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傳承:
傳承、接班是每一家企業都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台灣中小企業近年來也進入世代交接時刻,面臨著接班與傳承的課題。

福盈科是有技術門檻的老牌傳統化學企業,過去幾年營運業績雖然沒有大成長以及大爆發,不過仍然是相當平穩。攤開福盈科近五年的財報,每年都能穩定賺取一元以上的每股稅後純益(EPS),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都維持在10%上下,現金殖利率也能有4%以上水準。這樣的穩健企業,吸引不少國際私募、投資銀行前來叩門探路。
合作併購:
起初前董事長還不為所動,直到慢慢意識到公司發展的瓶頸,以及紅色供應鏈的威脅,心裡才開始有所鬆動。直到吳忠懌來敲門接觸,前董事長才慢慢與開發資本一起找到解決福盈科未來發展的最佳方案。 吳忠懌回憶:這個案子前後總共耗費近二年時間與案主溝通,才讓他動念同意交給開發資本。
任何一位創辦人都想要企業永續發展,考慮過併購、增資、私募等選項後,就是為了協助企業進行體質改變,雖然可能會面臨陣痛期,這是「先蹲後跳」,也是轉型的關鍵。
福盈科順利下櫃:
先執行公開收購,得到市場認同後再進行股份轉換,由於公開發行公司私有化要超過三分之二的股權同意,為了讓第二階段的股份轉換過程更加順利,“第一階段的公開收購通過門檻相當重要。”吳忠懌特別提到。

第一次公開收購就成功收購近82%股份,收購總額18.67億元。第一次的成功,也證明市場是正面看待這起公開收購案,以及股東對此收購案的支持。身為這個案件最主要操盤手的吳忠懌,曾經在投資管理、創投領域深耕多年,熟悉台灣創投的發展,隨著開發資本決定發展私募基金業務,他也開始從投資新創公司,轉而挖掘成熟產業在內的併購標的。
“這一宗收購案的成功,對開發資本也是轉型的典範。”吳忠懌說,從以前主要從事VC到PE,確實需要很多時間及準備進行轉型。 這幾年隨著幾個大型併購案例浮出檯面,市場上的股東以及經營者也愈來愈了解私募基金的運作模式。
合作共贏:
福盈科這件成功案例打響第一炮,不但創下第一個本土PE下櫃公開發行公司的里程碑,也讓台灣中小企業開始了解,除了尋找專業經理人協助之外,引進私募基金調整體質來幫助進行傳承,不失為一個可考慮的選項。

市場開放變革與合作:
2025年第一季2月初至中旬吳忠懌與旺鴻投資透過多次內部董事會議正在尋求新的市場轉型機遇。未來2個月會攜手團隊操盤手對市場重新進行調研,期待吳忠懌團隊會給合作雙方創造新的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