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渙卦九五 周平王借犬戎兵奪位 烽火戲諸候坑爹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11073853?pr=true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渙:人在水邊用手挖穴,引伸渙散。
汗:以盾牌擋箭,引伸出汗。
其:器皿上的簸箕,引伸篩選分類。
大:超出正常標準。
號:老虎的叫聲,引伸震懾的聲音。
渙汗:號令一出無法收回。
王:斧鉞代表王權。
居:人倚在盾上,引伸居住。
無:跳舞祈求,引伸沒有。
咎:爭相走向出口,引伸災禍。
意思是號令一出無法收回,聲音超出正常標準,君王住的地方渙散,沒有災禍。
東周第一位天子周平王的故事,可解爻義。
周平王(?—前720年4月16日),姓姬,名宜臼,周幽王姬宮湦兒子,母親申后為申侯之女,宜臼被立為太子。
周幽王二年(前780年),京城附近岐山地震,三川(涇水、渭水、洛水)枯竭。
太史伯陽父說從前伊水、洛水枯竭,夏朝滅亡,黃河枯竭,商朝滅亡。
關中發生大地震,天災令到國基不穩,伯陽父認為周室天下不出十年當亡。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國,褒國獻出褒姒乞降。
褒姒入宮,得到周幽王寵愛,不久生下兒子伯服。
周幽王七年(前775年),周幽王廢申后與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后,以伯服為太子。
宜臼與申后逃奔申國,申后的父親申侯很憤怒,聯合諸侯國繒與外族犬戎攻打周朝。
周幽王八年(前774年),伯陽父告誡鄭桓公,應到東方謀一條生路。
鄭桓公問:周朝衰落,哪些國家將興盛?
太史伯說:大概會是齊國、秦國、晉國、楚國。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犬戎攻陷鎬京,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擄走褒姒,取走周朝全部財物離去。
《詩經・小雅・正月》說:赫赫宗周,褒姒滅之。
《楚辭・天問》說:周幽誰誅焉?得夫褒姒。
《竹書紀年》、《清華簡》記載,周幽王佞臣虢石父兒子虢公翰,以周平王是廢太子,無繼承權,在攜擁立周幽王弟弟姬余臣為周天子,是為周攜王。
申侯、繒侯、許文公,在申國擁立宜臼為周天子,是為周平王,形成「二王並立」局面。
諸候不認同周攜王合法性,九年不朝。
周平王借助犬戎奪位,本身沒軍事力量、朝廷、土地,加上有弒父之嫌,得不到鎬京舊有勢力支持,一直居於申國,編造「烽火戲諸候」企圖令奪位合理化。
《史記》記載褒姒不愛笑,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試用許多方法都不成功,最後虛報敵人入侵,舉烽火將諸侯軍隊引來救援,褒姒看見諸侯被愚弄,終於笑起來。
周幽王任用佞臣虢石父為上卿,祭公敦為司徒,尹球為大夫,導致國人埋怨。
《史記·周本紀》記載,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串連繒國與西夷犬戎進攻周幽王。
周幽王再舉烽火求救,沒有諸侯願意來救他,在驪山下被殺。
褒姒被犬戎俘虜,犬戎「盡取周賂而去」,西周滅亡。
錢穆在《國史大綱》中,對《史記》記載「烽火戲諸侯」之事提出質疑: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並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驪山一役,由幽王舉兵討申,更無需舉烽。
西周諸侯分散在各地,相距至少數百里,點燃烽火不可能立即讓諸侯趕來救駕,因此沒有烽火制度。
烽火制度在戰國時才出現,司馬遷根據戰國時的傳說來寫這段歷史,才出現「烽火戲諸候」。
另有一說是周幽王廢除原太子宜臼,宜臼逃到申國,自稱「天王」,周幽王派兵攻打申國要求交出廢太子,申國拒絕並與周幽王交戰,結果周幽王戰死。
除晉鄭兩國外,其餘諸侯都不再聽從周天子,周平王唯「晉、鄭是依」,任命鄭武公擔任司徒,讓他與晉文侯一同輔佐周王室。
周平王在鄭武公、晉文侯輔佐下,勉強支撐殘局,周朝國勢一落千丈,春秋時代開始。
陜西臨潼出土的《陳侯作王媯媵觳(音歸認谷)》銘文顯示,鄭武公十年(前761年),鄭武公與申后聯姻,娶申國國君之女為妻,史稱武姜。
周平王將虎牢以東土地賜給鄭武公,默認鄭國佔有虢、胡等部分領土,晉文侯吞併黃河西岸之地。
鄭武公趁機滅掉鄶國和東虢,在溱水、洧(音賄)水之間建立新的鄭國,是為新鄭。
周平王二十一年(前750年),支持周平王的晉文侯攻殺周攜王,結束周王朝長達二十年的兩王並立局面。
