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初亞洲局勢
自日本帝國決議對外擴張後,1936年初春已在中國取得滿洲地區的控制權,隨後帝國陸軍選擇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式,在中國的北平、青島及山西對當地軍閥進行政治作戰,軟性入侵中國。
共產紅軍見日本野心不減,於是打算以自身最有優勢的戰法—游擊戰與之對抗,秘密組織了1支民兵,並在熱河組成游擊隊,密謀襲擾日軍。因國民政府將日軍及共軍均視為未來的敵人,於是在美國的扶植下,遊說長沙及廣東軍閥歸降,並派遣使者持續遊說廣西軍閥,持續壯大軍容。
日本在中國東北攏絡當地軍閥,進行心戰
自從英國於1936年起與美國簽訂通商貿易協定,2國經過2年的外交協商,英、美雙方對外宣稱在維護民主發展的共識下,加大雙邊合作,於1937年正式結為同盟。
英美結盟
同年,日本帝國彷彿在對英美結盟做出回應一般,繼續與中國東北、華北各地軍閥加深交流,且獲得各地軍閥正面回應,使其佔領的中國領土不僅限於滿州,更擴及至北平、山西及青島,與盤據蘇州及西安的國、共兩軍接壤,引起國、共的不安。
於此同時,日本為取得充足的戰備石油資源,帝國海軍派遣了3支陸戰隊進攻東印度群島首都巴達維亞(現今之雅加達),但在登陸作戰時遭到當地守軍的頑抗,產生傷亡,帝國海軍指揮官考量海上運補不易,難有後援,為避免傷亡擴大,改採區域佔領方式,佔領了爪哇、蘇門達臘及峇里巴板,既能取得石油,又能形成包圍巴達維亞之勢。
日軍的巴達維亞攻略戰以失敗作收
1938年初,國軍派出間諜刺探日軍在山西的部隊佈署情形,日軍亦從本土派遣1支飛行中隊刺探蘇州的國軍分布,雙方的作為彷彿是為了交戰做準備,推升了衝突的可能性。春季,日軍悍然南侵,在陸海空軍聯合作戰的攻勢下,蘇州險些淪陷,尚存一息,使得國軍立刻自長沙及福建調派可用戰力補防,但無奈日軍地面攻勢猛烈,且海空軍重炮支援得當,蘇州終究在1938年淪陷。
日軍猛烈進攻,蘇州危在旦夕
1939年初,日軍因長江天險及南京堅實的防禦,而不敢妄然進攻南京,於是改以海空軍進行連續2季的轟炸,消耗國軍的戰力。國軍眼看承受不了日軍的攻勢,於是向共軍指揮官承諾暫以停止剿共作為代價,請求共軍出兵共同抗日。隨後共軍即在隔季自根據地西安朝日軍後方發進,並號召山西、熱河、北平等地人民組成游擊隊,或訓練為民兵,對日軍進行敵後作戰,使日軍必須在中國各省進行反游擊,難以分心繼續對國軍施壓,共軍的游擊戰確實對日軍的戰線推進產生干擾。
日軍轟炸南京
共軍以游擊戰術對付日軍
就在亞洲戰火延燒之際,遠在太平洋東岸的美國雖未直接參與,但仍持續關注著一切,除了持續發展軍工以外,同時透過援助國民黨的方式介入戰爭,策劃著以代理戰爭的方式削弱日本帝國。
除此之外,美國以首都洛杉磯為中心,在東太平洋展開防衛圈,嚴防日本帝國海軍不軌,相對的,帝國海軍見美軍在太平洋展開佈署,為了防衛本土,同樣在太平洋展開防衛,雙方隨時有擦槍走火的可能,使海面上瀰漫著一股異樣的氛圍。
太平洋上美日艦隊相互對峙
1940年初亞洲局勢
中國戰場方面,國軍自知戰力不如日軍,為抵禦猛烈的攻勢,以長江為天險,堅守在南京、武漢一帶。而日軍知曉南京對國軍的重要性,料想必定佈有重兵把守,為避免在南下時產生重大傷亡,也優先從臺灣派遣艦隊,刺探南京軍事佈署,直到掌握軍情後,為了對南京進行包圍,於1940年夏季派出地面部隊突入武漢,輔以絕對的空軍優勢,進行空襲,使日軍僅用1季的時間就拿下了武漢,成功拓展前進南京的進攻寬度。
