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升卦上六 張儀 舌頭還在就夠了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易經故事 升卦上六 張儀 舌頭還在就夠了


https://youtu.be/6C0JHOovKCU


上六:冥升,利於不息之貞。


冥:拉起帳篷遮擋日光,引伸昏暗。

升:用長柄勺子舀水,引伸升起。

冥升:逆境中慎求上進。


利:以刀割禾,引伸鋒利、利益。

於:烏鴉,因反哺被稱孝鳥,引伷回饋。

不:根向下生長,引伸否定。

息:鼻呼出水氣,引伸氣息。

之:離開原地前往他方。

貞:占卜龜甲,引伸經過驗證。


意思是在逆境中慎求上進,離開原地前往他方,無聲無息中得到利益。


戰國時期縱橫家張儀的故事,可解爻義。


張儀(前373年—前310年),姬姓,張氏,魏國安邑人(山西夏縣)。


張儀是魏國王族支庶子弟,年輕時替人家抄書,遇到沒有見過的好句子就寫在掌中或腿上。

晚上回到家中,折竹刻寫,集成冊子,後人以「折竹」或「張儀折竹」,形容勤奮刻苦學習。


張儀師從鬼谷子,鬼谷子四大弟子包括:龐涓(前385年—前342年)、孫臏(前382年—前316年)、張儀(前373年—前310年)、蘇秦(不詳—前284年)。


張儀學成後游說諸侯,任楚國相國昭陽門下客,與楚國相國共飲時,楚相丟了一塊璧。

楚相下人認為張儀「儀貧無行」,必是張儀所為,打了他數百下,張儀否認偷竊,楚相放了他。


張儀妻子知道此事後,悲憤道:「你要是不讀書、不游說諸侯,怎麼會受到這樣的侮辱?」

張儀對妻子說:「你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

張儀妻笑道:「還在。」

張儀說:「這樣就夠了。」


前333年,秦國派公孫衍攻取魏上郡雕陰,俘魏主將龍賈,斬首八萬。


前332年,張儀到秦國,秦惠文王用為客卿,多次領兵攻打韓、趙、魏等國。

張儀勸說各國幫助秦國,進攻其他弱國,史稱「連橫」。

公孫衍被張儀逼走,入魏國後擔任犀首,向魏王鼓吹「合縱」。


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文王派遣公子華與張儀圍攻魏國,攻打併佔領蒲陽。

張儀趁機勸説秦惠文王把蒲陽歸還魏國,派公子繇到魏國去作人質。

張儀趁機勸説魏王:「秦國對魏國如此寬厚,魏國應以禮相報。」


魏國把上郡十五縣和少梁獻給秦國,用以答謝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任命張儀為相,位居百官之首,參與軍政要務及外交活動 。


秦惠文君十三年(前325年)農曆四月,魏惠王、韓宣惠王為對抗秦國,互尊為王。

合縱趨勢的出現,秦國高度警覺,為防止齊楚魏合縱對秦國帶來威脅,張儀軟硬兼施,極力破壞公孫衍的合縱策略。


秦惠文王派張儀為將,討伐並佔領魏國的陝(南陝縣),把那魏人全部交歸魏國,秦惠文王命張儀修築上郡要塞。


秦惠文君十四年(前324年),張儀擁戴秦惠文王正式稱王,更年號為秦惠文王元年。


秦惠文王二年(前323年),公孫衍為了合縱,拉攏韓、趙、燕、中山四國,發起「五國相王」,趙、燕、中山三國開始稱王。


秦惠文王派張儀與齊、楚兩國的相國會盟,楚國派兵伐魏,公孫衍與魏相惠施的合縱策略受到挫折。


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前322年),魏惠王改用連橫策略,改任張儀為魏國相邦,張儀逐走惠施,實際上並相秦、魏。進一步推行連橫策略。「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


魏惠王不肯聽從,兼用公孫衍為將,牽制平衡朝中合縱連橫勢力。

秦王得知後,怒而攻取魏的曲沃、平周,逼使魏國屈服。


秦惠文王六年(前319年),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

齊、楚兩國要求驅逐張儀,魏國派使者到楚、趙、燕等國游説,爭取合縱。

張儀回秦,惠施回魏,公孫衍升任魏國相國,發起函谷關之戰,魏國戰敗。


秦惠文王七年(前318年),魏國的公孫衍發起合縱策略,推舉楚懷王為縱長,聯合魏、楚、趙、韓、燕五國伐秦,由於各國不齊心,很快就被秦國打敗。


秦惠文王八年(前317年),秦國乘勝攻打韓國,在修魚擊敗韓、趙聯軍,斬首八萬二千。

齊國與宋國一起進攻魏國,在觀澤擊敗魏、趙聯軍,「五國伐秦」宣告失敗。


魏襄王不再信任公孫衍,公孫衍離開魏國、準備到韓國當相邦,臨行前説服魏襄王請齊國公子田文(孟嘗君),到魏國當相邦。


公孫衍為韓國相邦,田文為魏國相邦,取得齊國國相田嬰支持,合縱形勢好轉。

公孫衍是合縱首創者,田文是公孫衍的合作者和繼任者,這次合縱沒有取得甚麼成就。


張儀再次游説魏王退出合縱盟約,臣事秦國,魏國宣布退出南北合縱,請張儀擔任中間人與秦國和解,張儀回到秦國出任國相。


張儀任秦相後,多次出使山東六國,以連橫游説山東諸國,以破合縱,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變為連橫事秦,張儀被秦惠文王封為武信君。


