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社交平台上的反共大V“李老师不是李老师”及其团队在Solana平台上发行了自己的迷因币 $LI,而引发争议。反对者多,支持者少。反对者认为将投资与民运或社运活动搅和在一起很不妥当,更有甚者认为这就是金融诈骗;支持者认为,搞政治活动、公益活动也需要经费,反共赚钱两不误。只要没干违法的事,就没关系。
本人不懂加密货币,直觉感到就是“李老师”将积攒下来的名气变现。这肯定会影响他未来的声誉和可信度,会损害他现在正从事的政治或公益活动。等于就是他利用自己的名气当上庄家,能招揽众多的投资者或投机者来赌一把。投机者知道风险,双向奔赴,愿赌服输。赚了还能赢得支持民运的美名,一举两得。只要运作过程中没有欺诈和故意隐瞒应该披露的信息,也没什么太可指责的。“李老师不是李老师”以往在社交平台上的信息发布对传播国内真相起了很大作用,他将来不继续了,或继续不下去了,收山了过平常人的日子,也对得起自己和信任他的人。只是可惜了而已。
有人指责“李老师”发行加密货币是“割韭菜”,这个暂时还不能下结论。但要说以正义的名义“割韭菜”,至今没有人能超过孙中山。孙中山以反清和革命的名义割海外华人的韭菜,最有创意,最敢夸海口;论金额,可能也是位居第一,至少是位居前列。
国共两党都一致称赞海外华侨捐款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冠以“爱国华侨”的称呼。例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革命期间,海外华侨捐款总数约达700–800万(美)元,为辛亥革命提供了主要的经济保障。武昌起义爆发后,海外华侨对革命的经济支持有了较大增加,这对稳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发挥了重大作用”。
孙中山善于化缘募钱,这是他的强项,可能也是他对辛亥革命的主要贡献。受到他的宣传鼓动,应该有些海外华侨确实是不图回报自愿捐钱。但也有不少华侨想图回报。孙中山了解他们的心理,在“民权主义第二讲”中说道,“假若现在中国来提倡自由,人民向来没有受过这种痛苦,当然不理会。如果在中国来提倡发财,人民一定是很欢迎的。我们的三民主义,便是很像发财主义。”他认为中国人对自由没兴趣是因为自由挺多的,没有受过专制的压迫,这当然不对。中国人对自由不感兴趣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自由。孙中山也不知道什么是自由,错将皇权专制控制力不足,“皇权不下乡”当成老百姓有自由。而他认为中国人一向贫穷,所以会对发财感兴趣。因而宣讲“三民主义”能让老百姓发财。
于是,孙中山创造性地搞了一个金融创新工具,现在看来,都具有相当的先进性。他发行“革命股票”和“革命债券”。据《侨务工作研究》上的一篇文章“浅析海外华侨对辛亥革命的经济支持”:“1894 年 11 月,孙中山抵檀香山创立兴中会,以发行‘中国商务公会股票’的方式募集革命军费,每股100美元,兴中会会员李多马、邓松盛、孙眉等共购股券1100美元。”
1904年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华革命军”组织,同时,为筹集革命军费,发行了一圆和十圆两种军需债券,檀香山华侨“捐助者颇为踊跃”。1904年5月,孙中山在旧金山华侨中募集起义经费,将在檀香山印就的革命军需债券,向当地侨胞推销。在推销军需债券时,他夸下海口说,“实收美金十元,俟革命成功之日,凭券即还本息一百元”;等于是900%的利息率,还附加“给予国内各等路矿商业优先权利”等好处。换着今天,妥妥的高息诱骗金融诈骗。
此外,1905年12月,孙中山在日本横滨以同盟会总理名义印制了千元票面的债券2000张,拟“募集公债贰百万元”;1906年,同盟会委托在西贡的法国人安尼制作了四箱“中国革命政府军债券”,每张面额100元。1911年,同盟会在美洲发行了冠有中华民国名义的“金币券”,面额分别为美金10、100、1000元,照券面金额的半价推出,并承诺于中华民国成立时,该券可以作为正式的国家货币使用。
孙中山想必是承诺革命成功后,从国库里支取债券利息。无怪乎孙中山得了“孙大炮”这么一个外号,敢空口白牙漫天许诺。他肯定预知不能兑现,抓住华侨们想发财的心理,投其所好,狠狠地“割韭菜”。事实上,他发行的这些“革命债券”也好,“革命股票”也好,都没有兑现。现在还有些债券留存下来,算是有些文物价值。因此孙中山被一些债主形容为“一生只凭三寸舌,再来不值半文钱”。
国共两党不加区分,“宜粗不宜细”地称赞海外华侨踊跃向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捐款,既美化了孙中山,突显出孙中山的号召力;又美化了海外华侨,似乎海外华侨纯粹是为了爱国,为了中国的进步而捐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其实并不尽然。孔子提出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一直是中国人编撰历史的指导原则。
2024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