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鼎卦上九 明宣宗 開啟明代宦官干政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易經故事 鼎卦上九 明宣宗 開啟明代宦官干政


https://youtu.be/1Zo33fhP1G8


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


鼎:食器,三足圓形或四足方形。

玉:以絲線穿起的玉片,即玉石。

鉉:金屬製用作舉鼎的勾。


大:超出正常標準。

吉:以玉祭祀象徵吉祥。


無:跳舞祈求,引伸沒有。

不:根向上生長,引伸否定。

利:以刀割禾,引伸鋒利、利益。


意思是以玉石製的勾舉起食器,吉祥超過標準,利益不會被否定。


明宣宗朱瞻基的故事,可解爻義。


朱瞻基,生於北京大興縣,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明仁宗嫡長子,母親誠孝昭皇后張氏。


朱瞻基出生時,燕王的朱棣夢見父親朱元璋,賜他一個大圭(大圭象徵權力),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朱棣醒後回憶夢中情景,覺得吉祥,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朱棣意識到夢中情景印證在孫子身上。


朱棣特別重視這名孫兒,交由妻子(仁孝皇后)悉心撫養。


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朱棣軍隊與建文帝軍隊在真定作戰,史稱「靖難之役」,朱高煦多次營救朱棣,屢立戰功。


朱棣登基,是為明成祖。

永樂二年(1404年),朱高熾(明仁宗)立為太子,朱高煦封漢王,封地在雲南,朱高煦遲遲不肯去,留在京師。


朱高熾生性仁厚端重,有時不免失於懦怯,明成祖最喜愛次子漢王朱高煦,覺得漢王最像自己,有心廢太子立漢王,徐皇后和大臣一直勸退。


朱瞻基自幼聰慧好學,與生母張氏皆深得明成祖喜愛,最終沒廢太子,悉心栽培朱瞻基。


朱高熾肥胖且有腳病,經常跌倒,需宦官架着行走。

朱高煦取笑朱高熾,在後面說:「前面的人跌倒,後面的人要懂得小心。」

朱瞻基在朱高煦後面,應聲稱:「還有更後面的人懂得小心。」


永樂七年(1409年),朱瞻基跟從明成祖巡幸北京,明成祖令朱瞻基觀看,農家耕種所用農具及田家衣食,作《務本訓》贈給他。


永樂八年(1410年),明成祖北征蒙古,朱瞻基留守北京。


永樂九年(1411年)十一月,朱瞻基立為皇太孫,開始加冠。


永城主簿孫忠女兒十歲時被選入宮,得到了朱瞻基寵愛,兩小無猜。


明成祖點選錦衣衛濟寧百戶,胡榮三女胡善祥為皇太孫妃,朱瞻基不滿這個安排,但無力反抗。


選用翰林諸臣,講經史、習政務、增廣見識,朱瞻基數度隨明成祖征討。


永樂十二年(1414年),朱瞻基跟隨明成祖二征漠北,明成祖命學士胡廣等人,到漠北軍中為太孫朱瞻基講論經史。


朱高煦在南京私下招募三千兵士,四處橫行不法。


永樂十四年(1416年)十月,明成祖北伐後回到南京,得知朱高煦違法之事,予以痛斥,剝奪冠服,囚禁在西華門內,準備廢為庶人。


太子朱高熾念及兄弟之情,在明成祖面前極力請求,朱高煦免去被貶為庶人責罰,徙封到樂安州,即日起程,朱高煦到達封地後,心懷怨念,更着急策劃謀反。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北伐回軍途中於榆木川駕崩,朱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十月,朱瞻基立為皇太子。


朱高煦派遣心腹入京,伺機叛亂,明仁宗知道後,將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俸祿,賞賜寶物數以萬計,命他返回樂安,封朱高煦長子為世子,其餘兒子均封為郡王。


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南京屢次發生地震,明仁宗想還都南京,朱瞻基到南京幫助遷都準備工作,拜謁明孝陵。


五月二十八日,明仁宗患病,朱瞻基被召回北京,朱高煦準備在半路截殺朱瞻基,然後自立為帝,最終未能成功。


六月,朱瞻基自南京回北京到達良鄉,朱瞻基抵達時,明仁宗已駕崩,在位不足十月,享年四十八歲,朱瞻基接受明仁宗遺詔,入宮發喪。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面前最大問題是明成祖時期,削藩不徹底遺留問題。


明宣宗有五位大臣輔政,包括:楊士奇、楊榮、楊溥,合稱「三楊」,夏原吉、蹇義。


漢王朱高煦精心準備,扯起「清君側」 大旗,矛頭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漢王朱高煦謀反,派一名官員到北京,約英國公張輔為內應,張輔逮捕官員上報朝廷。


