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出書計畫,但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強、頭銜不夠偉、歷練還可累積,因此把零碎的想法、發表過的文章、演講的筆記、書摘、甚至金句先編纂成「出書計畫」系列文章,因為 Vocus 編輯器的單篇文章字數上限為 40,000 字,因此就分成多篇。
第一篇文章:
【出書計畫】我的人生九宮格 - 9 個 6 分法, 69 個故事, 96 句金句第二篇文章:
【Part II-2024/10/16 續】【出書計畫】我的人生九宮格 -9 個 6 分法,69 個故事,96 句金句
第三篇文章:
【Part III-2025/2/14 續】【出書計畫】我的人生九宮格 -9 個 6 分法,69 個故事,96 句金句
第四篇文章:
【Part VI-2025/6/25 續】【出書計畫】我的人生九宮格 -9 個 6 分法,69 個故事,96 句金句
這篇文章比較像是自我的對話、累積跟檢驗,只要有任何的貼文 / 素材 / 靈機一動的想法 / 讀書心得,都會更新這篇文章。說實在,不一定真的會出書,但我相信,一定有一些可以讓我跟你都會有的啟發。
第一章、大學教育教會我的 6 件事
第二章、職業生涯教會我的 6 件事
傾聽和提問的能力,是影響深遠的領導德性。出處:CEO 的哲學必修課~【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33】
對領導者而言,重要的不是「占上風」,而是「客觀上」正確。 至於哪些決策才正確,讓時間來揭曉。
出處:CEO 的哲學必修課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32】
--
「三八理論」:
上天公平的給了每個人每天24小時。
第一個 8 小時,大家都在工作;
第二個 8 小時,大家都在睡覺;
第三個 8 小時,你會幹什麼呢?
人與人的區別,其實主要是由第三個 8 小時造成的。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20】
--
這是她提離職後,我的第一次發文。
木已成舟,我們無力挽回,心情也沉澱了。
這可能就是一部分人(我不願意貼標籤說是「Z 世代」)提離職的方式--
「談話之前,就已經將自己的心上鎖,拒絕任何可能性。」
我不禁想:
想轉職的人,有沒有想過留下來?
提離職的人,為何去意如此死絕?
要離職的人,對於下一個雇主與環境,為何如此樂觀?
我自己也轉換工作好幾次,我也曾經是那個「沒想過留下來」、「去意如此死絕」、「對於下一個雇主與環境超級樂觀」的人。因為有過幾次這樣傻逼的錯讀及失敗轉職,我轉換身分,卸下主管身分,戴上「朋友」的帽子,提出客觀忠告及 100 個建議,卻得到「沒可能」、「不行」、「死絕」這些一點點空間都沒得談的回覆時,不上心,但覺得遺憾。
可笑的是,我才剛上了李河泉老師的《帶心管理學:降低離職率,創造高績效》線上課,以為自己獲益良多,還寫了篇 11,427 字的文章呢。
「人生沒有答案,你走到哪裡,哪裡就是答案。」
── 出處:《北野武的小智慧》
每個人的路,還是得自己走過;旁人的聲音,只能降躁,接著刪除。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43】
--
【給 22 或 24 歲將要進職場的你: 拋棄這 19 個學生思維,避免成為大人巨嬰】
1. 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2. 道德感太高,喜歡審判別人,非黑即白,看不透職場小人,看不起職場政治
3. 只做人不做事
4. 只做事不做人
5. 慕強文化:越優秀的人,越能取得資源,「謙虛」在職場世界不是美德
6. 以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穫,且時時精算、時時計較
7. 愛用「等級」去分人
8. 在學校,開會經常流於「討論」;在職場,開會的唯一目標是要「定案」
9. 商業世界的本質:交換思維、信任與契約關係
10. 在學校,你經常「製造」問題;在職場,你必須「解決」問題
