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原諒自己,過去的錯誤都是學習。》
「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失敗也會讓人一蹶不振。如果你認為,失敗是因為你不行,就很難再爬起來;但,如果你認為,失敗只是一次體驗,讓自己修正瑕疵,好獲得之後的成功,那麼,你就會再爬起來,繼續往前。
這個道理淺顯易懂,然而,人類的自我保護機制,加上從小被灌輸的觀念,已經形成一種「慣性腦迴路」。許多人擁有的腦迴路是「負面腦迴路」,任何「失敗」的體驗,都會加強這個腦迴路,使它愈來愈堅固,於是,每一次「失敗」引來的都是下一次的失敗,而不是下一次的成功。在這種腦迴路中,勵志名言已經被改寫,成為「失敗是一蹶不振的開始。」但,人的內心都渴望成功,誰不希望過著成功、幸福、快樂的生活呢?如果你內心也如此希望,請分析一下自己:如何讓「失敗是一蹶不振的開始」的腦迴路,轉換成為「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腦迴路?
以下,查爾斯分享兩個轉換的關鍵。
轉換關鍵之一,是認知的轉換。把錯誤等於失敗的認知,轉換成錯誤等於學習的認知。「做錯」一件事,等於學到一次好經驗,而不等於自己很失敗。也許,自己從很小的時候,如果「做錯」某件事,就被別人說「你怎麼那麼笨」、「你怎麼那麼差」、「你怎麼學了那麼多次還學不會」,也許,從那個時候,大腦中有了「失敗腦迴路」,並且不斷加深加強,但,從現在開始,請改變認知:「做錯」某件事,等於「發現某種方法行不通」;「做錯」某件事不是自己失敗,而是自己學到了一個經驗。
轉換的另一個關鍵,是心態的轉換。對於自己「做錯」的事,不要心存愧疚,也不必攜帶毫無必要的罪惡感。請問:你一生之中,是否原諒過某個人的過錯?如果有,就請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應該原諒自己的過錯呢?你如何原諒了別人,也請比照辦理,原諒自己。原諒、寬恕別人,也原諒、寬恕自己,這是成功的心態。
有正確的認知,明白錯誤就是學習,而不等於失敗,同時保持正確的心態,原諒自己曾經的「失敗」,經常這麼做,負面腦迴路就會慢慢改變,被正向腦迴路所取代。腦迴路改變,就不會被別人情緒勒索,也不會自己勒索自己,生活也將會面向陽光,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AI示意圖:請原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