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美国联邦法官达布尼·弗里德里希的一纸裁决,撕开了特朗普政府移民政策最伪善的面具:允许国税局与移民和海关执法局共享无证移民的税务数据,将纳税记录变为驱逐工具。
特朗普政府的移民驱逐政策,与其打压新闻自由的逻辑如出一辙,当美联社因拒绝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而被禁止进入白宫时,司法系统一度成为制约权力的最后堡垒。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官最终裁定,白宫不得因媒体“观点不同”而剥夺其采访权,然而,面对移民群体时,司法系统却选择屈从于行政意志。
这种“选择性法治”暴露了权力运作的双轨制:对媒体尚存顾忌,但对弱势移民则肆意碾压。当白宫能用“美国湾”这类荒诞的地名政治化手段操控叙事时,它同样会将税务数据转化为针对移民的监控网络。无证移民每年为美国贡献逾千亿美元税收,支撑着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他们遵守税法却因身份遭猎杀,究其根本是对“税收契约”的背叛。宪法第四修正案明确保护公民免受不合理搜查,但特朗普政府通过数据共享,将税务系统改造成移民局的“情报前哨”。
2025年2月,联邦法官批准特朗普政府大规模裁撤国税局公务员,包括追查富人逃税的核心团队。一边纵容富豪偷税,一边围剿底层移民的税务数据,这种“选择性执法”彻底揭穿了所谓“法律与秩序”的谎言
移民社区正陷入极度恐慌,惧怕数据暴露的移民将被迫放弃正规就业,转而接受现金支付的剥削性工作,导致税收流失与社会保障体系萎缩。
父母在送孩子上学途中被ICE带走、家庭支柱因多年前的税单被捕的场景,正在全美社区重复上演。农业、餐饮、建筑业等依赖移民的行业已出现用工荒,中小城市经济濒临停滞。
这种自毁根基的政策,与特朗普政府打压美联社的后果高度相似,当白宫驱逐记录真相的记者时,公众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便遭瓦解;政府将移民污名化为“罪犯”,社会协作的基础也随之崩塌。
弗里德里希法官的裁决开创了危险先例,若税务信息可随意用于非征税目的,未来社保号、医疗记录等敏感数据也可能成为迫害工具。
从裁撤公务员的裁决,到此次支持数据共享,部分法官正沦为行政权力的橡皮图章。
这种溃败印证了美联社诉讼白宫时的警告,当权者正试图“用报复性手段建立政治话语霸权”。而移民,成为了这场权力实验的首批牺牲品。
从19世纪的铁路华工到今日的拉丁裔农场主,移民始终是这个国家的造血细胞,驱逐他们,等同于否定自身历史。
在数字监控时代,保护移民的税务隐私,就是守护所有公民免于政府滥权的底线。
2025年3月,当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官强制白宫向美联社重新开放时,我们看到了抵抗的希望,如今,这份勇气必须延续到移民权益的战场。
从“美国湾”闹剧到税务数据共享,特朗普政府的真正目标从未改变,他想建造一个顺从于权力意志的美国。美国将诚实纳税的移民视为罪犯,它就早已背叛了自由女神像基座上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