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分子檢測技術中,PCR技術一直是核心手段,但近年來出現的qPCR讓「PCR vs qPCR」這個對比成為討論焦點。兩者在操作機制上相似,但qPCR多了即時偵測與定量功能,讓檢測結果不僅更快速,也更加精準,尤其在疾病即時監控或大規模樣本處理時,發揮極大效益。
進一步來說,當FET結合生物感測元件,就衍生出BIO-FET晶片這類平台,這種晶片把FET結構微縮化,搭配特定的生物辨識分子,可以做到病毒、DNA、蛋白質等分子的快速篩檢,這個優勢在於便於攜帶、反應快速,極具潛力推動居家檢測或遠距醫療服務。
而要讓這些感測器真正商品化與大量應用,就離不開半導體生物晶片這樣的整合設計,所謂的半導體生物晶片,就是把電子訊號讀取系統、生物識別模組、甚至資料傳輸系統整合在一個平台上,讓整個檢測流程模組化、標準化,不但減少操作誤差,也提高整體成本效益。
在這些晶片技術中,有一種特別受矚目的技術是SiNW晶片,也就是以矽奈米線為核心的晶片設計。這類晶片能偵測極微量的生物分子反應,靈敏度甚至比傳統技術高出好幾個數量級,並且由於奈米級的表面積可與大量分子同時反應,提升整體反應效率,是未來癌症早期偵測或環境病毒檢測的重要基礎。
當然,除了感測與訊號轉換之外,對於基因層級的解析需求也越來越高,奈米孔技術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突破。它以一個微小孔洞為通道,當DNA或RNA分子通過孔洞時會產生特定電流變化,藉由分析這些變化,就能還原原始基因序列。這種方法不但快速,而且能一次讀取長鏈序列,大幅簡化基因分析流程,降低成本,已被視為未來基因定序的重要主力。
綜合來看,整個生醫檢測領域正在走向更快速、精準與個人化的時代,這些創新不僅來自於生物技術本身,更是電子工程與奈米科技的深度合作結果,也逐步打破傳統實驗室對專業設備的依賴,讓檢測技術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與基層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