11. 以為所有事都像考試那樣有個正確答案,人生都耗在尋找「正確」上而停滯不前,喜歡批判別人與自己的「不對」。現實是,很多事情沒有絕對好壞對錯
12. 玻璃心
13. 甚麼都好好好的濫好人
14. 像在學校一樣,做什麼事都只會埋頭苦幹、被動等待,只做好份內的事,不主動舉手,不主動提案
15. 一不開心就玉石俱焚,思想極端、行動猛烈
16. 在學校,你經常「信口開河」;在職場,你必須「說到做到」
17. 以為跟學校一樣,不會的東西總會有人教自己,不會主動尋求答案
18. 你以為你對別人客氣,別人就會對你客氣。現實是,人只會對強大的人客氣
19. 怨天尤人,永遠不看向自己,錯的永遠是別人
資料來源:
raymondhouch.com/raymo…
businessweekly.com.tw/caree…
adaymag.com/2024…
vocus.cc/artic…
--
【給 35 歲的徬徨工作人】劉潤:4 項必備能力
35 歲,要提供確定性的能力 -
1. 經驗豐富:應該去找誰、需要哪些資源、有哪些必要條件;容易在哪個環節出問題,會在哪個部門卡住、需要在哪個細節上承擔風險。
2. 人脈廣
3. 職業化程度高:不遲到、不早退,主動回報,分享新資訊
4. 技能熟練度高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18】
--
【他為了一群孩子拒接賈伯斯的電話,為什麼?】
矽谷最有名的企業教練 Bill Campbell,
曾指導賈伯斯、谷歌創辦人佩吉等知名企業家,
也是美式足球教練,
每星期二、四都要指導小孩。
所有人都知道,
這時候千萬不要打電話給他。
只有一個人不遵守規矩,
就是賈伯斯。
當賈伯斯來電時,
Campbell 會掏出手機,
給孩子們看是賈伯斯來電,
然後把手機放回口袋,
拒接賈伯斯的電話,
他讓孩子們知道 -
「在那個當下,
他們最重要、
團隊最重要。」
作為主管的你呢?
你如何讓團隊知道,
他們最重要?
(故事摘錄自《經理人月刊》,November 2021,頁 18)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17】
--
【1-ON-1 很難?主管必讀 3 技巧】
1. 縮小「認知落差」
只要不斷縮小主管和員工的「認知落差」,指導就算有效果。
指導後,可問部屬下一步打算怎麼做,如果他能回答出具體行動,就代表理解主管的話。
最適合施行 1-ON-1 的團隊規模是 7 人,再多會超過主管的負荷,可改由左右手執行。
2. 與其他主管交換經驗
3. 撰寫面談日誌
記錄「自己說了甚麼」、「部屬反映事項」、「部屬後來做了甚麼」等,並持續追蹤。
(摘錄自《經理人月刊》,November 2021,頁 33)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16】
--
放下控制。
生活中很多焦慮,來自於想要控制一切,但真正的力量在於接受不可控,專注可控。
👉 啟發:不要把精力浪費在無法改變的人或事,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做的。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15】
--
自我誠實與自我接納:
認清自己的恐懼、慣性與渴望,並允許自己「不完美但能成長」。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14】
--
生活的巨大改變,其實來自日常細微的選擇,例如更清楚地表達、建立界線、保持自律。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13】
--
期待別人理解你,不如學會自己理解自己。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12】
--
對別人的善意,不是因為他們值得,而是因為你選擇善良。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11】
--
時間會證明你做的事,而不是你說的話。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10】
--
提醒:別人怎麼想你,與你的人生無關。
思考:今天我能少在意誰的眼光?
