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奈川衝浪裏
為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裏」和出光美術館借展的「江戶名所圖屏風」而臨時衝了一趟嘉義,因為江戶名所圖屏風只展出到6/15,因為不確定這屏風在出光美術館究竟是不是常設展品,而且出光美術館從去年底開始休館整修,要到2030年才會重新開放,所以還是得把握機會先看先贏(?)。

江戶名所圖屏風
「江戶名所圖屏風」借自日本出光美術館,是日本的重要文化財之一,兩扇屏風各八面,總長將近一公尺,呈現了明曆大火(西元1657年)從上野到品川的城市風光,上面的人物超過兩千名,從遊玩到工作的人生百態。明曆三年的那場大火將整個江戶的2/3化為灰燼,被稱為世界三大火災之一。或許因為這樣,「江戶名所圖屏風」所留下的記錄就格外珍貴。

回家後認真比對圖冊,確認上圖這裏是日本橋。

「東海道五十三次之內」也是此次重點之一。在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在日本橋為起點的五街道沿途都設了宿場(單位為「次」),宿場有可供平民住宿的旅籠,宿場和宿場之間也有可供休憩的茶屋,如果要從江戶走東海道到京都,沿途就要經過五十三個宿場,因此稱為「五十三次」。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之內」就彷彿一張張旅行明信片般的呈現江戶時代東海道行旅紀實。

東海道十四 原
找資料的時候發現,也有現代人抱著思古之幽情而踏上追尋江戶時代東海道之路,而且似乎為數不少,有日本人也有台灣人(可能還有其他國家的人只是我沒看到資料)。最厲害的是,這些人是徒步旅行!從東京到京都,五百公里的路程,大約要花將近二十天完成。而且現在已經沒有江戶時代的宿點了,所以住宿的安排也會影響整個行程。有興趣的話可以找找這本「漫步東海道:宿場五十三次+京街道四次之旅」的二手書(中文版已絕版,我是直接買日文電子書),或許可以得到一些不同以往的景點建議。
最後隔天早上遇到彷彿歌川廣重所繪「大橋安宅驟雨」的傾盆大雨,一點也不想這麼應景啊~

大橋安宅驟雨
這幅畫的旁邊,還放了梵谷仿廣重的「雨中之橋」。同樣的題材和構圖用不同的技法呈現出來就有了不同的味道,非常有意思。

雨中之橋
故宮南院這個「江戶浮世之美」展覽展期到八月底,不過中間展品會有更換,建議可以打聽清楚想看的展品展期再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