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震卦六三 袁凱 裝瘋避朱元璋追殺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易經故事 震卦六三 袁凱 裝瘋避朱元璋追殺


https://youtu.be/dmNm2xqWIHQ


六三:震蘇蘇,震行無眚。


震:雨像蜃蛤幻化景象,引伸震動。

蘇:禾花烏鯉,挖膽後仍可生存。

蘇蘇:畏懼不安。


行:四通八達道路,引伸行走。

無:跳舞祈求,引伸沒有。

眚:視網膜出現裂孔,視力有障礙。

無眚:沒有災禍。


意思是震動導致畏懼不安,在震動中尋找出路,沒有災禍。


明朝袁凱的故事,可解爻義。


袁凱(1309年—1404年),袁凱四十歲時,為元廷府吏,博學有才,寫得一手好詩。


元順帝至正九年(1349年)三月,黃河北潰,淹沒大片村莊。

袁凱作《老夫五首》

老夫避兵三江口,江中夜夜蛟龍吼,砉然一聲腦欲裂,千尺長堤忽如走。

須臾海門風雨來,江水震蕩如奔雷,同行百舡半沉溺,無力救之空嘆息。


元末浙南名士詩壇領袖楊維楨,喜與諸雅士交好,好坐船頭吹笛,弄琵琶奏《白尋》,載華陽巾,披羽衣,與客人起舞嘯歌,人稱「神仙中人」。


楊儀《驪珠雜錄》記載:袁凱於文壇藉藉無名,楊維楨抵華亭為講堂作序,與袁凱初遇。


有人展示時大本的《白燕》詩

春色年年帶雪歸,海棠庭院月爭輝,珠簾十二中間捲,玉剪一雙高下飛。

天下公侯誇紫頷,國中儔侶尚烏衣,江湖多少閑鷗鷺,宜與同盟伴釣磯。


楊維楨對詩中,「珠簾十二」、「玉剪一雙」等句十分讚賞。


袁凱說:「詩雖佳,未盡體物之妙。」

呈上自己的《白燕》詩

故國飄零事已非,舊時王謝應見稀,月明漢水初無影,雪滿梁園尚未歸。

柳絮池塘香入夢,梨花庭院冷侵衣,趙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陽殿裏飛。


楊維楨大為驚賞,遍示座客,袁凱從此有了「袁白燕」美稱。


紅巾軍勢力席捲元廷大片疆土,建立天元政權,全國各地兵亂此起彼伏。


袁凱的生活被動蕩所擾,仍懷功名之心。

所作的《醉後口號二首》中寫道:新書欲獻帝王家,奈此家貧道路賒,醉臥江村風雪裏,時時自比賈長沙。


張士誠起兵時,天下大亂,袁凱為避亂保身隱居,作《老夫五首》。

老夫避兵東海頭,海風吹衣夜颼颼,黃蒿斷岸少人跡,飢鳶無食聲啾啾。

狐狸向人呼姓名,兩腳直立當前行,自信從來膽力壯,此日對之魂欲喪。


吴二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定國號為大明,年號洪武,是為明太祖,明王朝宣告建立。


朱元璋即位時,袁凱五十九歲,明廷徵召元代遺民入朝為官,名噪一時的袁白燕,屢辭不成,只得赴任。


明洪武三年(1370年),六十一歲的袁凱入朝做了監察御史,成為皇帝近臣。


《明史·文苑》有袁凱傳略,短短二百餘字中,交代袁凱生平行狀,記述他一生中的兩件大事。


朱元璋坐穩江山後,疑忌心膨脹,臣屬一句話或幾個字被殺的不少。


朱元璋剃過光頭當過和尚,做過流寇毛賊,忌諱僧、光等字,生和僧同音,則和賊同音,犯朱元璋大忌。


官員在賀表中,因「天生聖人,為民作則」被殺。


朱元璋殺戮濫而且酷,動不動就腰斬、剝皮。


明人筆記《北窗瑣語》記載,中山王徐達夫人謝氏,「膂力過人,持鐵器重百斤」,跟隨朱元璋立過戰功。


謝氏沒有文化,「未悉君臣禮」,進宮看望親姐妹般的馬皇后時,無意間說了一句:「我家不如爾家(闊綽。)」

朱元璋大不高興:「枕邊之言,中山(徐達)寧不動心乎!」


朱元璋召徐達進宮赴宴,席間親自為徐達斟酒,告訴他:「今日卿免赤族之災。」,在家的謝氏已被御林軍武士砍了。


袁凱收到家人來信,希望他早日回歸故鄉,全家團聚,袁凱身不由己。

作了《京師得家書》: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袁凱無法阻止皇帝濫殺,唯有不讓功臣說錯話。