--
等待別人的肯定,只會延遲自己的成長。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08】
--
你的能量,會吸引與你相似的人。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07】
--
真誠地說「我不知道」,也是一種勇氣。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06】
--
提醒:你不是你的情緒,你只是經歷它。
思考:此刻的情緒想告訴我什麼?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05】
--
【職場高手不說的 10 個加分秘密,6 有意思,8 最同意】
1:專注解決不抱怨
👉 職場中最容易引人反感的行為之一,就是習慣抱怨。
👉 主管更傾向於提拔能「解決問題」而非「放大問題」的員工。
2:保持專業距離
👉 Google 研究證實,高效團隊的核心是信任與尊重,而非小團體的排他文化。
👉 高手懂得在「和善」與「專業」之間拿捏分寸。
3:不依賴「表演性加班」
👉 過度加班反而可能被認為缺乏時間管理。
👉 真正的高手懂得用「準時完成高品質工作」贏得信任。
4:說話份量拿捏得宜
5:持續學習不被淘汰
6:不搶功也不推責
7:懂得向上管理
8:不讓情緒主宰
👉 高手懂得管理情緒,即使面對巨大壓力,依然保持冷靜理性,這種穩定性,正是高階管理層最看重的特質。
9:不畏挑戰與額外任務
10:避免只做表面功夫
(耶魯研究 / Bella 雜誌)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04】
--
【Cover Letter 6 件事】
• Cover Letter 是應徵文件之一,會跟隨履歷表、自傳、作品集一起遞交。主要目的在強化應徵者的背景資歷以及對職缺的高度興趣。
• 優質的 Cover Letter 跟履歷表高度互補,並能說服 HR 為何自己是該職缺的合適人選。
• 應徵時,如果是寄 Email 給雇主,則「求職信」(或「自我推薦信」)應作為 Email 的「內文」,並夾帶履歷表(或 / 加上自傳、作品集等)作為附檔。
• 如果是透過人力銀行應徵,則「求職信」(或「自我推薦信」)切忌不要使用範本,而應該精煉原本完整版的「求職信」。
• 「求職信」的重中之重是首兩段一定要跟該公司或該職缺產生強連結,例如:應徵 Levi’s,開頭不妨寫你對於牛仔褲有何癖好,衣櫃裡有幾條等等;又如:應徵喬山健身科技,開頭不妨寫你試用過他們家的跑步機,跟其他競品有何不同等。
• 「求職信」是履歷表的精華版(事實 / 數據等),又帶有一絲絲自傳的軟性訴求(故事 / 舉例 / 對話等)。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677】
--
【假性裸辭 - 5 個避免履歷上出現空窗期的作法】
從2009年7月到2025年1月的現在,我已經連續工作15.5年,轉職數次,但沒有一天中斷過,全都是無縫接軌。
看起來是這樣沒錯。事實上呢?
事實上我前前後後休息了135天,將近5個月,足夠重置自己、滿血復活了。
怎麼做到的?
無論是履歷表的註記或Linkedln的欄位,其實都只有到工作年「月」這個單位,這給予了職場工作者一個彈性空間,可以技術性避免職涯轉換的空窗期,5個方法是:
● 轉職前,提前、規劃性地累積特休。
● 理性地與原雇主溝通離職日,特別在尚無下家時,更須儘量爭取延後離職日。
● 儘量與新雇主溝通延緩到職日,好的雇主,理論上是可以溝通。如果他霸道,等你入職後,他只會更霸道。
● 計劃性地規劃X月初從原公司離職、X+1月底入職新公司,這樣等於有60天的過渡期,不管是要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休眠式耍廢」,都很好運用。
● 擅用農曆年前後轉換。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674】
--
【部屬出國,主管 Carry;輪你出國,他們當責】
跟同事 1-1 的時候,
我經常說,
主管的「功用」,
是幫 Team-Member 定方向、找資源、解問題以及顧前後。
而部屬年休出國玩耍的時候,
是主管展現是否真的有「顧前後」的機會。
每當 Team-Member 出國,
雖然都會開過渡時期的交接會議,
並指定代理人,
但我也會儘量站出來,
Cover 東、Cover 西;
Carry 甲、Carry 乙,
能幹掉一個是一個。
我希望當他回到崗位的第一天,
等著他的,
不是多如牛毛、狗毛蒜皮的瑣事,
而是需要他承先啟後、一展長才的任務。
因為,
我也希望自己特休時,
可以專心放鬆、充電。
這是一個向下管理的態度,
也是務必展現出來的行為。
更重要的是,
要讓休假中的同事專心放假,
我會在他出發前說:
「若不是天塌下來的事情,
不會在群組標記你,
請好好享受假期。」
他在國外時,
若還在群組發訊息,
只要不是天塌下來的事情,
我會回答:
「請好好享受假期,
不急,
回來再說。」
每次當部屬出國,
作為主管,
都能挺身 Carry 時;
輪你出國,
他們也能當責,
讓你高枕無憂,
認真享受長灘島的麵粉沙、神戶的牛排、或冰島的極光。
--
【人間不值得?那職場怎麼可能值得?】
李誕說:「人間不值得?」那職場呢?
