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2. 注釋
1. 穆王:周穆王,西周第六位君王。
2. 命:任命、授命。
3. 君牙:人名,周朝大臣,穆王所信任的賢臣。
4. 大司徒:周代官名,掌管民政、教化與土地規劃的重要職位。
5. 作《君牙》:編寫或記錄這次任命與訓誡的文辭,成為一篇典籍。
3. 白話文
周穆王任命君牙擔任大司徒,並作《君牙》這篇文書以記其命與教誨。
4. 總結
此句是《尚書·君牙》篇的篇首記載,簡要說明背景,即穆王任命君牙為大司徒,並對其有所訓示與期許。
啟示
古代重要官職的任命常伴隨訓誡與文書記錄,顯示制度嚴謹
大司徒職責重大,代表治理人民與教化之責
領導者對臣子的信任,需結合責任與期望
一、
1. 原文
王若曰:「嗚呼!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篤忠貞,服勞王家,厥有成績,紀于太常。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遺緒,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亂四方。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纘乃舊服。無忝祖考,弘敷五典,式和民則。爾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爾之中。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艱哉!思其艱以圖其易,民乃寧。嗚呼!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啟佑我後人,咸以正罔缺。爾惟敬明乃訓,用奉若于先王,對揚文、武之光命,追配于前人。」
2. 注釋
1. 君牙:穆王所任命的大臣。
2. 乃祖乃父:你的祖先和父親。
3. 世篤忠貞:世代忠誠堅貞。
4. 太常:官名,掌宗廟禮儀與史籍,此處指史籍記錄之處。
5. 小子:指周穆王自謙之詞。
6. 遺緒:留下的事業或傳統。
7. 心之憂危:內心的憂患與危機感。
8. 蹈虎尾,涉于春冰:比喻處境極其危險。
9. 股肱心膂:形容重要輔佐大臣,如手足與內臟一般不可或缺。
10. 舊服:舊日的職責、任務。
11. 無忝祖考:不辜負祖先。
12. 五典:治理人民的五種基本倫常教化。
13. 民則:人民的行為準則。
14. 克正:能夠端正自己。
15. 民心罔中,惟爾之中:人民沒有主心骨,要靠你的正直作為引導。
16. 怨咨:怨言與抱怨。
17. 厥惟艱哉:實在是艱難啊。
18. 文王謨、武王烈:文王的謀略,武王的功業。
19. 啟佑:開啟與保佑。
20. 對揚:表彰發揚。
21. 追配:追隨並配享。
3. 白話文
周王說:「唉!君牙啊,你的祖父和父親,世世代代都忠誠正直,辛勞為王室效力,留下卓著功績,早已記錄於太常。如今我這後代小子,繼承文王、武王、成王與康王的事業,也全仰賴像你這樣的忠臣來輔佐我治理天下。我心中常懷憂懼,如同踩到老虎尾巴,踏在春天的薄冰上那般危險。現在任命你為我的羽翼,作為我的手足與心腹,承繼你先人所任之職,務必不辱祖先,廣泛推行五常之教化,調和人民行為規範。
你自己能夠端正,才能使人民有正道可循。若你偏差,百姓也將無所依循。夏天熱而多雨,百姓就抱怨;冬天嚴寒,他們也抱怨。這實在艱難啊!要體會百姓的艱辛,方能設法使他們安定。啊!文王的謀略何等偉大,武王的功業何等輝煌!為我後人開創幸福,人人都應秉持正道不偏失。你要恭敬而明察教誨,奉行先王的志業,光大文武先王的德命,堪配先賢而不愧!」
4. 總結
此段是周穆王對君牙的訓誡與期許,表達對其祖輩忠誠的嘉許,並託付他作為輔佐國政的重要大臣。王告誡君牙,治國之責不易,當以民為本,繼承先王之道,慎重履職,不負先人與君命。
啟示
領導應以先人功業為榜樣,敬慎治民
官員的德行與正直關係到民心所向
治民需體恤其苦,並以德教引導
忠誠與傳承是穩定國政的重要基石
二、
1. 原文
王若曰:「君牙,乃惟由先正舊典時式,民之治亂在茲。率乃祖考之攸行,昭乃辟之有乂。」
2. 注釋
1. 王若曰:王說道。
2. 君牙:周穆王所任命的重臣。
3. 乃惟:你當要,只要。
4. 由:遵循、依據。
5. 先正:先代賢人、先王的賢臣。
6. 舊典時式:舊有的制度與法式。
7. 民之治亂在茲:人民的安定與混亂,就取決於此。
8. 率:遵循、效法。
9. 乃祖考:你的祖先。
10. 攸行:所實行的(政事、作風)。
11. 昭:顯明、表彰。
12. 辟之有乂:「辟」為君王或有治理才能的人;「有乂」意為有良好的治理。
3. 白話文
周王說:「君牙啊,你應當依循先賢舊有的典章制度與法則,因為百姓的安定或混亂,就決定於此。你要遵從祖先的行為榜樣,彰顯君主良好治理的德行。」
4. 總結
這段話強調治國應遵循先賢的法度與傳統,民心的穩定取決於制度與領導者的行為。效法祖先、尊重制度,才能帶來良好的治理。
啟示
治國須有法有據,應承繼先賢之法
民心安亂取決於領導者是否遵法行事
尊祖重道是政治穩定與文化傳承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