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春,法國以坦克部隊入侵慕尼黑,遭德軍以虎式坦克全殲,不僅作戰失利,且折損不少戰力,德國元首見盟軍主動挑釁,已具備出兵之大義,且英國本土外海毫無海軍防禦,決議批准「海獅作戰」行動,在國際間譴責盟軍無預警、無來由的軍事行動,命軍士在夏季以優勢兵力進攻盟軍之首英國,登陸英國本土的格拉斯哥及首都倫敦,無奈英國首相政策為發展內政工業,忽略建立基礎防禦工事,德軍遂於秋季以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擊敗英軍,拿下倫敦,殘存英軍則撤退至法國本土。
1938年,蘇聯見德軍已佔領英國本土,即將劍指巴黎,在盟軍的求援下,趕緊建立海軍,於夏季出動,希冀能趕得及救援。在此同時,德軍亦不斷對巴黎進行狂轟濫炸,所幸英法聯軍在秋季的首都保衛戰中取得重大勝利,將德國陸軍盡殲於巴黎,德國海空軍被迫全數撤回領土,致使德軍在1938年結束前占領法國的野心破滅,但考量後續作戰,德國元首在海軍元帥的建議下,仍將部分撤離之海軍駐守於英國本土外海,實施海域封鎖,此舉使得戰力本不如德國海軍的蘇聯海軍被阻擋於主戰場之外,無法立刻馳援英法聯軍在巴黎岌岌可危的戰事。
1939年,蘇聯因海軍發展過慢,戰力尚未成為氣候,但為了突破德軍海上封鎖,因此孤注一擲,全數進攻德國海軍,卻於秋季在英國外海與德國海軍的戰鬥中全數被擊沉,而從副都列寧格勒出發,意欲威脅德國首都柏林的一組海陸軍編隊登陸作戰亦終告失敗,僅有自土耳其出發之海陸軍編隊取得勝果,兵臨義大利首都羅馬城下,眼看即將取得勝利,使義大利投降,期望能吸引德國的兵力布局往義大利移動,以緩解對巴黎的壓力,但德國元首認為巴黎在德軍斯圖卡戰機每季連續的轟炸下,殘存戰力每況愈下,不願放棄這塊已挟在嘴邊的肉,決定不支援義大利,持續進攻巴黎。
最終在1940年春,德軍分別在倫敦及魯爾2處完成集結,同時出動大軍進軍巴黎,對駐守在巴黎唯一的堡壘防線進行打擊,終於攻破盟軍在巴黎的困獸之鬥,佔領法國首都巴黎,成為歐洲霸主,使歐洲各國民主國家改信法西斯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