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艮卦六五 申時行 《玉蜻蜓》毀父母清譽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易經故事 艮卦六五 申時行 《玉蜻蜓》毀父母清譽


https://youtu.be/QgM_sFx-9vI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艮:超出目光所及,引伸廣濶。

其:器皿上的簸箕,引伸篩選分類。

輔:搬運苗圃的車,引伸輔助。


言:話出真確,言之鑿鑿。

有:手持肉,即持有、擁有。

序:用磚塊起屋,引伸排列有序。


悔:人母的心意,不使到有遺憾。

亡:碰觸刀鋒,引伸死亡。

悔亡:禍害消除。


意思是得到輔助而廣濶,言之鑿鑿又有層次,禍害消除。


明萬曆時期申時行的故事,可解爻義。


申時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蘇州府長洲人。


申周是申時行曾祖父,兩個兒子申堂與申乾,申乾字易卿,號東城。

從小過繼徐姓舅家,打理舅家家業,娶妻陸氏,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徐士章,字俊民,號古愚,長洲縣學生,娶妻王氏。


嘉靖十四年(1535年),十八歲的王氏在蘇州誕下兒子徐時行。

徐時行十歲能熟練背誦「四書」,撰寫八股文,十二歲能作古文詞。

徐時行有三名弟弟,徐時德、徐時化、徐時傑。


徐士章累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配王氏累贈一品夫人。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王氏去世,時年三十一歲,徐士章繼配黃氏累封一品太夫人。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七日,徐士章去世,年四十四歲。


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鄉試,徐時行獲第三名,第一名解元是徽州府歙縣人許國。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三月十五日舉行殿試,二百九十九人參加。


徐時行高居榜首狀元,寫了一首《及第作》詩慶祝,奏請皇帝復姓歸宗,成為民間故事《玉蜻蜓》原型人物。


狀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嘉靖四十二年(1564年),申時行祖父申乾去世,他回家丁憂。


明世宗、明穆宗兩位皇帝先後駕崩。

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初十,明穆宗的皇太子朱翊鈞即皇帝位,年號萬曆,是為明神宗。


