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桌上裝滿手機的紅色大箱子——「正是上禮拜的我還沒有勇氣面對的箱子」,這次我下定決心,親手將手機放入盒子內,加入挑戰一個禮拜沒有手機的行列,而這也是練習自律的開端。
對於一位手機平均使用時間為七個多小時的高中生來說,沒有手機的日子難免會出現焦慮、空虛、不安的情緒,這樣的情緒確實填滿了前三天沒有手機的日子,也感受到很多不方便,像是有些課程必須使用手機才能完成,或是放學回家後跟家人聯絡都有跟朋友借手機,這些因素都放大前面的負面情緒。但是,沒有手機有沒有手機的生活方式,也不是沒有好處。
下課時,開始跟朋友去操場打球,不再只是坐在位子上滑手機,午休時,會找人聊天,甚至連平時很手說話的人都可以隨便搭上幾句話,放假休息的空閒時間,開始做一直很想做但之前一直拿「沒時間」當藉口的事,從新拿起放在房間牆角好幾個月的吉他,讀書時,少了主要的外在干擾,效率自然提高許多。這段沒有手機的日子意外的充實且踏實,感受到突然多出很多時間,還有與人交流的快感,發現之前的自己不是不會聊天,只是不想聊天。
自信的認為即使拿回手機也能控制自己,不會再像以前一樣花費太多時間在手機上。一週後,再次打開紅色盒子,帶著一些緊張感將手機領回。
沒有目標的人,很容易又將注意力放回手機,沉迷於手機遊戲或社群軟體,害怕自己成為這樣的人,因此為自己訂下「每天十一點前睡和每天棒式四十五秒」的目標,也因為害怕打亂之前調整好的步調,在手機設定限制某些軟體的使用時間,減少目標執行的外在干擾。
這些目標看似不難,但是要長時間做到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前幾天都有達成目標,棒式的秒數也持續增加,內心充滿踏實感,覺得好像自己想要的事都能做到。雖然棒式每天都有做到,而且秒數不斷增加,每天都比前一天增加兩到三秒,持續下來也累積超過一分鐘了,但是睡覺時間離十一點卻越來越遠,從原本的晚一兩分鐘,晚十分鐘,到最後晚三十分鐘也沒什麼內疚感,心態逐漸鬆懈,沒有達成目標好像變得理所當然,總是到隔天才檢討前一天的自己為什麼沒有準時睡覺。
而造成晚睡的原因和開始控制不了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也脫離不了關係,時間久了,使用手機的時間開始一點一點增加,對自己感到失望,發現當初那個想要達成目標的強烈慾望已經逐漸瓦解。
「努力卻沒有成果」確實很讓人失望,「放棄」的想法常常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我也真的放棄過。
那陣子,在減重的我,以為放肆是一種解脫,獲得自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用每天做那些令我汗流浹背的運動。但是那樣的我其實只有當下是快樂的,當我再次站上體重機時,才會開始後悔,每天重複這樣的惡性循環……。
最近在亮語課堂上得到答案,給了我重新堅持下去的動力。
我們可以把努力和成果想成化學的「固液共存」狀態,努力視為熱量,成果視為溫度。一開始,付出的努力可能會和固液共存的狀態一樣,不斷加熱,溫度卻沒有任何改變,感覺努力沒有效果。這時候更不應該放棄,因為只要持續吸收熱量,這些熱量達到一定量時,溫度自然會改變,只是時間早晚而已。看見成果改變之前,可以試著去感受自己這段時間的改變,一定能發現自己努力過程中得到不少收穫。
雖然對這次自律的成果不如預期,但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和之前已經不太一樣,正往好的方向邁進,會「有意識」的使用手機,花更多時間和家人、朋友相處,做事情的專注力也提升不少。更重要的是體會到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可以控制自己的感覺,從中得到滿滿的成就感,也了解自律換來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而那樣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願我們都能藉由「自律」,成為有自信的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作者介紹
羅慈涵。一位對於籃球和吉他充滿興趣,最近發現聊天的樂趣的高一亮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