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污水排放对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nuclea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8月22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了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经过处理和稀释后排放入太平洋。预计将在30年内持续排放约130万吨核污水。核污水的排放地点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日本东北部的福岛县。这一决定引发了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的强烈反对和担忧,认为这将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日本政府声称,将福岛核污水经过稀释后排放入太平洋,不会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然而,这一说法遭到了许多专家和组织的质疑和反驳。他们认为,福岛核污水排海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潜在风险:

对海洋生态的影响。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黑潮,它可以将放射性物质迅速扩散到太平洋大部分区域,并可能随着食物链的传递而累积和放大。这将对海洋生物造成长期的基因损伤、致畸、致癌等影响,甚至导致物种灭绝。同时,海洋生物的死亡和变异也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海洋生产力和碳汇功能。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福岛核污水排海将影响沿海地区的渔业、旅游、水产品加工等行业,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不安。更重要的是,人类通过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或者直接接触受污染的海水,可能摄入过量的放射性物质,引发癌症、畸形、基因突变等疾病。尤其是氚,由于其与普通水相似,可以进入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细胞,对人体造成全身性的辐射。

对国际法和道义的影响。福岛核污水排海涉及多个国际法律和道德原则,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海洋环境保护原则、无害化原则、预防原则、合作原则等。日本政府在未充分征求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意见,未充分公开相关信息,未充分考虑其他可行方案的情况下,单方面作出排海决定,有违国际法和道义,也有损国际信誉和形象。

面对福岛核污水这一全球性的挑战,日本政府应该采取更加负责任和合理的治理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转嫁给大自然和他国。日本政府声称,福岛核电站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储存核污水,但这一说法并不成立。根据卫星图片和现场调查,福岛核电站周围仍有大量未利用的土地,可以用来建造更多的储存罐或者其他储存设施。此外,日本还可以将核污水转移到其他地方储存,或者寻求国际援助和合作。

日本政府应该加大对核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投入,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尽可能去除所有放射性物质,特别是氚。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和机构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氚处理技术,如电解法、催化交换法、低温分馏法等。日本应该认真评估和尝试这些技术,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和结果。