委婉向朱元璋上言:「諸將習兵事,未悉君臣禮,請於都督府延通經閱古之士,令諸武臣赴都堂聽講,庶得保族全身之道。」

朱元璋採納袁凱建言。


朱元璋讓懿文太子「練習國事」。

一天,朱元璋看到一份奏章,有十三個人一起議論,當今法度太嚴,犯了小錯便斷了手指,成了廢人,是太嚴苛了。

朱元璋大怒,讓御史袁凱把奏章拿到東宮,聽聽太子朱標意見。


太子一向主張寬和、仁政,認為這些人只是發幾句牢騷,未造成任何後果,建議從輕處理。


朱元璋問:「袁凱,朕主張殺,太子主張從寬,你看我和太子的主張誰對?」


袁凱不敢說誰是誰非呀,答:「以臣之見,皇上要殺,這是執法,皇太子想要從寬,這是心慈。」


朱元璋認為袁凱「老猾持兩端」,用「兩可論」應付他,捉弄他,言外之意就是說自己不仁慈,開口罵道:「鼠首兩端!下到獄中去!」


正史記載: 「凱懼,佯狂告免歸,久之以壽終。」


明代吳郡文人徐禎卿《剪勝野聞》、祝允明《野記》、楊儀《明良記》,或簡或詳記述,袁凱艱難屈辱後半生。


華亭學者陸深,與袁凱本鄉本上加上本朝本代,萬曆年間,陸深將所聞所見的野史,雜記匯編成《金台記聞》,其中記錄元代遺民文人袁凱故事。


朱元璋認為袁凱,狡猾不實,模稜兩可,勃然大怒,將他禁錮,三日後獲釋。


袁凱第二天趕去上朝,朱元璋指着袁凱對群臣說:「瞧!這就是那個持兩端的人。」


太子當時在場,袁凱羞得無地自容,退朝後,袁凱在家中想脫身之計。


第二天,袁凱上朝過金水橋時,仆地不起,之後以瘋癲形象出現,雖然還記住皇宮中所有規矩和禮儀,卻忘記東南西北四門。

經常穿一隻鞋到處亂跑,骯臟蓬亂頭髮蓋住臉,對大臣唱歌: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給我大月餅呀!


朱元璋不信袁凱變傻,說:「聽說瘋子不怕痛,我們試試這個瘋子怕不怕痛,就知道他是真是假了。」


錦衣衛用木鑽鑽袁凱胳膊,血流出來,袁凱木然瞪着雙眼,仿佛毫無感覺,繼續唱那首歌。


朱元璋笑說:「他真是個瘋子,放回家去吧。」


朱元璋派兩名錦衣衛查看,袁凱回到家後,用鐐銬把自己鎖了,蓬頭垢面生活,朱元璋漸漸把他忘了。


幾年後,朱元璋兩個使臣,到袁凱家鄉找到他,告訴他皇上要請他出來當官,作本地的儒學教授。

袁凱瞪着雙眼,唱起那首歌: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給我大月餅呀!


朱元璋又派特務監視,袁凱叫家人以炒麵攪砂糖,假裝豬犬糞便,匍匐而食,吃得津津有味。

特務回去稟告朱元璋,袁凱徹底瘋了,終使朱元璋相信。


洪武十五年(1382年),七十三歲的袁凱為縣儒學訓導,作《閒步二首 其二》:半雨半晴天氣,半開半落山花,半醉半醒游客,半村半郭人家。


明成祖永樂二年(1404年),袁凱以九十五歲高齡壽終正寢。


袁凱詩作言及現實其少,只於個別篇內有隱晦、曲折表露,成功之作多為抒發個人情懷,描述旅人思鄉,著有《海叟集》四卷,附《集外詩》一卷。


河北梆子《袁凱裝瘋》,歷史劇《瘋子與朱元璋》,以此為藍本,添加瘋諫,妻子因不堪其辱而自殺情節,帶有一絲悲涼意味的傳奇,更符合晚明荒誕風氣。


袁凱身後三百年,諸生薛正平,上書當地知府許維新,為袁凱立墓碣。


崇禎年間,顧懿德於墓邊築白燕庵,董其昌題額。


明末,李待問為白燕庵題寫楹聯,春風燕子依然入,大海鰻魚不可尋。

白燕庵抗戰前夕被毀。


0會員
183內容數
述而不作 貼近真實 frogwong於1980年開始從事傳媒行業,由紙媒(報章、雜誌)記者晉升至總編輯。 2015年退休離開傳統媒體,進入自媒體領域,創辦山寨廣播。2022年開始述而不作,搜集公開資料,去蕪存菁,用最貼近真實方式,還原歷史。 山寨廣播網站 frogwong.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