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生的一百種可能
這一章我想邀請你跟我一起思考:如果生活不再被時間卡住,不再被金錢限制,你會想嘗試什麼樣的生活?你是否願意打開心門,去迎接那人生的第一個、第二個、甚至第一百個可能?這不是一種奢望,而是一種選擇。而這本書的結尾,也許正是你人生另一個篇章的開始。
書名: 《不為錢而活,32歲那年我把自己FIRE了: 實現精神自由,擺脫金錢焦慮》
作者: 雪球滾滾。有著作權,侵害必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翻印。10-1 FIRE後的新願景
10-2 追求更多自由
當人們談論FIRE時,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金錢:存多少、投資什麼、幾歲可以離開職場。
但當真正踏上這條路,甚至走到FIRE的彼岸後,許多人才驚覺——這場旅程的終點,從來不是銀行帳戶上的數字,而是一種自由的狀態,一種與自己內在對話後的覺醒。
金錢只是工具,自由才是目的;而自由的本質,從來就不只是不用工作這麼簡單。
什麼是真正的自由?
是不用再早八晚五地打卡?
是不必再看主管臉色行事?
還是可以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節奏?
這些固然都是真實的外在解放,但當我們抽絲剝繭,會發現最深刻的自由,其實是內在的,是一種精神層次的鬆綁。
擺脫焦慮、擺脫比較、擺脫社會給予我們的各種預設期待。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念好書、找好工作、結婚買房,人生彷彿有一條既定的軌道,每一個人都像工廠的齒輪,照著既定程序旋轉。
FIRE挑戰的,是這個主流價值系統:我們開始質疑為什麼要等到六十五歲才可以活得像自己?
為什麼要在工作耗盡自己所有熱情之後,才有資格去旅行、去創作、去照顧健康、去愛?
當這樣的思維裂縫出現,就像一道陽光照進心靈的牢籠,讓我們意識到:自由不只是外在選項的增加,更是內在選擇權的重獲。
接下來我想談的不是投資報酬率,也不是如何算提早退休所需的本金,而是一種自由的哲學。
脫離社會建構的虛幻成功標準,回到自我存在的本源。
這是一場與自我對話的過程,也是一場精神上的旅程。在這條路上,你會發現原來真正重要的,不是世界怎麼看你,而是你是否知道自己為何而活。
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曾說:人類最深層的渴望,不是快樂,而是意義。
FIRE不只是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去享受快樂,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有機會去追尋屬於自己的意義。
也許是陪伴孩子長大,也許是行萬里路認識世界,也許是靜下心來寫書畫畫、學習與世界共處的節奏。
這些看似平凡的願望,其實正是我們在經濟體制下被剝奪的日常,而FIRE的真義,是一場奪回人生主控權的革命。
當你有了財務的底氣,就可以不再被恐懼牽著走;當你擁有時間的自主,就能不再為他人的日程燃燒自己。
而當你開始為自己而活,那就是一種真正的精神自由。
這並不是一蹴可幾的結果,而是一點一滴,從想清楚你要的是什麼開始。
自由從來都不是輕易得來的禮物,它需要你先放下很多,例如對成功的執念、對比較的執著、對世俗眼光的在意。
而你放下得越多,就越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FIRE是一扇門,打開它,走進去之後,才會發現那不是一條終點線,而是一條向內延伸的無限路徑。
請讓我邀請你一起,開始這段路。

2017,拍攝於北海道
2024年6月的某個週末下午,我像往常一樣,在熟悉的咖啡館寫稿。
突然手機跳出一則訊息:嘿! 你真的FIRE了嗎?
接著是第二則、第三則,連帶還有幾位媒體朋友私訊問我,要不要接受專訪。
彷彿我成了什麼神秘的解鎖者,提前破關了人生。
我一邊喝著放涼的拿鐵,一邊苦笑。
其實我只是個普通人,沒背景、沒富爸媽,畢業唸的還是被大家笑說賺不到錢的文科。
一個平凡的小資上班族,剛出社會月薪從三萬多起跳,逐步走過加班熬夜的辦公室人生,怎麼可能FIRE?
想知道背後的秘辛嗎?
請至下方連結完成登記,成功之後您將會收到邀請的email,請依照指示完成所有步驟即可加入讀者行列。
新書怎麼購買? 要如何獲得完整連載文章?
請看這篇QA幫助你找到答案:
免責聲明
- 創作者所發布之文章僅為財經時事議題、個人心得與經驗分享,並非任何形式的投資推介建議或分析意見與勸誘。請勿視為買賣個股、基金、ETF或其他任何投資之建議,獲利與損失均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 創作者將會盡可能查證確保文章的正確性,唯難言百分之百內容皆為正確,並無法保證文章資訊完全正確,並且資訊有可能因為時間或第三方變動而產生變化,讀者需多方查詢資訊並自行審慎評估。創作者並不擔保文章資訊與相關連結內容無誤,對資訊之錯誤與遺漏將不負任何責任。
- 創作者的相關文章有可能是合作業配、商業邀稿。創作者將不負責任何用戶與商家之間的交易。任何商品或服務相關問題,需直接與商家客服聯絡。創作者將不參與及協助任何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糾紛、爭議事件。
- 創作者保有對本平台所有收費方案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