時序已入 Q3 末,再沒幾個月又要見真章。除了自己的考績外,當然也希望幫夥伴們爭取一些。
最近陸陸續續跟同事面談,一直有固定 1.5 個月跟 Team-Member 1-1 的習慣,但無論此前的 1-1 如何掏心掏肺、裸裎相見,每年年末的績效考核面談,總是特別困難。
這其中的困難,並無任何是非對錯,更無應得不應得,主要在於:
▍ 公司不是我開的,我能幫同事爭取,但只能零承諾;
▍ 公司單位多,每一個人都得跟一坨人競爭,分高下;
▍ 同事年資、能力、個性、需求各有不同,溝通本身不難,但要真的完全 Meet 到每個人的甜蜜點,更加複雜。
正因如此,看到「劉潤公眾號」的〔翻譯員工離職談話〕這篇文時頗有感觸,茲摘要如下,也提醒自己:
▍ 當員工告訴你,我想離職、我累了的時候,背後的原因很複雜,是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的。這種累不是因為工作累,真實的原因是:不值得。
▍ 別等員工離職了,才懂真正的原因。
▍ 阻止人才離開,最好的方法,是不要讓他們開口。他們一開口,基本上就無法挽回了。
▍ 員工離職原因一籮筐:日常工作沒有回饋、公司決策混亂、朝令夕改、對人不對事、無效會議太多,各種形式、向上級溝通不順暢、領導管理風格喜怒無常、無法適應直屬上級的管理風格、沒有晉升和發展空間、成長性太低、錢沒給夠、心委屈,產業發展前景不明朗等。
▍ 當一個人說自己太累的時候,他通常不是因為某件事或某個人,而是過往所有「情緒的積壓」,在一個時間點被某個因素觸發,然後就爆發了,這些情緒的積壓來自於日常。在這之前,員工發出過無數次求救訊號,但都被組織管理者拒絕了。
▍ 真誠的提問、認真的傾聽,如果員工覺得你值得信賴,一定會坦誠相待的。
▍ 金錢,總是會流向安全的地方;人才,總是會流向被尊重的地方。
資料來源:〔員工離職理由是「想休息一段時間」,為什麼是公司的大警訊〕,商業周刊、原文 劉潤 著
--
【〔批評不傷感情!主管必知的5次讚美黃金回饋法〕文章摘要】
▌讚美和批評的魔法比例 = 5:1。心理學家暨伴侶關係專家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深入研究了伴侶關係成功的因素。他指出,若要讓你的伴侶認為你提出了均衡的正面性與指正性回饋,你每講一項負面評語,便需要提出5項正面評語,高特曼稱之為「魔法比例」(magic ratio)。
▌一項針對7000多名主管的調查發現,37%的主管會迴避提供正面回饋。然而,研究證實,得到正面回饋的人,生產力提高了12.5%,獲利上升8.9%,離職率則降低14.9%。
▌69%的員工表示,當他們的努力獲得認同,會更加賣力。
▌神經科學已證明,得到讚美會觸發大腦中令人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多巴胺」。
▌重新安排回饋比例的3個方法
1. 5:1的比例。每給出1項指正性回饋,就要給予5項正面回饋。當我們長時間持續提供大量精心措辭的正面回饋,員工就更容易接受批評。
2. 專注於正面回饋,而非讚美。讚美是為行動鼓掌,而正面回饋亦認同他們行動的重要效果。
3. 養成習慣。每個星期五,空出5分鐘來檢討這一週。誰值得一份正面回饋,而你尚未告訴他們?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00】
--
黃仁勳說:
▍贏就對了。跑得快的人,可以占領所有地盤。
▍第二名是誰?第二名是,「頭號輸家」。
▍任務才是老闆。
▍我會依照主題搜尋 Email,掌握前線變化,「我想在訊號很微弱時就攔截它們。」我每天閱讀 100 封郵件,假日更多。
▍我們再 30 天就要倒閉了。
▍輝達成功的秘訣?無非「純粹的意志力」。
▍我不知道有哪個非常成功的人,會只把工作視為工作,會說「工作只是工作罷了,」然後 5 點一到,就下班回家。一個成功不凡的人,必須對工作到了著魔的程度。
▍如果你想向前衝,就不要在內部政治上浪費時間。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97】
--
管理者的五大底層能力-
目標與策略能力:設定明確方向,讓團隊理解優先順序。
組織與流程能力:建立可複製的工作流程,降低個人依賴。
授權與培養能力:把事情交給合適的人,培養接班梯隊。
溝通與影響力能力:有效傳遞訊息,影響上下游。
自我管理與反思能力:保持學習與成長,帶領團隊持續進化。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92】
