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一位年輕的工程師,從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加入了公司,一晃也在職場好幾年
平常不多話,工作表現也算穩定,不是特別出色,也沒出過什麼錯,是那種在辦公室裡會被歸類為「老鳥但安靜型」的存在
直到最近,我們才注意到他的變化
他開始頻繁地對電腦碎唸,有時口氣很重;也曾幾次在會議後,把滑鼠或筆重重丟到桌上,氣氛讓人尷尬
我們以為只是壓力大,畢竟最近部門任務繁重,因為專案的關係也加班不斷
但那一天,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他站起來,默默走向窗邊
我們辦公室在十八樓,他忽然大聲喊了一句:「我真的受夠了!」然後猛地打開窗戶,腳竟跨了出去,跨坐在窗台邊
那一刻,整個辦公室的人都慌了
有人衝過去拉住他,有人大叫、有人癱坐在椅子上
那畫面,就像電影裡的慢動作,但卻真實發生在我們眼前
他被反應快的同事們拉了下來,公司也同步緊急介入處理後續,還好沒有發生什麼事
但我們所有人都在問自己——怎麼會沒人早點看出來,他已經快撐不下去了?
🔍 反思一:一樣的壓力,為什麼是他崩潰?
這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一樣的專案,一樣的老闆、KPI,為什麼只有他選擇了這麼激烈的行動?
其實,問題往往不只是「工作壓力」而已,而是整個人的「生命壓力」正在合流:也許他有經濟負擔,也許家裡關係緊張,也許他本來就長期失眠、焦慮,只是他從來沒說
壓垮一個人的,往往不是最後一根稻草,而是早就積在心裡的千百斤石頭
🔍 反思二:不見得脆弱,只是缺乏支撐
他不是情緒化的人
事實上,我們都以為他「很能撐」
但也許正因為太能撐、太不說,他才讓自己一步步陷進黑洞而不自知
職場上最危險的,往往是那些「看起來沒事」、「總是撐得住」的人
🎯 我們能怎麼做?三個實用提醒:
- 不要忽略沉默者的異常
一個平常沉默的人,突然開始情緒起伏,這本身就是警訊 - 建立安全說話的空間
不是每個人都敢直接說「我快不行了」,但如果你主動問「最近還好嗎?我願意聽」,那也許就足夠了 - 別以為撐住=沒事
我們都習慣忽視自己、忍耐到底,但情緒不是敵人,它是身體的警報器。感受到壓力時,不是軟弱,是人該有的保護機制
當他站在窗邊,我們才發現,原來一個人會被什麼壓垮,從來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明顯」是我們對他太不了解,對心理健康太忽略
願我們在每個繁忙的職場裡,都能記得這句話:
「真正強大的人,不是撐到最後不倒下,而是知道什麼時候該求救。」

--歆語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