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個微風吹吻臉頰的下午,靜香與我約在咖啡館,我們學生時代就認識了,她還是跟以前的樣子都沒變,喝著一樣的拿鐵口味,但身邊的男人卻總一直在變,也許哈佛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身邊總不缺異性。
“我想要離婚”。每次見面,她的第一句話總讓人異想不到,“他可是當初你甩了我,奮不顧身的投向他的懷抱,理想的另一半”我不可思議的說,靜香回瞪我一眼接著說”結婚有了小孩,我把注意力放在小孩身上,他覺得我沒把他放第一位,也對我冷淡了” “嗯,我懂你的意思,當熱情不在,只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即使最親近的人也會忽略經營彼此的關係,甚至因為人性中的自戀心態,總希望對方順著自己,反而將婚姻推入深淵”,但何時你也變成,送修不如換新的比較快的思維,要知道若沒解決問題,就像換了職場,還是會再遇到相同的問題”,“我沒那麼笨”她笑著說,像銀鈴般的清脆悅耳,“只是跟李遠哲ㄧ樣,學者治國,夢想讓每人都能藉由學歷翻轉階級,卻不敵現實的骨感,學歷貶值,不但階級翻轉不了,薪資卻翻成負成長,我以為當我試著去改變達到對方的要求,對方也能同理的回饋給我,但現實卻狠狠打臉了我”
我試趣的安慰她“該不會他是逃避型依附人格,而你是不安全依附型人格吧”,她跳了起來“你怎麼知道,看來心理學你沒少讀”,“我又不是書呆子,我是實戰出來的好嗎”我逗她,“這都是床上練出來的功力”,她白了我一眼說“怎麼當初跟你在一起時,我都沒享受過丫”。
我正經的反問她“未來有何計畫?”,“解鈴人還需繫鈴人”她若有所思的接著說,手還不經意地用湯匙將奶泡一直攪伴著,彷彿要到撥雲見日,去無存菁才肯罷休“我會讓小孩勸他爸爸多關心媽媽,自己也把生活步調放慢,不再讓3c產品佔據我有限的注意力,也不再因社群媒體上過份修飾的美好去比較,而是專注在當下,試著去包容和理解對方的缺點”。
那天,我們把咖啡喝成無限續杯,當下時間彷彿靜止了一樣,夫妻,家人,最親近的人卻也可能是傷我們最深的人,甚至原生家庭的傷也會隔代複製的續演下去,變成輪迴與宿命,要如何跳脫,是我們每人都要做的功課,就如同我們都以為科技可以讓我們生活的更輕鬆,但卻是讓我們活的更緊張更焦慮,當我們以爲網路讓我們彌補了過往的資料不對稱,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資訊泛濫,選擇恐懼,詐騙與假象充斥,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存乎一心,若心不正,又或隨波逐流,成爲被輿論洗腦的工具,都不會讓我們生活獲得實質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