日軍陸空協同打擊武漢國軍
日軍於夏季在武漢重大挫敗國軍後,隨即在秋季對南京發起進攻,且採用與攻略武漢相同的戰法。面對日軍精銳空軍的對地壓制,國軍毫無招架之力,僅能做困獸之鬥,苦撐著維持戰線,將戰鬥時間拉長至隔年。
日軍進犯國府南京
共軍見日軍全力南侵,南京淪陷已是遲早的事,因此暫時放下對國民黨的歧見,再次運用最擅長的游擊戰擾亂日軍薄弱的後方防線。1941年春季,在共軍的號召下,中國人民在山西、熱河、瀋陽及哈爾濱等地同時組成游擊隊,但在人民起義的同時,日軍也再下一城,奪取了南京,使國軍實質掌控領土僅剩福建與長沙,戰略空間大幅遭到壓縮。
共軍號召人民在中國北方起義
共軍游擊隊增幅驚人
南京淪陷
由於共軍的存在感和威脅性瞬間大增,迫使日軍不得不暫時放過國軍,而回頭解決共軍在後方帶來的問題,但據日軍反游擊的結果,共軍游擊隊戰力雖不若國軍正規軍或民兵,但韌性極強,且有越打冒出越多的感覺,使得日軍指揮官體認到反游擊的不易,因此據國軍情報指出,日軍指揮官面對此戰況,在一場軍事會議中稱「共產黨難以根除,但國民黨可以!」,言下之意即要回頭消滅南部的國軍勢力,調整了對華戰略,此情報傳入國民黨委員長耳中,令委員長打了個冷顫。而日軍事後也確實轉頭南下福建,委員長考量戰力保存,且有意拉長日軍戰線,因此下令撤出福建,將兵力集中於長沙。
日軍調集空軍反游擊
國軍在軍事上的劣勢,在共軍加入抗日行列而稍微趨緩,1942年春季,國軍將重整於長沙的部隊投入日軍佈防較弱勢的廣東,且以優勢兵力確保戰鬥得以獲勝。駐防廣東之日本海軍陸戰隊見國軍來勢洶洶,考量雙方兵力差距,評估難以抵抗至援軍抵達,因此決定撤退。
廣東奪回成為國軍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勝仗,全軍上下士氣大振,部分興奮的士兵對這撤退中的日軍高呼「日本海軍陸戰隊也不過如此爾爾!」,可見這場勝仗令國軍多麼欣喜。
國軍大部隊退守廣東
遠在重洋的國府盟友,美國,雖未直接參與中國的抗日戰爭,但這場戰爭攸關亞太地區的勢力平衡,因此仍時刻關注著中國戰場的變化。美國評估國軍近日雖在廣東取得勝利,但以整體戰況而言,節節敗退是不爭的事實,共軍雖採游擊戰術擾亂日軍的戰略布局,且陸續將游擊隊訓練為民兵,控制了韓國,但面對裝備精良、陸空協同作戰的日軍,游擊戰及民兵能取得的成果有限,縱然取得優勢,也無法長期維持,日軍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勢必將越來越大,因此美國悍然決定在夏季對日宣戰,空襲日本位於加羅林群島的軍事基地,但奪島行動持續至秋季,卻因缺乏登陸部隊而以失敗作收。
共產黨將游擊隊訓練為民兵,控制了韓國
美軍經歷加羅林群島的軍事基地奪島作戰失敗後,評估日本帝國海軍把守的中北太平洋為推進戰線的重要戰略海域,決定與帝國海軍正面交鋒。考量帝國海軍精良,美軍不敢小覷,於1943年春季投入2支艦隊群,並由數艘潛艦護航,雖然因此全數殲滅敵軍,但中北太平洋海域作為日本海上防線的第一層,日軍同樣不允許有任何閃失,帝國海軍司令隨即調派位於九州海域之艦隊增援,將獲得初勝但尚未喘息的美海軍全數擊沉,迫使美海軍司令急調原以本土防禦為優先的夏威夷近海及中太平洋2片海域之艦隊增援,終以優勢戰力逼退帝國海軍,穩定控制中北太平洋海域。經此一役,美軍原訂控制整片太平洋海域的的奪島計畫似乎重新露出曙光。
美軍控制重要戰略海域
