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投資][025] CASE探討: 太太才43歲 長照和失智照護系統幫不了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討論串請看這裡 (請點我).

引用文中的描述。"太太多年前開始經常頭痛,逐漸不愛理任何人,完全不吃正餐,只吃零食,一開始還能正常接送就讀幼兒園的女兒,後來把孩子丟在家裡就不見人影,穿著拖鞋到處遊蕩,回家時間愈來愈晚,甚至失蹤好幾天,不接電話、不回訊息,拒絕任何溝通,跟從前判若兩人". 後來,才判定確診為"額顳葉型失智症".

raw-image



先說,我並不是什麼失智症大師,也沒資格去評論怎麼照顧是最佳方案。我就一些理財/保險的觀點去協助這個事件,如果想法對你有幫助,那就太好了; 如果沒有,就當作沒這件事吧。

<我的觀點>

  1. 不論懷疑是任何狀況時,先做好一切的評估是蠻重要的. 如果不能確定是什麼症狀,其實也會無從下手去解決事情。文中有撥打1966去做評估和去看長照2.0能有什麼補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 日照中心,是一個很好也很棒的政策,讓家人白天得以喘息。但照護的問題一向都是在日照之外,晚上/假日這2天,悲劇也都在此刻發生比較多....

住宿型的機構,能讓患者有比較好的照顧,也讓家人有自己的生存和喘息空間,但一個月要花到五萬元,一年要60萬,以失智症餘命12年來看,至少要700萬。 

很多家境還不錯的人,不想把家人放到機構,想要多多伴陪他們,除了自己照護以外,還需要請到2個外藉看護 (請一個有時也顧不好),一個月花費10萬是跑不掉的,但這花費可能不是一般家庭做的到的,一年120萬,以失智症餘命12年來看,至少要1400萬。 

  1. 如果可能,一定要讓"理財"這件事越早開始越好,因為當你可以用的錢越多,你能選擇的方案也就越多。現在新聞也有報導,早期的失智症已開始有藥可以有效控制腦內蛋白質的沉澱,使得早期失智的時間得以延長 (早期的失智,患者的狀況和一般人不會差太多,甚至很多人都無法分辨的出來),但這個藥一年要150萬元。

以我自身的投資經驗,透過不斷的實驗和覆盤,投資要賺到年報酬率5%是很有可能的。再加上如果有先買失能保險(每個月能賠個幾萬那種),這樣至少在錢的方面壓力可以變的更小,讓照顧者有喘息的空間,也能保有一絲希望(有錢就能試試看最先進的醫療方案)。

一些想法供你們參考,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 以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作家P先生-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2025.07.18 阿茲海默症精準醫療!中山附醫啟動新療法 72歲男施打後狀況良好 https://tw.news.yahoo.com/%E9%98%BF%E8%8C%B2%E6%B5%B7%E9%BB%98%E7%97%87%E7%B2%BE%E6%BA%96%E9%86%AB%E7%99%82-%E4%B8%AD%E5%B1%B1%E9%99%84%E9%86%AB%E5%95%9F%E5%8B%95%E6%96%B0%E7%99%82%E6%B3%95-72%E6%AD%B2%E7%94%B7%E6%96%BD%E6%89%93%E5%BE%8C%E7%8B%80%E6%B3%81%E8%89%AF%E5%A5%BD-033454709.html
avatar-img
你好,我是作家P先生
19會員
87內容數
期許把自己的知識和人生經驗,透過簡單的文字,化為一道小小的光帶給大家光明 任何疑問,歡迎私訊討論
2025/07/12
大家好!我是作家P~ 展信愉快~ 美金/台幣本周來到29.11元. 看起來央行已經用力守著匯率大門,相當不錯。
Thumbnail
2025/07/12
大家好!我是作家P~ 展信愉快~ 美金/台幣本周來到29.11元. 看起來央行已經用力守著匯率大門,相當不錯。
Thumbnail
2025/07/05
大家好!我是作家P~ 展信愉快~ 本周是第27周,下半年正式展開了,上半年我們還沒做到的,下半年還可以加油一下 一起再努力吧!
Thumbnail
2025/07/05
大家好!我是作家P~ 展信愉快~ 本周是第27周,下半年正式展開了,上半年我們還沒做到的,下半年還可以加油一下 一起再努力吧!
Thumbnail
2025/06/28
大家好!我是作家P~ 展信愉快~ 時間真的快,已是第26周,不知不覺投資週報也寫了半年了,想想真不容易。 謝謝你們的觀看及支持~也給我自己鼓鼓掌~(拍手~) 台幣/美金本周來到29.06元. 一度還出現28的字頭 (這波資金行情,會到何時呢?)
2025/06/28
大家好!我是作家P~ 展信愉快~ 時間真的快,已是第26周,不知不覺投資週報也寫了半年了,想想真不容易。 謝謝你們的觀看及支持~也給我自己鼓鼓掌~(拍手~) 台幣/美金本周來到29.06元. 一度還出現28的字頭 (這波資金行情,會到何時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妳能想像再也無法和媽媽說貼心話、話家常嗎?這就是我現在的狀況。」佳佳話語透著無奈,「我能理解,只要想到得了失智症的親友未來會忘記我,我將成為他生命中的陌生人,我就很難過,妹妹說,她已經不是以前的媽媽了。但後來我試著用另外的心
Thumbnail
「妳能想像再也無法和媽媽說貼心話、話家常嗎?這就是我現在的狀況。」佳佳話語透著無奈,「我能理解,只要想到得了失智症的親友未來會忘記我,我將成為他生命中的陌生人,我就很難過,妹妹說,她已經不是以前的媽媽了。但後來我試著用另外的心
Thumbnail
我出生時,奶奶70歲,正是退休遊山玩水的日子; 我三歲時,奶奶73歲,正式接替我母親的照顧角色; 我七歲時,奶奶77歲,因我一句我會想你,拒絕了旅遊團,從此不再外出遊歷; 我畢業時,奶奶90歲,她終於鬆懈放下責任,記憶也一起放下。
Thumbnail
我出生時,奶奶70歲,正是退休遊山玩水的日子; 我三歲時,奶奶73歲,正式接替我母親的照顧角色; 我七歲時,奶奶77歲,因我一句我會想你,拒絕了旅遊團,從此不再外出遊歷; 我畢業時,奶奶90歲,她終於鬆懈放下責任,記憶也一起放下。
Thumbnail
八十歲吳奶奶罹患帕金森氏症,與行動不便的丈夫同住,家中雖然有外籍看護及管家照料生活起居,但外出就醫還是得依靠七十多歲的弟弟協助,每當需要回診或檢查,弟弟必須從桃園開車至台北市,帶著姐姐就醫。
Thumbnail
八十歲吳奶奶罹患帕金森氏症,與行動不便的丈夫同住,家中雖然有外籍看護及管家照料生活起居,但外出就醫還是得依靠七十多歲的弟弟協助,每當需要回診或檢查,弟弟必須從桃園開車至台北市,帶著姐姐就醫。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