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patreon.com/posts/111720596?pr=true
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不:根向下生長,引伸否定。
出:離開山洞,引伸出來。
戶:可開合的門窗,引伸住戶。
庭:屋內下陷的平地,可供人行走,即庭園。
無:跳舞祈求,引伸沒有。
咎:爭相走向出口,引伸災禍。
意思是不踏出屋外,沒有災禍。
唐高祖李淵的故事,可解爻義。
李淵又名大野淵,(566年4月7日—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隴西成紀人。
大野淵祖父李虎(追尊唐太祖)為尚書左僕射,封隴西郡公,賜姓大野氏,與宇文泰等共八位柱國大將軍並稱八柱國。
宇文泰家族建立北周後,大野虎已經去世,獲封隴西郡公。
大野淵父親大野昞(追尊唐世祖),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550年襲封唐國公,是為唐仁公,追封大野虎為唐襄公。
獨孤信是鮮卑族人,擅長騎射,是北周著名軍事將領,為八柱國之一,七位女兒,有三個嫁給君王,成為皇后。
隋文帝皇后獨孤伽羅是獨孤信最小女兒,冊封為文獻皇后,生下隋煬帝楊廣。
大野淵母親為獨孤信四女兒,獨孤伽羅姊姊,大野淵是隋文帝外甥,隋煬帝姨表兄弟。
《舊唐書》、《太平御覽》等書記載,大野淵出生時「紫氣沖庭,神光照室,體有三乳,左腋下有紫志(痣)如龍」,呈現異象。
573年,大野淵七歲時,父親去世,世襲為唐國公。
楊堅成為周靜帝大丞相後,歸還大野淵李姓。
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逼北周靜帝禪讓,李淵任千牛備身(皇帝禁衛武官),累任譙、隴、岐三州刺史,滎陽郡太守。
北周上柱國竇毅為貴族,女兒明艷照人,以比武招親,求親公子比箭藝,以兩箭各射中「雀屏」(繪有兩隻孔雀的門屏)上一隻孔雀眼睛入選。
李淵善於騎射,兩箭都射中「孔雀眼睛」,娶得竇氏,這段佳話流傳後世,成語「雀屏中選」由此而來。
604年,隋文帝駕崩,李淵遷樓煩太守。
大業九年(613年)春天,李淵遷衛尉少卿,掌管宮廷禁衛事,由文官轉任武職。
六月,楊玄感利用民憤舉兵反隋,李淵因表親身份與隋朝宗室關係密切,參與朝廷大事,趁機會招納人才,引起隋煬帝猜忌。
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煬帝北巡到汾陽宮,任命衛尉少卿李淵為山西、河東撫慰大使,承制黜陟選補郡縣文武官,負責徵發河東之兵討伐起事群盜。
李淵到達龍門時,遇上龍門人毋端兒聚眾起義,李淵領兵出擊,連射七十發,都射中敵人,毋端兒中箭死亡。
李淵築屍成「京觀」,從屍體中找回所射箭矢。
(京觀又名鯨觀、京丘、武軍,戰勝一方在戰後搜集戰敗一方屍體,堆積在道路一側,覆土成土丘,主要用於向世人及子孫後代炫耀軍功或警告敵人。)
大業十二年(616年),突厥侵犯邊塞,隋煬帝讓李淵與馬邑郡守王仁恭一同北擊突厥,李淵埋伏攻擊,打敗突厥。
大業十三年(617年)正月,李淵正式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太原留守、晉陽宮監 ,成為這一地區最高軍政長官。
李淵到任太原後,認為時機已到,「雄斷英謨,從此遂定」,對次子李世民表明起兵意圖和策略:唐本就是我的封國,太原就是唐所在之地。如今我來到此處,是為天賜良機,賜予卻不取,災禍將要來臨。
二月,李淵治下駐馬邑鷹揚校尉劉武周發動兵變,殺死太守王仁恭,割據馬邑自稱天子。
三月,劉武周攻破樓煩郡,進佔汾陽宮,與突厥勾結,圖謀南下爭奪天下。
河東人薛舉在金城起兵反隋,自稱西秦霸王,後稱帝,據有隴西之地,擁兵號稱三十萬。
《資治通鑑》記載:世民聰明勇決,識量過人,見隋室方亂,陰有安天下之志,傾身下士,散財結客,咸得其歡心。
太原副留守王威與高君雅,看到李淵招兵買馬,密謀騙李淵父子到晉祠祈雨,想要除掉他們,向隋煬帝邀功請賞。
晉陽鄉長劉世龍獲悉密謀,告知李淵。
五月十五日,李淵、李世民先發制人,指使鷹揚府司馬劉政會告發王威、高君雅兩人暗中勾結突厥,引突厥入寇中原,將兩人囚禁。
五月十七日,數萬突厥軍隊進攻晉陽,李淵下令將王威、高君雅斬首,派劉文靜出使突厥,親寫書劄,對突厥始畢可汗卑辭厚禮,始畢可汗覆書,承諾支持李淵起兵。
李淵部下李靖得知李淵想造反,沒有將此事上報。
《舊唐書》與《新唐書》記載,李世民挑唆李淵起兵反隋。
李世民通過裴寂,在隋煬帝晉陽行宮灌醉李淵,李淵酒後與隋煬帝兩名美人尹、張二妃發生關係,逼使李淵起兵。
隋末唐初思想家、史學家溫大雅撰《大唐創業起居注》一書,凡三卷,今存。
記載始自唐高祖起義,至受禪凡三百五十七日之史事,認為反隋出於李淵本人決定。
五月三十日,李建成、李元吉自河東到達晉陽,裴寂等與李建成兄弟,請求「廢皇帝而立代王,興義兵以檄郡縣,改旗幟以示突厥」,李淵完全照辦。
七月五日,李淵率甲士三萬在晉陽誓師,打着「志在尊隋」旗號,尊立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帝,得到李氏宗族及姻親響應。
