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查理蒙格的老生常談

2023/12/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股神巴菲特最重要的事業夥伴查理蒙格本週過世了。從一份他申報的文件中,可以得知他的持股明細。總共只有4支股票,其中3支是銀行股,合計佔84%,另外1支是阿里巴巴,佔16%。從這份持股明細中,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發呢?

 

媒體很喜歡整理蒙格生前的許多智慧名言,有50句、20句,或是10句。拿來對照他的持股明細,我認為不外乎就是「我只買我懂的」,以及「長期持有」這兩句。

 

這跟巴菲特的名言很像,他說「如果你不想長期持有一支股票超過10年,你連10分鐘都不該持有。」

 

大家都認定他們兩人是「價值投資」的信徒,因為他們「懂」那支股票的價值,才願意「長期投資」。從蒙格的持股明細來看,他可能只懂金融股,甚至只懂「傳統銀行」,所以他只買富國銀行、美國銀行,和美國合眾銀行,並沒有大家常常聽到的「投資銀行」,如摩根史丹利,或高盛。

 

以台灣的金融股為例,他買的是兆豐金、第一金,而不是開發金。傳統銀行相對保守,對於一個年紀很大的投資人來說,要比日新月異的電子股容易理解。

 

巴菲特也是到了近幾年才開始大量投資Apple,之前他很少涉足電子股,只有一支中國的比亞迪。他的波克夏公司在去年第四季曾買過台積電,但今年初就幾乎賣光了。我想是因為他認為半導體產業還是比手機產業難懂吧?

 

不過,他和巴菲特都對中國龐大的市場充滿想像,所以唯一的非銀行股,就是中國電子商務的第一品牌「阿里巴巴」,但現在來看,恐怕是他的一項錯誤投資。中國股票資訊的透明度,絕對不如在美國政府嚴密監管下的美國股票,這可能是他和巴菲特沒有仔細評估到的一點。

 

「長期投資」是不看「短期價差」,而是看「長期股價的成長」,所以很多投資達人認為它並不等於「存股」。

 

電子股「長期股價的成長」當然優於銀行股,但它的產業波動太大,造成股價上下起伏更大,例如Apple曾經每股只剩1美元,怎可能安心長期投資?若他和巴菲特當時眼光看得夠長遠,用1美元大舉買進Apple,然後抱到現在,那就真的是神了。

 

如果一家公司長期發展「良好」,當然就能長期發放股利,所以他和巴菲特當然也是看好每年都可以領股利。但就算只是長期發展「穩定」,這家公司也能維持穩定的發放股利。由此看來,他們兩人心中想的也和「存股」的想法很接近。

 

巴菲特的另一句名言就是「找一個長長的山坡,讓雪球越滾越大。」其中「長長的山坡」就是「長期投資」,「雪球」就是「股利」,「越滾越大」就是「複利效果」。

 

蒙格認為銀行股的山坡比較緩,比較硬,所以雖然很難立刻成為大雪球,但坡度夠長就還是很可觀。電子股的山坡比較陡、比較硬,雪球瞬間變大,但小心也容易瞬間粉碎。

 

蒙格的10大金句中,我覺得最受用的一句是「了解你的能力範圍」。要不是蒙個長期績效這麼顯著,他的持股明細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投資專家」會買的股票。他擺明著告訴大家他的能力範圍就只有銀行股,他也不會追隨潮流去試圖了解電子股。

 

另一句是「只有一無所知的人,才要做大量分散。」因為他應該是非常了解銀行業,所以他敢重押84%的資金在3家銀行上,這跟投資金律「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其實是背道而馳的。我只能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他押對了,就是贏家,萬一押錯了,就是輸家。

 

我想應該把這兩句話結合在一起:「做你能力範圍的事,就不用大量分散。」現在,請讀者捫心自問,你的能力範圍在哪裡?

 

我認為你從事工作所處的產業,就是你的「能力範圍」。如果你連自身所處的產業都沒有能力了解,你就得承認自己是一個「一無所知的人」。

 

我承認我就是一個「一無所知的人」,所以我必須做「大量分散」。買0050、0056這種ETF,就是讓50支股票幫我做到大量分散。

 

其實不管是多少句的蒙格智慧名言,看來都只是「老生常談」,真的沒什麼創新的見解,但這些道理歷百年而不衰,就知道世間事真的是「知易行難」。

 

從「老生常談」的角度來思考,我想問大家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你是該參考一個「已經達成」財富自由的人的看法,還是參考時下很多很多「還在追求」財富自由的財經網紅的看法呢?

 

(全文完)

    21.1K會員
    355內容數
    小資族群看過來,我是最「樂活」的理財專家,要用最簡單的方法,教你輕鬆投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