張儀寫信警告楚國國相:「當初我陪你喝酒,我沒偷你的玉璧,你卻鞭打我,你要好好地守護國家,我來偷你的城池了!」


張儀離間秦惠文王與策士陳軫,說陳軫有意投奔楚國,秦惠文王疏遠陳軫後,陳軫果然投奔楚國。


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魏國重新臣事秦國。

秦惠文王派張儀、司馬錯救援苴國和巴國,趁機吞併蜀國。

張儀貪圖巴國和苴國的富饒,攻取巴國,擒獲巴王,設立巴郡、蜀郡、漢中郡,將三郡土地分為三十一縣,在江州築城。


秦惠文王十年(前315年),主張與秦連橫的韓國大臣公仲朋,建議割地講和,與秦國一起伐楚。


楚懷王聽從謀士陳軫建議,出兵救韓,讓戰車停滿通向中原的大道,韓王立即下令取消入秦求和計劃,秦王大怒,下令向韓國發起更猛烈進攻。


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14年),楚的救兵不到,秦大敗韓軍於岸門,公孫衍的合縱又一次大敗。


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前313年),秦國想攻打齊國,憂慮齊、楚兩國已經合縱,派張儀前往楚國游説楚懷王。


張儀重金收買舊貴族靳尚及南后鄭袖,以商於之地六百里行賄楚懷王,離間齊國與楚國。

楚懷王與齊國斷交後,張儀食言,說只給六里地而非六百里。


楚懷王興兵攻打秦國,秦、齊兩國共同攻打楚國,奪取丹陽、漢中,楚國割讓兩座城池與秦國締結和約。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楚懷王對秦惠文王說,只要得到張儀,願獻出黔中地區。


張儀自願出使楚國,楚懷王囚禁張儀,等機會殺他。

張儀透過靳尚買通鄭袖,鄭袖以「各為其主」為張儀開脫,楚懷王最終釋放張儀,賜以厚禮。


張儀獲釋後,游說楚懷王,兩國永結兄弟鄰邦,不相互打仗,屈原提出反對,楚懷王最終答應張儀建議,背離「合縱」與秦國結盟親善。


張儀說服韓宣惠王與秦國結盟,秦惠文賜張儀五座城邑,封為武信君。


秦惠文王派張儀向東游説齊國的齊湣王,齊湣王願意與秦國結盟。


張儀離開齊國,向西到趙國説服趙武靈王,向北到了燕國,説服燕昭王。

離開燕國返回秦國,還沒走到咸陽,秦惠文王去世,太子蕩繼位,是為秦武王。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秦武王好武,不好論客,有人建議殺張儀。


張儀怕被誅殺,對秦武王說齊王特別憎恨他,他在哪個國家,齊王一定會出動軍隊討伐。

秦武王認為張儀説得對,準備三十輛兵車,送張儀到魏國出任相國。


齊湣王果然出動軍隊攻打魏國,張儀遣他門客馮喜到楚國,借用楚國的使臣到齊國,成功游說齊湣王撤軍。


前310年五月,張儀卒於魏。

天漢元年(917年)正月,前蜀高祖王建追封張儀為昌化王。


前308年,秦武王想任公孫衍為秦相,甘茂誣陷公孫衍泄露與秦王談話,秦武王很生氣,逐走公孫衍,公孫衍仍然在魏國為官。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秋八月,秦武王與力士孟説比武,折斷筋骨而死,次年,武王異母弟公子稷繼位,是為秦昭襄王。


前298年,齊、韓、魏聯合攻秦取得勝利,秦被逼割地求和。


前293年伊闕之戰後,魏昭王讓公孫衍出使秦國,卑辭割地求和。

公孫衍提出「天下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蘇秦游説六國,最終完成聯合抗秦。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戰國縱橫家書》所載,張儀死於公元前310年,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年。


《史記》與《資治通鑒》記載,蘇秦用計令張儀入秦,張儀在秦國任相時,蘇秦還沒踏入政壇,不可能助張儀入秦。


以「合縱」與張儀「連橫」對峙的,可能是被張儀逼走的公孫衍,入魏國後由「連橫」轉為「合縱」。


張儀墓位於開封市區東北七公里,新曹門遺址邊宴台河村南北街中段西側。

原為長方形高臺,土質堅硬,經年被人掘土使用成凹坑。

1994年仲秋,市有關部門重修張儀墓,立有《整修張儀墓碑記》一通。

0會員
187內容數
述而不作 貼近真實 frogwong於1980年開始從事傳媒行業,由紙媒(報章、雜誌)記者晉升至總編輯。 2015年退休離開傳統媒體,進入自媒體領域,創辦山寨廣播。2022年開始述而不作,搜集公開資料,去蕪存菁,用最貼近真實方式,還原歷史。 山寨廣播網站 frogwong.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