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群組阿伯說喝木瓜葉治糖尿病!」
「Line傳來的影片說降壓藥吃多會洗腎!」 家裡的長輩,是不是天天被「親朋好友」和「神奇影片」牽著走? 你以為是關心,結果卻是一場場健康災難的開始。📲 為什麼「長輩群組」變成健康黑洞?
——資訊過剩,不等於資訊正確
1️⃣ 長輩更相信「熟人推薦」,不信專業醫師
- 親友口耳相傳的偏方、產品,對長輩有極高信任力
- 「那個鄰居吃了有效」
- 「朋友家阿姨用了改善」
- 醫師與醫療體系給的資訊反而:
- 太艱深聽不懂
- 感覺冷冰冰、不貼近生活
- 覺得醫院只是為了賣藥、賺錢
📌 熟人的故事,對長輩來說,比專業更有說服力
但這些故事,往往是缺乏醫學根據的「個案經驗」
2️⃣ 圖片、影片、語音,比專業文章更容易洗腦
- 長輩多透過Line、Facebook、YouTube接收資訊:
- 視覺衝擊強、影片語氣急迫
- 簡單標題如:「3招降血糖」「喝這個救你腎臟」
- 常見手法:
- 「醫生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 「藥廠不願意你知道的真相」
- 煽動長輩覺得「自己終於知道真相」
📌 專業知識來不及解釋,長輩就已經被聳動訊息帶走。
3️⃣ 「預防保健」被當成購物理由
- 群組常推銷:「預防勝於治療」當口號
- 引導長輩購買:
- 日本護肝靈
- 健康茶飲
- 降三高中藥包
- 神奇維他命C、薑黃膠囊
- 保健品被當成:
- 「預防疾病」的必需品
- 「可以不用看醫生」的護身符
- 「不吃就吃虧」的觀念錯誤
📌 長輩以為是在「未雨綢繆」,結果只是當了商人穩定金流的消費者。
4️⃣ 長輩不會驗證資訊真假
- 資訊識讀能力較差
- 沒有使用Google搜尋比對資訊的習慣
- 接收訊息後,直接相信並轉傳
- 缺乏「懷疑來源」「詢問專業」的意識
📌 長輩缺的不是求知心,而是「求知方法」。
❌ 被「長輩群組」資訊害慘的後果
——你以為只是聊天,實際上是健康危機的入口
1️⃣ 吃錯保健品,延誤真正治療
- 長輩常收到群組推薦:
- 神奇降血糖茶
- 「天然」降血壓藥包
- 護肝靈、薑黃膠囊
- 各種中草藥包
- 結果:
- 吃了這些「民間偏方」或「保健品」後自以為在治療
- 不再遵照醫師用藥或延後就醫
- 錯失黃金治療時機,病情惡化
📌 長輩以為在保健,其實是在錯過救命機會。
2️⃣ 停藥、減藥,病情直接失控
- 群組謠言如:
- 「降血壓藥會傷腎」
- 「降糖藥會洗腎」
- 「吃藥吃一輩子是被醫院騙」
- 長輩信了後:
- 私自減藥、停藥
- 改吃偏方、保健品
- 甚至完全不告訴家人
- 結果:
- 血壓失控→中風
- 血糖飆高→急診或併發症
- 送醫時家人才發現:長輩早已偷偷停藥
📌 錯信一次群組,就可能失去健康甚至生命。
3️⃣ 飲食控制錯誤,反讓健康失衡
- 群組傳謠言:「水果是毒」「不能喝牛奶」「一定要全素才能治三高」
- 長輩相信後:
- 禁止自己吃水果,缺乏維生素
- 拒絕蛋白質攝取,造成肌肉流失
- 長期只喝蔬菜湯,營養失衡
📌 結果不是病變好,而是身體更虛弱。
4️⃣ 花冤枉錢,卻買來傷害
- 保健品、茶包、中藥包,每個月花幾千到上萬元
- 這些錢原本可以用來:
- 購買真正需要的營養餐點
- 支付正規醫療
- 提升生活品質
- 錢花了、身體變差、醫師勸也不聽
- 長輩還會說:「反正吃天然的,沒壞處」
📌 保健消費變成慢性金錢流失,卻買不到健康。
🧠 Sandwich-Care 如何守護家庭,阻止資訊誤導?
- 專屬家庭健康管控
- 不論長輩聽到什麼偏方,先交給我們判斷適不適合
- 幫全家人統一「健康訊息出口」,避免多頭資訊
- 解析長輩拿到的影片與文章
- 幫你看懂:是實證醫療?還是內容行銷?
- 直接說明「適用對象」「是否可執行」
- 提供科學可行的「替代方案」
- 不硬否定偏方,而是給長輩能接受的專業行動選擇
- 家族共識建構
- 幫助家庭內部建立共識,不讓長輩獨斷處理健康問題
📣 結語:
長輩不是不懂醫療,而是資訊來源錯了。
長輩不是不重視健康,而是被商業資訊騙了。
Sandwich-Care 幫你當好家庭健康守門員,
把長輩從群組迷霧中拉回來,讓保健不再變成疾病的開始。
Sandwich-Care出書了喔!! <<0到60分鐘的生命接力:急救與急診的全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