古本《竹書紀年》記載:二十一年,晉文侯殺王子余臣於攜。
周平王二十四年(前747年),周平王在秦國軍隊護送下,離開申國到雒邑,是為「平王東遷」,史家稱作東周。
秦國國君秦襄公在犬戎攻打周朝時,作戰得力,立有大功,其後派兵護送周平王遷都,周平王提升秦襄公為諸侯,賜封西戎攻佔的岐山以西土地。
周平王說:西戎兇惡無道,掠奪我們岐、豐土地,秦國若能攻打並趕走西戎,那這些土地就歸秦國所有。
周平王與秦襄公盟誓,秦國攻佔岐山以西地區,開始發展起來。
《史記·周本紀》記載,平王「東遷於洛邑,辟戎寇」,「周避犬戎難,東徙洛邑」。
史學大師錢穆否定平王東遷是「避犬戎難」說法:《史記》謂平王避犬戎東遷,犬戎助平王殺父,乃友非敵,不必避也。
周平王遷都,洛陽再次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古都洛陽發展史上有重大而深遠影響。
鄭、晉、齊、魯、燕、宋、楚等大國為爭奪土地、人口和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相互間不斷進行兼併戰爭,形成諸侯爭霸紛亂局面,中國歷史進入大變革動蕩時期。
周王朝大片故土喪失,僅僅擁有今河南西北部一隅之地,東不過滎陽,西不跨潼關,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圓只有六百餘里,地窄人寡,與方圓數千里的大諸侯國相比,只相當於一個中等諸侯國。
《左傳·隱公三年》記載,鄭國實力雄厚,周平王對鄭莊公懷有戒心,不願讓鄭莊公操縱朝政。
鄭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鄭莊公弟弟叔段預謀襲擊鄭都,母親姜夫人做內應。
鄭莊公命公子呂率軍平亂,共叔段造反失敗,兒子逃亡衛國,藉衛國兵力,出擊鄭國,史稱共叔段之亂。
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年),鄭莊公因處理共叔段之亂,沒有前來周朝上任,周平王想撤掉鄭莊公卿士的職務,暗中將朝政分托給虢公。
鄭莊公得知後,馬上趕到洛邑,對周平王施加壓力。
周平王再三賠禮,鄭莊公仍然不依,周平王只好提出讓王子狐(姬狐)到鄭國作人質。
此舉太有損周天子顏面,群臣提出相互交換人質,鄭莊公兒子公子忽也來洛邑作人質,王子狐去鄭國則用學習名義,史稱周鄭交質。
周平王五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前720年4月16日),周平王去世,諡號平王。
周平王兒子狐由鄭國回朝繼位,因一路哀傷過度,回朝後即病死,由周平王之孫、姬泄父之子姬林繼位,是為周桓王。
鄭莊公兒子忽離開東周回到鄭國。
周平王死後,王室窮到沒有錢辦一場像樣葬禮,周桓王只得向魯國「求賻」(喪葬費)。
東周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持續二百多年,稱為「春秋時代」,造就春秋五霸,結束於勾踐復國。
東周後半期,周天子地位漸失,只保有天下共主名義,無實際控制能力,持續二百多年,稱為「戰國時代」,造就戰國七雄,結束於秦統一六國。
2001年12月至2002年春天,洛陽市文物工作隊配合基礎建設,發掘洛陽市二十七中學附近兩座東周大墓,兩者相距二十多米,屬同一時期。
其中一座「亞」字形墓葬,墓室長六點六米、寬五米,有四條墓道。
另一座為「中」字形墓葬,墓室長五點八米、寬四點二米,有兩條墓道。
「亞」字形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東周早期級別最高墓葬。
此前,在距「亞」字形大墓僅幾米遠的地方,發現一座車坑和一座馬坑,車坑中發現五十三個車輪殘骸,馬坑中發現五十六匹馬殘骸。
兩座大墓棺槨及墓主屍骨已失去,隨葬器物大多被盜,經仔細清理,考古人員在兩座墓中清理出二百多件青銅器、玉石器、蚌器等,這些器物造工較粗糙,說明當時國力已經衰微。
「亞」字形大墓中出土的一個破損青銅鼎內部,有「王作寶彜」銘文。
(「寶」字缺失,考古人員推測應為「寶」字)
根據出土青銅器形制、紋飾、「王作」字樣的銘文,考古專家斷定「亞」字形大墓有可能是東周第一代天子周平王。
「中」字形大墓應是東周時期的貴族墓葬。
驪山烽火台位於陜西省臨潼縣的驪山,據說周幽王在此烽火戲諸侯,以博王后褒姒一笑,最終導致西周滅亡。
烽火台底部有一個竈口,在此點燃柴草和狼糞,會在台頂形成烽火。
用狼糞燒煙,具有孤煙直上雲霄,風吹不斜特點,烽火台在通訊落後的古代,成為有效邊防警報設置。
通常是整座山峰都築台,若京都有急,只要一個烽火台燃煙,其它烽火台就連鎖舉火,警報可以快速傳遞到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