福岛核污水问题不仅关系到日本自身的利益,也关系到周边国家和全球社会的利益。日本政府应该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沟通和协调,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遵守国际法律和道德规范,有效应对这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探討日本面對南海海槽地震威脅,提出以「安全」為核心,重新規劃國土的新思路。日本應重視低災害風險地區的發展潛力,如日本海沿岸和內陸地區,並以歷史人口變遷為例,說明人口分佈並非一成不變。過度集中發展的風險,主張建設「日本海側國土軸」,以實現區域均衡。重新思考交通建設的優先順序,並提出應對人口減少的策略。
Thumbnail
日本宮崎縣外海驚傳規模7.1強震,震驚全日本。這次地震不僅造成九州局部地區的損害,更引發了日本氣象廳發布「注意巨大地震」的緊急資訊。這個看似尋常的地震事件,為何會引起如此高度的警戒?答案就藏在「南海海槽」這個令人不安的名詞中。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 不對吧~假使有這麼理想的能源方式,屆時台灣就生活在烏托邦了,應該100%採用核電,怎會只是「開放討論」而已? 台湾行政院長、将来の
Thumbnail
日本媒體《日經亞洲》報導,中國正與俄羅斯、北韓展開磋商,想要取得圖門江的出海口航行權。日媒憂心,一旦此事成真,將對日本的國家安全造成巨大的衝擊。原因在於中國將取得進出日本海的方便航道,屆時恐怕不只有中國漁船與商船通行,包括海警船與解放軍的海軍艦艇,都有可能從圖門江直接進入日本海.......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反核理由幾十年未變,但科技飛快的演變似乎帶來了長夜將盡前的一點曙光。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4)針對核安會專報,從近日連續有感地震對核安影響、日本含氚廢水排放監控,到新媒體公眾溝通能力,多方面通盤檢視核安會效能。
Thumbnail
2023年,日本決定將承載132萬噸核廢水的排放出海洋,然而卻一直存在爭議。環保專家指出,未有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只須相信科學,的確不足以解決問題。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在忽視地球生態的變化,這次的核廢水排放是否會被後人視為一樁大錯,值得深思。
Thumbnail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污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積極響應海洋保育,可以避免海洋酸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觀音山與專業機構合作,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保育放流,維繫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愛護海洋保育放流從你我做起!
Thumbnail
河津町位於伊豆半島南端附近的東岸,總面積100.69平方公里,境內有海拔800多米的天城山脈,從東北向西北延伸,森林和田野覆蓋面積的83%。河津川從西北向東南流經城鎮中心,有廣闊的面向大海的平原,特別是在河流的上游,寄生火山流出的熔岩流淌在各地,形成了大瀧等許多瀑布,以及豐富的溫泉,可作為旅遊資源。
Thumbnail
1954年3至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進行水下氫彈試爆,3月1日的第一次試驗當天,正在附近海域作業的日本延繩釣捕鮪船第五福龍丸,來自靜岡縣燒津港,船上23名船員都遭受核污染,其中的無線電通信長久保山愛吉,在六個月之後去世,可說是「原爆」的另一名日本受害者,日本漁船上的漁獲也同樣遭到污染。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探討日本面對南海海槽地震威脅,提出以「安全」為核心,重新規劃國土的新思路。日本應重視低災害風險地區的發展潛力,如日本海沿岸和內陸地區,並以歷史人口變遷為例,說明人口分佈並非一成不變。過度集中發展的風險,主張建設「日本海側國土軸」,以實現區域均衡。重新思考交通建設的優先順序,並提出應對人口減少的策略。
Thumbnail
日本宮崎縣外海驚傳規模7.1強震,震驚全日本。這次地震不僅造成九州局部地區的損害,更引發了日本氣象廳發布「注意巨大地震」的緊急資訊。這個看似尋常的地震事件,為何會引起如此高度的警戒?答案就藏在「南海海槽」這個令人不安的名詞中。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 不對吧~假使有這麼理想的能源方式,屆時台灣就生活在烏托邦了,應該100%採用核電,怎會只是「開放討論」而已? 台湾行政院長、将来の
Thumbnail
日本媒體《日經亞洲》報導,中國正與俄羅斯、北韓展開磋商,想要取得圖門江的出海口航行權。日媒憂心,一旦此事成真,將對日本的國家安全造成巨大的衝擊。原因在於中國將取得進出日本海的方便航道,屆時恐怕不只有中國漁船與商船通行,包括海警船與解放軍的海軍艦艇,都有可能從圖門江直接進入日本海.......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反核理由幾十年未變,但科技飛快的演變似乎帶來了長夜將盡前的一點曙光。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4)針對核安會專報,從近日連續有感地震對核安影響、日本含氚廢水排放監控,到新媒體公眾溝通能力,多方面通盤檢視核安會效能。
Thumbnail
2023年,日本決定將承載132萬噸核廢水的排放出海洋,然而卻一直存在爭議。環保專家指出,未有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只須相信科學,的確不足以解決問題。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在忽視地球生態的變化,這次的核廢水排放是否會被後人視為一樁大錯,值得深思。
Thumbnail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污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積極響應海洋保育,可以避免海洋酸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觀音山與專業機構合作,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保育放流,維繫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愛護海洋保育放流從你我做起!
Thumbnail
河津町位於伊豆半島南端附近的東岸,總面積100.69平方公里,境內有海拔800多米的天城山脈,從東北向西北延伸,森林和田野覆蓋面積的83%。河津川從西北向東南流經城鎮中心,有廣闊的面向大海的平原,特別是在河流的上游,寄生火山流出的熔岩流淌在各地,形成了大瀧等許多瀑布,以及豐富的溫泉,可作為旅遊資源。
Thumbnail
1954年3至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進行水下氫彈試爆,3月1日的第一次試驗當天,正在附近海域作業的日本延繩釣捕鮪船第五福龍丸,來自靜岡縣燒津港,船上23名船員都遭受核污染,其中的無線電通信長久保山愛吉,在六個月之後去世,可說是「原爆」的另一名日本受害者,日本漁船上的漁獲也同樣遭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