始畢可汗派人送馬千匹 ,駐在樓煩的原西突厥特勤阿史那大奈(史大奈)率兵相助。
十一月九日,唐軍發起總攻,攻入長安,李淵於東宮迎代王楊侑,遷居大興殿。
李淵居長樂宮,「與民約法十二條,悉除隋苛禁」。
文武將佐請李淵即帝位,李淵仍在觀望等待時機。
李淵攻下長安,李靖被俘,臨斬前,
李世民勸李淵赦免李靖,召入幕府,充做三衛。
十一月十三日,李淵擁代王楊侑做傀儡皇帝,改元義寧,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
義寧二年(618年),李淵強逼楊侑頒布唐王九錫冊文,完成接受禪讓前最後一步。
三月十一丙辰日(618年4月11日),隋煬帝被叛臣宇文化及所弒。
五月二十四日(618年6月18日),隋恭帝禪讓,李淵於長安太極殿稱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是為唐高祖,隋朝滅亡。
唐初群雄紛爭,唐朝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
唐高祖利用東突厥與西突厥之間的分裂,維持北方邊界。
武德四年(621年),李靖向唐高祖獻上《平滅蕭銑十策》。
七月,唐高祖為整治混亂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唐高祖命李世民等統兵,擊敗隴西李軌、消滅西秦薛舉父子、擊退劉武周與宋金剛、擒獲夏王竇建德,逼降洛陽王世充,平定各地農民起義,用了七年時間,完成統一。
唐高祖三女兒平陽公主嫁給千牛備身柴紹,太原起兵後變賣產業,募集軍隊,招降各地義軍,後與李世民共同攻克長安,功勳卓著。
唐朝建立後,唐高祖冊封女兒為平陽公主。
武德六年(623年),平陽公主逝世,唐高祖下詔以軍禮安葬,按照謚法明德有功曰「昭」,追賜平陽公主謚號為「昭」。
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頒布唐的官僚制度,基本使用隋制度。
法律上頒布武德律,開創武德之治,為唐太宗「貞觀之治」打下非常重要基礎。
唐高祖有二十二位兒子,太穆皇后竇氏生有四子,第三子李玄霸十六歲時早夭。
唐高祖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擁護者眾多,激化太子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之間的矛盾。
武德七年(624年)六月初三,唐高祖前往仁智官避暑,李建成派人送鎧甲到慶州,誣告慶州都督楊文幹叛亂。
楊文幹發動叛亂,唐高祖擔心牽連太子,六月二十六日派李世民討伐楊文幹,許諾事成後廢李建成為蜀王,立李世民為太子。
平亂後,唐高祖在李元吉與諸妃請求、封德彜遊說下改變主意,仍令李建成回京居守。
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建議李世民回到陜東道大行台所在的洛陽,可以建天子旌旗。
李建成、李元吉認為於己不利,暗中阻撓。
幕僚「日夜勸世民誅建成、元吉」,李世民猶豫未決。
六月四日(7月2日),李淵泛舟海池,李世民在長安宮城玄武門附近伏兵,乘李建成、李元吉入朝時射殺兩人。
李世民軍隊控制長安,謊稱李建成、李元吉作亂伏誅。
李世民得到群臣支持和擁戴,唐高祖被逼將軍國大事交由李世民處理。
李建成、李元吉被追廢為庶人,兩人十個兒子遭誅殺殆盡,皆被除宗籍,史稱「玄武門之變」。
六月七日,唐高祖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八月九日將帝位內禪給李世民,是為唐太宗,自己退位為太上皇。
貞觀二年(628年),李世民平定最後一個梁師,唐朝統一。
唐高祖成為太上皇後,居於太極宮,不再預聞國事。
貞觀三年(629年)四月,唐高祖從太極宮遷出,搬到大安宮,除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宴會外,幾乎不曾離開大安宮。
貞觀八年(634年)三月甲戌(初三),唐太宗在太極宮兩儀殿為唐高祖上壽,唐高祖取來琵琶彈奏,李世民起身舞蹈,公卿大臣紛紛向唐高祖祝壽,宴會一直到深夜才結束。
貞觀九年(635年),唐高祖感染風疾。五月初六日(635年6月25日)在大安宮垂拱前殿駕崩,享壽六十九歲,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
十月,唐高祖葬在獻陵,太穆皇后竇氏祔葬。
唐太宗依漢光武帝原陵規格修築獻陵,座北朝南,封土為陵,呈覆斗形,平面呈長方形,陵園為夯築城恒。
四面各壁一門,門外各置石虎一對,南門外矗立一對高大的華表和一對石犀。
陵墓陪葬區西起富平縣呂村鄉新莊與道理村,東至褚家塬雙堡村,北至北呂村,南到賀家塬、王家莊一帶。
唐獻陵為唐十八陵之首,位於咸陽市三原縣徐木鄉永合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會要》記載獻陵有二十五座陪葬墓,經考古勘探,確定有九十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