而在美軍對日宣戰後,日軍在海戰上遭到美軍挫敗,陸戰也不堪共軍游擊隊騷擾,但相較美軍的堅實戰力,日軍指揮官決定先滅滅共軍威風,大軍壓進共產黨大本營西安。面對日軍精銳,共軍難以抵抗,西安隨之淪陷。
日軍進攻共軍大本營西安
共軍雖然根據地被剿,但仍憑藉著化整為零的戰略方針,重新在山西組織游擊隊及民兵,企圖趁山西防禦薄弱時,趁隙奪下控制權。日本帝國陸軍司令部見共軍部隊能力相較於日軍,僅有「頑強」及「數量」而已,戰力則遠輸日軍正規軍,僅能使其降低威脅,卻難以盡滅,因此放棄原本根除中國境內共軍的錯誤念頭,決定應優先清除中國共產黨的上層指導──蘇聯,於是指揮位於青島的各部跨越內蒙古,於1943年夏季向蘇聯境內赤塔地區發進,同時從山西周圍各省份調集少量駐軍,壓制山西共軍民兵。
山西各地竄出多支共軍民兵組織
日軍調集周邊部隊壓制共軍氣燄
蘇聯領導人接獲日軍跨越蘇聯邊境的軍情,大吃一驚,原來蘇聯領導人並未料到日軍竟然會果斷擺脫共軍在中國領土的糾纏,直撲蘇聯本土,因此此時的赤塔邊防極為空虛。果不其然,隨後蘇聯領導人即接獲軍情續報赤塔在日本精銳空軍的轟炸及地面部隊的掃蕩下淪陷,且日軍正朝著新西伯利亞方向推進,空軍部隊已開始轟炸伊爾庫茨克地區,所幸還有貝加爾湖此地利,阻擋日軍推進速度,使得蘇聯紅軍有時間加強當地徵兵工作,進行本土防衛。
日軍與蘇聯正面交鋒
同屬共產勢力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見日軍分兵對蘇聯宣戰,位於中國各省的戰力稍有空隙,於是再次鼓吹人民起義,一時間各地游擊隊、民兵再起,全中國幾乎一半省份落入共黨的支配下。被日軍逼到偏安廣東一隅的國民黨見狀,當然不可容忍共黨在對日抗戰中趁機坐大勢力,於是派遣密使與日軍指揮官協議停戰,共同剿共。
1945年春,在國軍出兵雲南剿共陷入僵局的同時,共軍則聚集在東北各省,意圖拿下瀋陽,但瀋陽作為日軍前進中國的發起大城,怎可能不布有重防,瀋陽堅實的要塞,加上精銳步兵保護,使即使持續有民兵前仆後繼地投入增援,共軍仍難以越雷池一步。
共軍密集於東北,意圖拿下瀋陽
日軍在陸戰穩住了優勢,但在海戰卻討不到便宜。由於帝國陸軍及空軍幾乎全數用於投入了中國、蘇聯戰場及本土防衛,離島基地防衛空虛,使得美軍在控制太平洋後,在1944年期間輕取太平洋諸多日軍基地。
美軍跳島戰術順利執行
而美國加速發展海軍的國策,使得美海軍持續產出極具戰力的海上武力船隊,源源不絕的海上戰力使帝國海軍難以阻擋,只能不斷為了保持有生戰力,持續後撤,終至撤回了本土,進行本土防衛。
美軍逼近日本本土
就在美海軍將部隊開至北海道外海,進逼日本本土時,美海軍司令為了探查北海道的戰力分佈,以制定登陸戰計畫,確保登陸部隊在登陸戰時能有較低傷亡,而派遣了2隊空軍優先對北海道展開轟炸及偵察任務,但轟炸任務竟意外將北海道駐軍全數殲滅,使美海軍司令喜出望外,這情況顯示帝國陸軍防衛量能不足,是日本莫大隱憂。
北海道防衛空虛
由於日軍眼見美軍即將登陸北海道,決定固守首都東京,同時派出最優勢的戰力突襲硫磺島美軍,期望延伸戰場縱深,打破美軍包圍。然而,事與願違,美軍作為島嶼防守方,早已做好萬全防禦準備,而日軍雖有大量海空軍協同作戰,但同樣囿於登陸作戰的地面部隊不足,使得美軍輕易擊退來犯日軍。
硫磺島決戰
經硫磺島一役,日本認大勢已去,遂主動向美國表達停戰意願,美國儼然成為如同戰勝國一般之強權,此後美國成為戰後亞太地區的最強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