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有一個理論叫「螃蟹效應」(Crab Effect),把一隻螃蟹放到桶子裡,螃蟹馬上就能爬出來,把二十隻螃蟹一起放入桶子裡,螃蟹爭相恐後的結果就是鉗子互相牽絆,最後一隻也爬不出來,全部成為人類的桌上餚。把一個迷途知返的孩子視為一隻螃蟹,雖在逆境中,但是憑藉著過人的自制力,靠著自身的毅力爬出泥沼,重返正途。如果是一群迷途的孩子,在逆境裡互相牽絆,更在同儕擠壓下同流合污,無人能逃。
國中畢業後,小貝為了讓父母安心,選擇夜間部就讀,白天打工,晚上念書,九點下課,小貝一定跟校外人士去吃宵夜,再上山看夜景,搞到十一、二點才回家,進門時都跟爸媽說,留在學校圖書館看書,爸媽也總不疑有他。三年高職補校畢業後,小貝突然福至心靈,不僅跟外面的朋友斷了聯繫,自己也找了一間補習班乖乖念書,一年後考上專科學校,從此力爭上游,努力不懈,最後拿到博士學位,在大專院校任教。
回頭去看小貝的爸媽,一個在工廠做事,一個在養雞場打掃,兩個人賺的錢除了栽培孩子,救濟貧苦也是不遺餘力。小貝的媽媽說,「我們苦過,知道苦的滋味,雖然我們不是有錢人,但是給別人一口飯,這些我們做得到。」而小貝的爸爸則是憨厚孝順,對兄弟有情有義,鄰里有難,能幫則幫,從不推辭。經濟起色之後,小貝的媽媽更是豪捐數百萬福造弱勢和貧病家庭,而當時的小貝正好來到高職補校畢業。
老智者說,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因緣,有的善緣來得早,周邊都是貴人善知識,從小乖巧聽話貼心升學就業一路順風順水。有的孩子違緣來得早,上門的都是冤親債主,抽菸翹課吸毒飆車一樣漏不了。有時不是孩子故意叛逆不學好,而是他的因緣如此,不好的因緣成熟,就算親如父子,一樣無能為力。如果家教沒有偏失,孩子的行為卻極度偏差,在矯正孩子的言行之餘,也要努力行善積德,廣結善緣。
老智者總是強調,善去善返,惡去惡來,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懂事貼心,但是因緣不可強求,我們只能盡本份,以身作則,用好的德性來召喚孩子的善根。如果大人的福德圓滿,就算孩子逆緣纏身,有一天,也會在父母厚德庇蔭之下而迷途知返。小貝的父母誠懇老實善良孝順又有愛心,他們長年以身作則,強大的德性足以感召行為有偏的小貝棄暗投明、回頭是岸。
#以身作則
#福是做來的
#善良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