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Impressionism)是19世紀末在法國興起的一種藝術流派,對後來的現代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印象派顛覆了傳統學院派對於繪畫的要求,強調「瞬間的光影變化」與「主觀的感受」。

印象派畫風
一、印象派風格特徵:
- 光與色的描繪:
- 強調自然光的變化,以及光線對物體顏色的影響。
- 使用明亮、純淨的色彩,常以並列的筆觸來呈現色彩混合效果(而非事先調色)。
- 捕捉瞬間印象:
- 作品往往描繪日常生活中的瞬間場景,如街景、郊遊、舞會、海灘等。
- 對構圖、透視的講究讓位於「當下感受」。
- 戶外寫生(En plein air):
- 許多印象派畫家喜歡在戶外作畫,以捕捉真實自然的光線與氣氛。
- 鬆散筆觸與開放構圖:
- 筆觸明顯而自由,不刻意修飾細節。
- 構圖不拘泥中心主體,常見邊緣裁切、非對稱構圖。

二、知名印象派藝術家與代表作品:
1. 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
- 被視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 代表作:
- 《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印象派名稱的由來。
- 《睡蓮》(Water Lilies)系列:描繪莫內自家庭園池塘的光影與反射。
- 《魯昂大教堂》系列:同一建築在不同光線下的樣貌。
2. 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 擅長描繪人物,畫風柔美明亮。
- 代表作:
- 《煎餅磨坊的舞會》(Dance at Le Moulin de la Galette):描繪巴黎生活與光影效果。
- 《船上的午餐》(Luncheon of the Boating Party)
3.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
- 雖與印象派並列,但風格稍不同,專注於人物動態與構圖。
- 代表作:
- 《舞蹈課》(The Dance Class)
- 《粉紅舞者》(The Pink Dancers)
4.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
- 常描繪鄉村與都市風景,筆觸鬆散,色彩清新。
- 代表作:
- 《蒙馬特大道,午後的陽光》(Boulevard Montmartre, Afternoon Sunshine)
5. 貝爾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
- 女性印象派畫家,描繪女性生活場景。
- 代表作:
- 《搖籃》(The Cradle)
- 《夏日》(Summer's Day)
三、印象派的歷史意義:
- 印象派開啟了現代藝術的先河,強調「藝術家主觀感受」與「感官體驗」。
- 雖初期飽受批評,但後來成為藝術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為後續如後印象派、野獸派、抽象派等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