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鬧鐘響起。我起身刷牙洗臉,迅速準備好出門上班。家裡離公司只有3.5公里,但在新竹,若不早點出門,恐怕還是會被塞車逼得遲到。為了8:30準時打卡,我得在7:45就抵達公司。
每天都如此準時,內心默默祈求今天的工作能順利些,最好別遇到什麼「辣薩咪阿」插手XD。然而,公司內部的氣氛卻比交通更讓人窒息——董事會分成三大派系,各派各擁其主,這樣的對立早已讓公司變得四分五裂。
業務部提出問題時,產品部卻總是互相推諉,沒有人願意真正負責,導致問題一再拖延,業績也跟著下滑。然而,員工似乎只在乎派系爭鬥,無人意識到這樣的內耗正讓整家公司走向深淵。或許,這正是多頭領導的天生缺陷吧!
正是這樣的職場氛圍,逐漸讓我產生了「無聲離職」的心態。坦白說,我很喜歡我的夥伴,也很欣賞我的主管。但每當專案執行時,那些所謂的「辣薩咪阿」(嗯,或者應該說是「辣薩咪阿們」XD),總會如期浮現,對我們的「小村莊」發起一波又一波的攻擊。
這些人通常職位不低,畢竟,能夠「溝通」得深得老闆喜愛可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令人頭疼的是,他們總能將簡單的小事無限複雜化,像是攜帶了某種黑洞產生器,一點點摩擦都能被放大成無法收拾的災難。
這種「無聲離職」的念頭,其實早就在我心裡盤旋多年。只是最近,剛步入婚姻的我,這種拉扯感變得特別劇烈。
已經30歲了,身為一個已婚、但尚未生子的女性,在職場上的身分變得格外尷尬而曖昧。總是在衡量,要不要先懷孕,撐到請完育嬰假再離職?還是應該先換個更穩定的工作,等生活步上正軌後再考慮生小孩?每一天、每一夜,這樣的思緒像背景雜音一樣揮之不去。看似正常生活著,內心其實早已疲憊不堪。而我的「無聲離職」方式,不是離開公司,而是從心裡離開。我不再對任何事生氣,不再對崩壞的制度憤怒。即使整個公司運作得四分五裂,我也學會抽離。只要薪水準時發、下班準時走,其它一概與我無關。
這樣的我,外表看起來平靜、理性,實際上早已默默為自己關上了某扇門。不是不努力,只是努力不下去。在這樣的年紀、這樣的階段,我開始明白“不是每個選擇都要轟轟烈烈,有時候,沉默就是最大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