明宣宗修書一封派人送給朱高煦,規勸他罷兵,朱高煦固守樂安,明宣宗親征,包圍樂安沒有進攻,放箭書到城中,諭逮捕朱高煦獻上。


朱高煦密遣人上奏明宣宗,乞求寬解,出城歸降,大臣上疏請求用重典。

明宣宗將群臣彈劾奏摺展示給朱高煦,命朱高煦寫書,召諸子同歸京師,同謀者皆伏誅,共六百四十餘人,餘皆戍邊。


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軟禁朱高煦在西安門內逍遙城,前往探視時被朱高煦出腿絆倒。

明宣宗將朱高煦用三百斤鼎扣住,以火炙鼎,燒烤至死,九個兒子也全都被殺。


明宣宗整頓統治機構,罷免「貪津不律」、「不達政體」、「年老體疾」官員,實行精簡與裁冗措施,以振朝風,限制入仕人數,實行保舉和欠任。


明宣宗實行一些減輕民困措施,減免稅糧、復業流民、賑災救荒等。


明代初期,宦官多由藩屬國進貢,或沒入各地罪犯家屬,語言溝通上有很大問題,言不同語只好以書同文來解決。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下令設置內書堂,指定翰林學士教導宦官讀書,後設司禮監秉筆太監,司禮監掌印太監,無意中開啟明代宦官干政先兆。


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孫貴妃生朱祁鎮,明朝律法,嫡長子才能繼承皇位,膝下無子的胡皇后,成了眾矢之的。


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明宣宗立皇長子朱祁鎮為皇太子,三月,明宣宗以「無子多病」為由,廢后胡氏,立貴妃孫氏(孝恭皇后)為皇后。


胡皇后退居長安宮修道,稱為靜慈仙師,張太后同情胡氏無故被廢,欣賞她的賢慧,將她召到清寧宮與自己一同居住。


明宣宗擔心秋高馬肥時,蒙古人侵犯邊疆,整頓兵馬,駐紮喜峰口以待敵軍。


八月,明宣宗率軍巡視北邊,修建永寧、隆慶諸城。


九月,兀良哈率領萬名鐵騎騷擾邊疆,明宣宗精選鐵騎兵三千飛奔前往,敵人看到黃龍旗,知道是皇帝親征,全部下馬拜倒在地請降,明宣宗大勝而歸。


宣德四年(1429年),明宣宗制《猗蘭操》賜給廷臣,諭以薦賢為國之道。


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京畿地區發生蝗災。

明宣宗派遣官員前去指揮消滅蝗蟲,特意諭旨戶部,告誡他們往年負責捕蝗的官員,害民的危害一點也不比蝗災小,要嚴禁杜絕這種事情再次發生,做有一首《捕蝗詩》頒給臣子。


宣德五年(1431年1月),明宣宗以外番多不來朝貢為由,命令鄭和再次出航。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鄭和返航期間,勞累過度於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

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到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550人,是最後一次下西洋。


明宣宗喜歡射獵、美食,鬥促織(蟋蟀),多位大臣勸諫明宣宗少玩樂而被下獄。


《萬曆野獲編》記載:「 蘇州衛中武弁,聞尚有以捕蟋蟀比首虜功,得世職者。」

捕蟋蟀與軍中取首級為同等功,可取得「世職」,成為升官發財之道。


《聊齋誌異》名篇《促織》,所說的皇帝正是明宣宗,人稱「促織天子」。


宣德九年(1434年)臘月廿一日,明宣宗突感不適。

次日起,群臣即至左順門詣問聖安,當年除夕立春,按禮制,群臣應向皇帝舉行賀禮,明宣宗已無法接受朝賀。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一,正旦賀禮一併免去,百官至文華殿朝賀皇太子朱祁鎮。

初三,明宣宗崩於乾清宮,時年三十七歲。

初五,上諡號,廟號宣宗。

宣德十年六月廿一日,梓宮葬入景陵,與明仁宗時期合稱「仁宣之治」。


明宣宗雅尚翰墨,尤工於畫,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俱佳,留世畫作有《武侯高卧圖》《三陽開泰圖》等。


明景陵位於天壽山東峰(黑山)之下,佔地二萬五千平方米,是明宣宗與皇后孫氏合葬陵墓,內有殉葬宮妃十人。


始建於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十一日,斷斷續續二十八年,天順七年(1463年)三月十九日,地面建築完工。


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世宗朝拜陵園時,因景陵「規制獨小,又多損壞」,下令增崇殿宇基構。


清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清政府對明十三陵進行大規模修繕,修繕景陵時將陵前碑亭拆去牆垣,只留石碑,於碑外四隅補修齊胸高宇牆,現僅存台基和石碑。


0會員
189內容數
述而不作 貼近真實 frogwong於1980年開始從事傳媒行業,由紙媒(報章、雜誌)記者晉升至總編輯。 2015年退休離開傳統媒體,進入自媒體領域,創辦山寨廣播。2022年開始述而不作,搜集公開資料,去蕪存菁,用最貼近真實方式,還原歷史。 山寨廣播網站 frogwong.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