萬曆五年(1577年),內閣首輔張居正是申時行的「座主」(殿試時的考官),大力推行改革,器重申時行,申時行出任吏部右侍郎,事事秉承張居正心意。


張居正老父病逝,按照封建禮節,須辭官回籍服喪三年。


張居正推行改革,受明神宗倚重,戶部侍郎李幼孜上疏建議「奪情」(即不用守孝三年),張居正的政敵紛紛上疏反對。


翌年三月,張居正逼於輿論壓力,回江陵老家服喪。

內閣中剩下呂調陽、張四維兩位閣臣,馬自強、申時行入閣,閣臣增為四人。


呂調陽年邁多病,很少到內閣辦公。

明神宗有令,國家大事馳告張居正,叫他裁決,小事由張四維全權處理,申時行在內閣大臣中排名最後。


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張居正病死,張四維出任內閣首輔,反對派誣陷張居正。


萬曆十一年(1583年)三月,明神宗下令追革張居正官銜,廢止他的改革措施。


張四維一改張居正時做法,起用被張居正貶抑官員。


申時行不大讚同張四維做法,張居正舊部向申時行靠攏。


張四維老父去世,他回家守喪,呂調陽和馬自強病死,申時行在內閣中資格最老,繼張四維出任內閣首輔。


明神宗不聽大臣講學,申時行開創「章奏留中」、「經筵取消,改為進呈講義」。

這兩個慣例養成明神宗怠政,徹底切斷皇帝與大臣交流渠道。


御史李植等人與申時行不合,薦反對張居正「奪情」的王錫爵入閣,意圖削弱、牽制申時行權力、行動。


內閣添四名新進,餘有丁、許國、王錫爵、王家屏。


申時行、許國、王錫爵都屬南直隸,算是同鄉,關係極為密切。


王錫爵入閣後成為申時行最親密盟友,申時行廣開言路。

御史、給事中等言官活躍起來,指斥張居正執政遏阻言路,歷數罪行。


萬曆十二年(1584年)開始,申時行為保張居正聲譽,公開與言官對陣,內閣其他大臣也捲入。


御史丁此呂上疏,揭發禮部侍郎高啓愚,主持南直隸鄉試時,出題《舜亦以命禹》,是勸進張居正當皇帝。


明神宗將丁此呂奏疏批示申時行處理,申時行説:「丁此呂以這種暖昧問題陷人於死罪,臣恐讒言接踵而至,不是清明朝廷所應有的。」


吏部尚書楊巍秉建議將丁此呂貶出京師,明神宗採納。

給事中、御史王士性、李植等,上疏彈劾楊巍秉蔽塞言路,明神宗覺得他們講得有道理,詔令罷免高啓愚,丁此呂留任。


申時行、楊巍秉、許國、餘有丁,一同上疏辭官。


明神宗維持原來判決,貶丁此呂出京,言官們羣起攻擊許國,申時行奏請按情節輕重懲治言官,言官與閣臣勢同水火。


明神宗有意廢長立幼,羣臣不斷上疏勸諫。


萬曆十八年(1590年),明神宗下詔「朕不喜鼓譟,諸臣奏疏一概留中,是痛恨一些人離間朕父子,如果你們不再鼓譟,就於後年冊立,否則,等皇長子十五歲以後再説。」


申時行誡告諸臣不要再鼓譟,羣臣指斥申時行首鼠兩端。

申時行上疏辭官,明神宗詔准,許他乘驛站車馬歸鄉。


萬曆十九年(1591年)八月,五十七歲的申時行回到故鄉長洲。


申時行仿效宋代名官范仲淹,設置宗族義田及義學,作為申氏宗族共有財產,維持族人基本生活。

有心向學、考科舉族人,可獲基本生活保障和受教育機會,為通向科舉之路奠定基礎。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申時行第一名孫子出世,寫了《甲午得孫》詩,申時行最終有十三位孫子、十三位孫女。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七月,申時行年滿八旬,明神宗遣使存問,申時行在病中寫了絕筆《八十蒙存問紀恩》。


七月十九日(1614年8月23日),明神宗使者到達時,申時行已去世,終年八十歲。

明神宗詔贈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定。


申時行的詩文平實婉麗,不作驚人語,不為纖弱態。

詩多為應酬贈答、閒居寫景之作,古體詩開掘詩的深廣度,氣勢昂揚,意境雄渾。


散文以序、傳、志銘等為主,雜著及應用性文體佔絕對比重,文如其詩,婉曲周詳,不作誇飾驚人之語。


清嘉慶年間的彈詞《玉蜻蜓》,影射申時行生母,是法華庵尼姑王志貞。


劇情是蘇州富商家公子申貴升,娶吏部尚書張國勛女兒為妻,婚後感情不和。

申貴升去虎丘游玩,偶遇法華庵尼姑王志貞,申貴升留住庵中不再歸家,其後病死。


尼姑王志貞產下遺腹子,取名申時行,庵中不能養育嬰兒,王志貞在襁褓中裹上血書,附上申貴升遺物玉蜻蜓扇墜,讓庵里幹雜活的婆婆深夜送子歸還申府。


婆婆在路上受驚,將孩子棄於山塘街,豆腐店店主朱小溪路過,抱回家撫養。

豆腐店不久毀於大火,朱小溪生活困苦,無奈將孩子賣給蘇州離任知府徐尚珍。

徐尚珍無兒子,視為己出,改名為徐時行,後按徐氏排行取名元宰。


十六年後,徐時行得中鄉試第一名,從東陽赴京殿試。

徐尚珍將王志貞血書和玉蜻蜓扇墜,交給徐時行,告訴身世,徐時行赴京途中轉道法華庵,憑玉蜻蜓扇墜與親生母親相認。


徐時行在殿試中一舉奪魁,明神宗欽點狀元,徐時行得到明神宗准許,正式回蘇州申家認祖歸宗,改姓申。


申家後人認為《玉蜻蜓》侮辱祖宗,告到官府,要求禁演《玉蜻蜓》,府衙判決禁演。


1917年,《玉蜻蜓》在紹興改編成越劇,在上海演出。


三十年代,申家後裔申振綱任警察廳長,嚴禁《玉蜻蜓》,抓捕藝人。

光裕社(蘇州評彈行會組織),出面和蘇州府交涉,達成協議,城內禁演,城外不論,演唱時主要人物不能用「申貴生」,必須改為「金貴生」。


申時行墓坐落在吳山東麓周家橋西,羣眾俗稱申家坡,佔地百畝以上,封土高出地面丈餘,規模之大,是明代高官顯宦墓葬典型,在江南一帶罕見。


墓前有石砌空層石階,墓道兩邊列有墓表牌坊、石人、石獸。

墓銅門正中為神道碑亭和享堂,神道碑亭內樹巨碑,上書「明太師申文定公神道」。

碑亭後享堂五間均是明代建築,堂內七塊巨碑,立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


1966年前後,墓前的基表牌坊,石人、石獸相繼被毀。

周家橋申墓有墓祠房子,文革期間安排男女知青居住,八塊巨碑用來做隔牆,得以保存,現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0會員
150內容數
述而不作 貼近真實 frogwong於1980年開始從事傳媒行業,由紙媒(報章、雜誌)記者晉升至總編輯。 2015年退休離開傳統媒體,進入自媒體領域,創辦山寨廣播。2022年開始述而不作,搜集公開資料,去蕪存菁,用最貼近真實方式,還原歷史。 山寨廣播網站 frogwong.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