。透過心理諮商師蘇菲亞的錄音帶裡記錄下的聲音、口氣,描繪出一個病態的、悲傷的、仇恨的堅固厚實的牆面、地板,以及天花板。而這裡有著烏鴉黑色翅膀的影子。你理所當然地會把這兩個實體的、心理的房間聯想在一起。

 

而烏鴉,遍及全世界的文化幾乎都和死亡、黑暗的比喻牽連在一起。在不列顛群島的凱爾特神話(Celtic mythology)裡是摩莉甘(Mórrígan)的化身,在戰場上飛翔對死者宣告死亡。回溯北歐神話裡出現的烏鴉,則是戰爭、死亡、知識之神奧丁肩膀上的 Hugin (意爲思想)和 Munin (意爲記憶)。兩隻烏鴉每天在日落時分便會分頭飛出直到世界的盡頭,清晨來臨時飛回,將其所見所聞告訴主人奧丁。而在書中烏鴉女孩出現之處也幾乎總是有著死亡的陰影,比如死掉的雛鳥、卡在口香糖裡的蒼蠅、以及男孩馬丁。思想、記憶兩隻烏鴉,或許,也可能是蘇菲亞和維多莉亞的隱喻。(不過關於烏鴉其實也有可愛的一面,推薦大家可以去找日本動物行為學專家所著《烏鴉的教科書》來讀。)

 

我認為這些空間的描寫是這本書最迷人之處。但是只看了第一部就必須寫試讀心得對我而言是件魯莽的事,而懸疑推理小說的心得又格外的困難書寫,實在很難不觸提到案件線索(啊,嘆氣),為了不爆雷,我只能說錄音帶、聲音的轉換、蘇菲亞的無力感甚至睡著的描寫都是非常精巧的設計。

 

第一部前半部分主要是埋線,後半部分人物關係漸漸可找出頭緒,警官荷內特和蘇菲亞開始出現交集,甚至環環相扣。而最末蘇菲亞和維多莉亞的那大段側寫更是全書最精彩高張之處,收了一條線卻也放出更多線索,吸引讀者在這黑暗的迷宮裡繼續揣著牆壁前進。不過荷內特這個主角色相較之下就平凡許多,不知是作為對比或是在之後會有更多鋪陳。

 

書裏談了許多黑暗、可怖、驚悚的主題,包括虐童及戀童,這些都是北歐犯罪小說的傳統。也談了許多的解離性身份障礙症,俗稱的人格分裂,對此有興趣可以閱讀我之前的另篇書評《我遺失的時間》。巴爾扎克說「如果不忘記許多,人生無法再繼續。」解離,是為了活下去。(不過現實上,蘇菲亞大概很難成為心理治療師。)

 

這是一部黯黑、詭譎、殘忍的小說。「與生俱來的沮喪之甚,我們內心熾烈的飢渴都悲慘地化為餘燼。很多人最後成了自己內心乾草堆旁的燒炭工,在殘敗的如夢狀態下側耳傾聽,聽著火焰在一聲嘆息厦即將熄滅。」作者在第一頁引用了《蕁麻開花》的句子,似乎也呼應著第一部的最末。

 

 

 


 

 

以下書訊摘自小異出版

 

【新書簡介】

 

★《紐約郵報》選為2016年夏天必讀書目:「非凡、複雜、出乎意料的作品」。

★《觀察家報》精選當月驚悚小說:「非常有可能是你一整年讀過最令人不安的書。」

 

在瑞典書評家譽為「該類型文學最佳作品」的《烏鴉女孩》,雙人作家耶里克.艾克索.頌德探索人類心理最黑暗的角落,完成一本充滿懸疑語驚人轉折的爆炸性巨冊——警探荷內特.西斯貝里和心理治療師蘇菲亞.塞德倫追查一位難以捉摸又殘忍的殺手維多莉亞.包格曼,並在過程中觸碰爭議性的黑暗主題:虐童及戀童。

 

幾個月之內,斯德哥爾摩市區陸續發現幾具男童屍體,所有被害人身上都有遭到虐待的跡象。女警探荷內特.西斯貝里負責調查這幾宗死因離奇的謀殺案。荷內特懷疑這是戀童癖罪犯卡爾所為,決定拜訪卡爾的心理治療師蘇菲亞,試圖找出真正的兇手。他們於是搭上線,很快也發展出戀情。

 

荷內特和她的警局同事發現某位掌權人士極力要阻止調查繼續,但得力於蘇菲亞私底下協助荷內特對殺人兇手的心理進行剖析,使查案的工作仍能持續進行。在查案的過程中,蘇菲亞深入探究自己的過往,進行自我分析,挖掘出許多最好還是保密的記憶與經歷,甚至不能讓荷內特知道。

 

雙姝越來越接近腐爛核心,要揭開犯下數十載凌虐操縱罪行的權力人士邪惡陰謀集團,卻不知道誰才可以信任。

 

 

【作者介紹】

 

耶里克.艾克索.頌德(Erik Axl Sund)是瑞典雙人作家葉爾克.耶里克頌(Jerker Eriksson)與霍坎.艾克索倫德.頌卡斯特(Håkan Axlander Sundquist)的筆名。

 

耶里克.艾克索.頌德目前是兩部系列小說的作者。《烏鴉女孩》(Crow Girl, 2010)、《飢餓之火》(Hunger Fire, 2011)、《皮媞亞的諭令》(Pythia's Instructions , 2012)組成維多莉亞.柏格曼三部曲,之後又合併為《烏鴉女孩》;而《玻璃身》(Glass Bodies, 2014)則是新的憂鬱三部曲的第一部。

 

 

 

    P.F.
    P.F.
    再一次,我又成為了那個躊躇著而放不下的人。但,就繼續一起讀書吧。@背景/專長:心理治療、精神醫學、兒童發展、日本文學與文化、女性創作、詩創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