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革卦初九 趙雍 中國騎兵始祖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易經故事 革卦初九 趙雍 中國騎兵始祖
https://youtu.be/_kmusSfYN_U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鞏:用工具強化皮革,引伸鞏固。
用:量米用的斗桶,引伸有用。
黃:腹部隆起,全身黃疸,引伸黃色。
牛:有兩隻彎角的牛頭,即牛。
之:離開原地前往他方。
革:整塊被剥落的獸皮,引伸皮革。
意思是用黃牛皮革作強化工具。
戰國中後期趙武靈王的故事,可解爻義。
趙雍(前356年—前295年),嬴姓,生於趙國邯鄲,父親是趙肅侯趙語。
趙肅侯二十四年(前326年),趙肅侯去世,趙雍繼承父位。
魏、楚、秦、燕、齊等五個諸侯國,各派鋭師萬人來參加會葬。
趙武靈王元年(前325年),魏惠王帶領太子嗣,韓宣惠王帶領太子倉,到趙國的「朝信宮」祝賀趙雍登基。
同年,趙雍任用陽文君趙豹為相邦,由博聞之師三人和左右司過三人輔佐。
趙雍請教肅侯時期重臣肥義,增加他的俸祿,每月致送禮物給趙國年老壽高的人。
趙武靈王三年(前323年),魏相公孫衍發起五國相王合縱運動,魏國、韓國、趙國、燕國、中山國聯盟,各國國君均稱王,以對抗秦、齊、楚等國。
趙雍説:「沒有王的實質,怎敢佔據王的名號!」,只令國人稱自己為「君」。
趙武靈王五年(前321年),趙雍迎娶韓國王室女子為夫人。
趙武靈王八年(前318年),趙國參與的五國合縱伐秦活動失敗,三晉聯軍攻至函谷關外,被秦軍擊退。
秦孝公庶長樗(音書)里疾率領秦軍,隨後出函谷關長驅直入。
趙武靈王九年(前317年),秦軍於韓國的修魚大敗三晉聯軍,聯軍被斬首八萬餘級。
趙武靈王十年(前316年),秦國攻佔趙國中都和西陽。
趙武靈王十一年(前315年),秦將樗里疾攻佔藺地,俘虜趙將趙莊。
燕國相國子之掌權三年,燕太子平、將軍市被聯繫齊宣王攻子之。
太子平與市被攻擊子之,不勝,擁戴子之的百姓發起反攻,太子平、市被戰死。
趙雍派人迎立在韓國的燕國質子公子職,齊國攻燕,趙雍送公子職為燕王計劃受阻,派趙莊負責圖謀合縱伐齊,以保存燕國。
採納樂毅建議,以河東地向齊國交換燕地,激起楚、魏等國憎恨齊國。
兩國派出負責外交的召滑、惠施出使趙國,請求「伐齊而存燕」,三國合縱達成。
趙雍派樂池護送公子職回燕,遙立為王(燕昭王),在內外壓力下,齊宣王被逼從燕國撤兵,燕國得以保存。
趙武靈王十四年(前312年),夫人韓氏生下公子趙章,夫人韓氏後來去世。
趙武靈王十六年(前310年),趙雍遊巡大陵,夢見一個少女鼓琴而歌,趙雍對夢中少女十分留戀,酒宴時候向大家説了這個夢,具體描繪少女形象。
吳廣聽説後,覺得趙雍説的少女,太像自己的女兒孟姚,把孟姚獻給趙雍。
趙雍非常寵愛孟姚,趙人稱孟姚為吳娃,趙雍將吳娃立為王后,後世稱「惠后」,吳娃生一子趙何(趙惠文王)。
趙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年),秦武王在洛陽舉鼎絕臏而死。
秦武王無子,趙雍派代相趙固,到燕國迎接秦公子嬴稷回秦,立為秦王,即秦昭襄王。
中原各國服飾深受傳統禮制影響,上衣下裳、長袍寬袖,各個階級按照等級劃分各不相同,共同特點是不利於發揮戰鬥力。
趙人所穿服飾寬大且冗長,士兵不僅難以奔跑追敵,更不能在馬背上射箭作戰。
胡服有別於中原服飾,一般多穿貼身短衣,長褲和革靴,衣身緊窄,精簡輕便,騎兵穿胡服,在戰場上更能游刃有餘。
趙國東北與東胡相接,北面與匈奴相鄰,西北與林胡和樓煩接壤,這些遊牧部族經常以騎兵侵擾趙國,破壞趙國邊地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
趙雍命令軍隊採用胡人服飾,穿短裝,束皮帶,用帶鈎,戴插有貂尾或鳥羽武冠,穿皮靴,發展騎兵,訓練在馬上射箭作戰技術。
肥義等大臣支持改革,貴族公子成、趙文、趙燕、趙造等人反對。
趙國攻取原陽後,改為「騎邑」,用來訓練騎兵,大臣牛贊反對,趙雍加以駁斥。
北方的中山國楔在趙國中央地帶,阻隔趙國四個重鎮,代郡、邯鄲、上黨郡與舊都晉陽之間交通。
趙國北為遊牧文明、南為農耕文明,存在嚴重分裂,中山國橫亙中央,偏居南端邯鄲的趙國中央難控制全國。
趙武靈王二十一年(前305年),趙軍大舉攻中山,中山王以割讓四座城邑為條件求和,趙雍允諾,罷兵回朝。
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前302年),趙雍決定「以胡制胡」,在邯鄲城主張「着胡服」「習騎射」,下令全國人民拋棄長袍寬袖,改穿胡服,淘汰戰車,改習騎馬射箭,取胡人之長補中原之短。
