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席了一場告別式,本來就是一場凝重的儀式,卻在封棺聽到落釘聲的那一刻,心情格外沉重。落釘聲響起時,代表家屬與躺在棺木的往生者從此不復相見,讓我憶起外婆生病時,我向菩薩的祈禱。
【我知道。。。放手祝福或許外婆會比較好過,可是我不捨我跟外婆的婆孫關係就這樣結束】,我哭著對菩薩說。當時葬禮上的家屬,內心或許也出現同樣不捨關係終止的OS。
靈堂前多希望時間能停擺,奈何時間無情,自顧自的往前走。每過一秒,距離永別就更靠近。心中思索,面對死別人生大課題,我們有沒有好好的道別?
葬禮上常看到的,不是家屬忙於商討後事,就是向前來吊唁的親友致意。內心深處的那份複雜情緒不斷的壓抑也沒有好好的處理。小時候總是不解為何大馬華人的葬禮上,要按時三餐叫往生者用餐,年紀漸長才發現原來那些儀式是一種讓生者面對情緒的方式。
記得在大學時期,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叫【送行者】。主角大悟因失業在報紙看到“旅途協助工作”的征聘廣告,經過面試意外被錄用。一直以來對於講述死亡離別的電影自己都不太敢看,怕看了會傷感,但深一層想,或許是因為不曉得要如何面對【死】,才會有逃避的心態。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曾多次面對分離,所以有了學習分開的機會,而面對死亡,相信大多數人不會想要有練習的機會,但它卻是自然法則中機會無法避免。往往面對時,不是在至親人面前;就是至愛人面前,而參與助念除了是與往生家屬結緣,也是提前做好面對的準備。
佛教中,將【死亡】稱作【往生】。結束此生,邁向來世,就像電影征聘廣告提及的【旅途】。曾聽人說死人錢最好賺,因為無論多貴,對於一般還過得去的家庭來說,多數家屬都願意或捨得花那筆錢。
姑且不論是家屬想盡最後一點心意,又或是想讓往生者走得體面。既然殯儀社的屬性是旅途協助工作。禮儀師就應該拿出百分百專業態度,協助家屬好好道別,別為了趕場賺錢,讓家屬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