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子孫的條件

好子孫的條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老智者曾說,能成為一名救人的醫生,除了祖德不薄,自己本身也要深具福德,才能在求學路上一路過關斬將,從實習醫生到實際臨床看病操刀。總的來說,「出好子孫」亦指出一家出有懸壺濟世的子輩。當然,除了醫術,醫生最重要的是醫德,好不容易出了一位好子孫,卻沾染不良習氣,財色名食睡全部具備,將醫德放水流,原本的「好子孫」最後變成「禍延子孫」。


我母親住院時,因為皮膚長出奇怪的疹子,剛好醫院的皮膚科醫師出國兩星期,家人便拿著皮疹照片到外面的皮膚科診所請醫生「看診」。皮膚科醫生看了照片,於是跟家人說,等等下了診就到醫院看母親。沒多久,醫生搭計程車來了,仔細看診之後便開了口服藥請醫院的藥局開藥。第二回,醫生帶來自己診所的皮疹特效藥給母親塗,家人感激想要回饋,醫生都回絕,說是當醫生的本份,不要放心上。


有一些醫生,除了每個月上山下海義診,他們也時常帶著聽診器、醫生包到臥床的病患家出診。醫生的出診費不算高,所以一般醫生聽到要出診,多半都會考慮。然而,這些醫生,都是主動出診,他們說,病患臥床走不出來,醫生有義務走進去。對病患和家屬來說,醫病醫心的醫生是他們的救命神仙、挽命菩薩,替家屬省下一筆康復巴士的費用。


我不是醫護人員,但是曾受過他們無微不至照顧的恩情,對於善良有德性的醫護人員,我非常尊重感謝。沒有醫療背景的我們,如果有機會到醫院做醫療志工,就會看到醫護人員的辛苦和付出。好的醫護助我們重生,重生的我們,若能成為一名醫療志工也是無上的福氣,總之,只要願意去付出、去服務,秉持良心、善心去成就別人,都是祖先的「好子孫」。


#仁心仁術

#醫德

#好子孫

avatar-img
吳柳蓓的沙龍
56會員
1.5K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人知道吃素對身體有益,對平靜心靈也有好處,但是還年輕,所以不急,等老了再來吃輕淡一點。也有人知道做善事很好,對家人也有無形的庇蔭,但是時間還早,所以不急,等退休之後再來做。從年輕到老,少則二十年,需要二十年做心理準備,好像晚年才是一個人調整飲食、行善積德的好時機。每每聽見這樣的言論,不免在心裡感嘆
世上最幸福的人,就是隨時隨地都能保持心的清淨,不起煩惱,無拘無束,無憂無慮。世界最煩惱的人,就是隨時隨地都要盤算,煩惱叢生,前途渺茫,模糊不清。無明的人,隨時都在想著從哪裡拿好處,從誰身上撈利益,殊不知,不是自己親手賺來的,或是自己流汗得到的,都有不可預知的危險。 有一個真人真事是這樣的。有一
究竟我們要用什麼方式、何種渠道去認清自己,去發掘深埋在心底的一念善呢。有的人天生俱備福慧雙修的格局,所以不用遭遇家庭巨變就有行善的觀念,與慈善志業無縫接軌。有的人卻必須經歷痛不欲生的變故才能領悟人生苦的本質,進而做好事彌補缺角的人生。總之,福慧雙修的人不用人來度,自己就是明燈,機緣到了,自身就會發光
大部份的人花了不少錢買了一份兩份熱騰騰的美食,吃了一部份,剩下冰起來隔天再吃,很少有人會將剩下的,還溫熱的,送去給別人吃,自己都捨不得吃,吃不夠了,考慮不了別人。有一些人,特別是受過苦的人,會趁食物還溫著,撥空趕緊給飢餓的人送去,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嚐過了,半飽了,這樣就足夠了。付出的能量在於心,不在於
一個女人,出生在富裕家庭,雖然三歲那年被算命師算出刑剋母親,為了讓生病的母親好起來,家人細心為她找了一個家境小康的收養家庭,女人在養父母家成了唯一的女兒,受到六個兄長無微不至照顧和疼愛。十歲那年,生母病重往生,幾年後,生父再婚,繼母疼愛她彷彿自己親生女兒那般。婚後,婆婆視她如己出,給她很多的自由和空
每個人的心理素質強弱不一,就像自信,有的人自信不知從哪來,臉皮像鐵皮,別人怎麼看怎麼笑,一點也不上心。有的人天生沒自信,上台說句話,全身抖到像別人的。不過,自信可以透過後天培養和訓練,多練習口條,多上台幾次,慢慢的,身子就不抖了,自信就出來了。 容忍也是一樣。有的人天生容忍度低,一句話微微刺耳
有人知道吃素對身體有益,對平靜心靈也有好處,但是還年輕,所以不急,等老了再來吃輕淡一點。也有人知道做善事很好,對家人也有無形的庇蔭,但是時間還早,所以不急,等退休之後再來做。從年輕到老,少則二十年,需要二十年做心理準備,好像晚年才是一個人調整飲食、行善積德的好時機。每每聽見這樣的言論,不免在心裡感嘆
世上最幸福的人,就是隨時隨地都能保持心的清淨,不起煩惱,無拘無束,無憂無慮。世界最煩惱的人,就是隨時隨地都要盤算,煩惱叢生,前途渺茫,模糊不清。無明的人,隨時都在想著從哪裡拿好處,從誰身上撈利益,殊不知,不是自己親手賺來的,或是自己流汗得到的,都有不可預知的危險。 有一個真人真事是這樣的。有一
究竟我們要用什麼方式、何種渠道去認清自己,去發掘深埋在心底的一念善呢。有的人天生俱備福慧雙修的格局,所以不用遭遇家庭巨變就有行善的觀念,與慈善志業無縫接軌。有的人卻必須經歷痛不欲生的變故才能領悟人生苦的本質,進而做好事彌補缺角的人生。總之,福慧雙修的人不用人來度,自己就是明燈,機緣到了,自身就會發光
大部份的人花了不少錢買了一份兩份熱騰騰的美食,吃了一部份,剩下冰起來隔天再吃,很少有人會將剩下的,還溫熱的,送去給別人吃,自己都捨不得吃,吃不夠了,考慮不了別人。有一些人,特別是受過苦的人,會趁食物還溫著,撥空趕緊給飢餓的人送去,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嚐過了,半飽了,這樣就足夠了。付出的能量在於心,不在於
一個女人,出生在富裕家庭,雖然三歲那年被算命師算出刑剋母親,為了讓生病的母親好起來,家人細心為她找了一個家境小康的收養家庭,女人在養父母家成了唯一的女兒,受到六個兄長無微不至照顧和疼愛。十歲那年,生母病重往生,幾年後,生父再婚,繼母疼愛她彷彿自己親生女兒那般。婚後,婆婆視她如己出,給她很多的自由和空
每個人的心理素質強弱不一,就像自信,有的人自信不知從哪來,臉皮像鐵皮,別人怎麼看怎麼笑,一點也不上心。有的人天生沒自信,上台說句話,全身抖到像別人的。不過,自信可以透過後天培養和訓練,多練習口條,多上台幾次,慢慢的,身子就不抖了,自信就出來了。 容忍也是一樣。有的人天生容忍度低,一句話微微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