「胡服騎射」順應戰爭方式,由「步戰」向「騎戰」發展,是繼步卒勃興取代車兵甲士傳統地位後,春秋戰國軍事史上具有劃時代影響事件。
輕裝騎兵速度迅捷、運動靈活、攻擊性強,特別適宜內地平原和北方草原地區作戰,延至後世,騎兵成為重要兵種之一。
通過「胡服騎射」改革,趙國建立以騎兵為主體的強大軍隊,成為戰國後期可與秦抗衡的強國,有觀點認為趙雍是中國騎兵始祖。
趙武靈王二十五年(前301年),中山軍在趙國攻勢下戰敗,中山君被逼逃奔齊國。
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前300年),趙雍繼續攻取剩餘的中山城邑,趙國疆土北至燕,西至雲中、九原。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年)五月,趙雍在東宮舉行盛大朝會,將王位禪讓給趙何,肥義擔任國相,與羣臣輔助新王,趙雍使用主父稱號。
趙雍本意是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即由趙何處理國政,自己專注趙國激烈的對外軍事鬥爭,在有生之年把政權平穩交給接班人。
趙惠文王三年(前298年),趙雍完全攻滅中山國,從邯鄲到中山國都靈壽再到代地,道路暢通無阻。
趙雍凱旋後,論功行賞,大赦天下,設宴聚飲五日,以示慶祝。
孟嘗君田文入秦後,趙雍派大臣金投入秦,請秦昭襄王免除孟嘗君相職,代以趙國大臣樓緩,同時派仇赫入宋國為相。
樓緩入秦時,趙雍假裝隨從人員,跟在樓緩左右,進入秦地後,趙雍細加考察沿途風土人情,對秦國大臣的賢庸強弱有深入了解。
秦昭襄王在接見樓緩時,發現樓緩身後的隨從,形貌高大壯偉,氣度非凡,產生極大懷疑。
樓緩告辭後,趙雍感覺秦昭襄王察覺自己,匆匆回國。
秦昭襄王派使者宴請樓緩隨從到王宮作客,樓緩説隨從白日失禮,被遣回趙國。
秦昭襄王派精騎追逐,趙雍已馳赴邊塞,出關遠去,秦昭襄王通過審問,確認此人就是趙雍,秦人都對趙雍這一冒險行為大感震驚。
趙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趙雍以東安陽封趙章為代安陽君,派田不禮為相。
李兌聞訊後,找到肥義,建議肥義將國事交給公子趙成,自己稱病不出。
肥義認為受主父重託,定當盡忠輔佐趙何,未採取李兌建議,李兌多次聯繫趙成,防備田不禮叛亂。
肥義擔憂變亂將起,囑咐將軍信期説:「從今以後,如果有召見大王的,一定要先見我的面,我將先用自身抵擋他,沒有變故大王才能進來。」
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趙雍朝見羣臣,讓趙何聽朝,自己在旁邊觀察窺探羣臣和宗室貴族禮儀。
看見趙章萎靡不振,在北面稱臣,受弟弟指使,內心憐憫,計畫將趙國一分為二,南部仍為趙國,由吳娃生的小兒子趙何當國王,北部另行成立代國,由正妻韓夫人生的大兒子趙章當國王,這個政策在研究考慮中就停下來。
趙雍與趙何同遊沙丘,分居兩宮,趙章、田不禮圖謀作亂,趙章借用趙雍令符,請趙何到主父宮議事。
肥義感到事情不對,按照之前計劃,自己先入宮,被趙章等殺死。
信期見肥義未歸,率軍攻擊趙章、田不禮及其黨徒。
李兌與趙成從邯鄲率軍趕到沙丘,趙章、田不禮戰敗,趙章敗退到主父宮,趙雍開門接納他。
李兌、趙成等圍主父宮,誅殺趙章及其黨羽。
趙成、李兌商議道:「因為趙章緣故包圍了主父,如果解除包圍,我們就要被主父滅族。」
各人繼續圍困主父宮,向宮人下令「後出來的滅族」,宮中的人全都出來,只留下趙雍一人。
趙雍被圍內宮,欲出不得,存糧很快耗盡,被逼掏鳥窩找幼雀充飢,三個多月後,趙雍活活餓死在主父宮中。
趙成確定趙雍死後,打開內宮,發布訃告向諸侯報喪。
趙雍死後,葬於代郡。(山西省靈丘縣城關鎮道坡村附近)
漢十一年(前196年),漢朝在趙雍墓冢地附近築城設縣,將該地取名「靈丘」。
1965年,「靈丘」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河北省邯鄲市叢台公園內的武靈叢台,相傳始建於趙雍在位時期,是檢閲軍隊與觀賞歌舞之地,後世稱為「武靈叢台」。
邯鄲及靈丘均有趙雍雕像,邯鄲市趙苑公園內有「胡服射騎塑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0會員
168內容數
述而不作 貼近真實 frogwong於1980年開始從事傳媒行業,由紙媒(報章、雜誌)記者晉升至總編輯。 2015年退休離開傳統媒體,進入自媒體領域,創辦山寨廣播。2022年開始述而不作,搜集公開資料,去蕪存菁,用最貼近真實方式,還原歷史。 山寨廣播網站 frogwong.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