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並不會壓垮政府,也不會壓垮人民 By《赤字迷思》

2023/08/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媒體每年都一定會報導政府現在舉債多少,每人平均負債多少之類的訊息,然後專家可能會說這是向未來借錢、債留子孫的行為,希望政府三思;政府會用預算不夠的理由說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制度會因為入不敷出而破產。這些論點在《赤字迷思》的架構下都是對赤字的迷思,這本書就如名稱所言,要打破大家對於政府赤字的各種迷思。

在破解迷思之前,要說明貨幣主權是甚麼。簡單來說就是政府可以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不受外國的影響發行貨幣,而且這個法定貨幣是不對準任何外國貨幣或稀有金屬的。

家庭跟公司必須要量入為出,先看有多少再決定花多少,所以大家要出去賺錢,才能有錢花、才能存錢跟投資。如果不這麼做,就會陷入負債,很有可能會因此破產。中央政府不一樣,它不需要量入為出,也不用擔心破產。因為它有發行貨幣的能力,也就是政府可以自己創造需要用到的錢,支付它想要實現的項目,所以它可以支出大於收入、可以用發行貨幣的方式還債。

從上述就會引伸三個問題:為什麼政府要收稅?政府是不是可以想花多少錢就印多少錢?為什麼政府要舉債?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可以先想像一個資源固定且封閉,跟外國沒有聯繫的經濟體,如果政府年年支出,然後沒有稅收,會發生甚麼事?民間的貨幣數量會越來越多,在固定的資源下,單位貨幣能買到的資源就會變少,大家就會面臨所謂的通貨膨脹。所以政府課稅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防止通貨膨脹,並不是因為政府沒錢用(政府課稅還有其他理由,像是財富重分配)。另外政府也不是預算無上限,它必須考量到經濟體的資源量能承受多少的貨幣增加,以避免通膨。政府舉債也是有這樣的考量,它將民間的貨幣數量換成定期支付的利息,以避免民間的貨幣數量過多,而且還能穩定增加民間收入。這些債券通常都以本國貨幣舉債,所以債券如果到期了,可以直接行使發行貨幣的能力償還債務。總之,中央政府的預算赤字並不是過度支出的依據,通貨膨脹才是。而且除非政府是以自身權限無法發行的物品舉債,不然政府並不會因為舉債(以本國貨幣計價)而破產,讓後代子孫償還沉重債務。

社會保險跟福利制度會造成政府預算的壓力嗎?如果沒有法律權限問題的話,其實不會。因為政府有權限印鈔票支付這些保險跟福利的話,它可生出需要的錢去支付,所以這些福利跟保險制度永遠都不會破產。假設真的可以用印鈔票的方式支付這些保險跟福利的話,沒有任何疑慮嗎?有,就是通貨膨脹!前聯準會主席 Alan Greenspan 曾經在接受國會諮詢時說過:「如何建立一個系統,產出實質資源,讓大家可以用領取到的福利跟保險來買?」隨著人口的高齡化,社會上的勞動力越來越少,如果政府持續發錢。而年輕的勞動力沒有供應相對應的資源,就會面臨通貨膨脹,所以 Alan Greenspan 才會這麼說。

以上大致是本書以美國為出發點的論述。至於台灣能不能使用這些論述呢?我覺得雖然台灣的操作空間沒有美國這麼大,但還是可以使用。之所以會說操作空間沒這麼大的原因是台灣並不像美國是擁有強勢貨幣的國家,台幣在國際上沒有人想收,所以台灣並不像美國一樣用貨幣到處進口,而不用在乎貿易逆差。台灣是個海島國家,缺乏資源,需要進口許多資源。這些進口幾乎是使用美金,這些美金是從台灣的出口順差所創造出來的外匯存底來的。進口商用台幣計價的資金去兌換美金,然後再去進口台灣需要的原物料跟成品。所以政府不能濫用台幣在國際市場做交易,只能依靠外匯存底。如果政府只是在國內發錢,像是幫補貼健保、國民年金、勞保、保障弱勢族群,甚至是償還國債,預算應該不是問題,只是要考慮過多貨幣可能產生的通膨。



Stephanie Kelton (2020)。《赤字迷思》。臺北市:大雁出版

幹話胡蘿蔔
幹話胡蘿蔔
文章主要分享知識和觀點,以及寫寫幹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