--
《底層邏輯2》語錄:
「在不確定的世界裡,正確不是目標,提升勝率才是目標。」
「第一性原理,要求你敢於質疑一切,追溯到事物的最底層。」
「複雜問題的答案,往往來自於極簡的底層規律。」
「別用蠻力,學會找到能夠放大的槓桿。」
「你不是被淘汰,而是沒有選擇進化。」
「短期看運氣,長期看複利。」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沒有風險,而是具備承受風險後繼續前進的能力。」
「迭代進化不是一次性突破,而是不斷地從錯誤中學習。」
「資源有限的時候,把資源集中在複利項目上。」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能否持續進化。」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87】
--
《底層邏輯2》
1. 複雜世界中的簡單規律
面對資訊爆炸與多變環境,與其追求更多資訊,不如找到能解釋現象的底層規律。
2. 第一性原理
不依賴既有假設,而是追問「為什麼」,直到找到最根本的答案,再往上構建新的解法。
3. 機率思維
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決策不是「對 / 錯」二元,而是「提升勝算」的過程。
4. 槓桿效應
學會用資源、關係、工具放大自己的影響力,而不是一味靠蠻力。
5. 迭代進化
世界永遠在進化,個人與組織若停滯,就會被淘汰。持續小步快跑、快速試錯才是生存之道。
6. 複利與長期主義
一次努力不重要,能不能持續才是核心。能長期複利的東西才值得投入:健康、知識、人脈、信任。
7. 反脆弱心態
世界不可避免會有衝擊,不要追求「避免風險」,而是培養「遇到波動反而更強」的能力。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86】
--
劉潤:
「價值比價格更重要。」
「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會立刻見效,但會在未來回報。」
「沒有複利思維的人,永遠在追逐短期利益。」
「努力是必須的,但努力一定要放對地方。」
「人生就是不斷建立正確的模型,並根據反饋調整。」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85】
--
劉潤,《底層邏輯》:
「我們在試圖洞察萬物時,心裡一定要裝著滯後效應,懂得給萬事萬物加上時間軸。」
──提醒我們在分析事務時,不能忽略時間的延遲與演變。
「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求之於勢,是尋找戰略勢能…不責於人,是把正確的人放在正確的位置上進行賦能…」
──用於組織管理時非常實用,強調環境與人員配置的重要性。
「普通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
──告訴我們要提升層級,從結果導向進階到系統建構思維。
「總是當老好人,容易被欺負…你的善良,應該有點兒‘鋒芒’。」
──提醒職場人,善良與堅定可以兼得。
「當你能提供真正的價值時,就不會有人向你開口要錢…你能提供的價值,比錢重要得多。」
──在商業談判與職涯建立中,都十分實用。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84】
--
▌「在一個普遍缺乏真正長遠眼光的時代,市場將會豐厚地回報那些願意並能夠採取這種前瞻性視野的人。」
▌Sam Altman 以前超討厭任何批評,會積極躲避。但現在呢,他會盡量先假設別人的批評是對的,好好聽進去,然後再決定要不要去調整。
▌「尋找真相雖然很難,有時候還會有點痛苦,但這正是讓『自信』和『自大之間劃清界線的關鍵。」
▌你最好學會溝通──特別是「寫作」溝通。你自己的想法要夠清楚,然後再用簡單、直接的語言表達。這樣別人才能聽懂你在說什麼。
▌Sam Altman 認為,大部分的人常把風險想得太可怕,卻把成功可能帶來的好處想得太小了。
▌「盡量讓自己的生活簡單一點,有彈性一點,不要有太多沉重的包袱,這樣就能更容易去冒險,追逐有意義的機會。」
▌「找到正確的方向並努力,遠比埋頭苦幹更多小時來得重要。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卻將寶貴的時間,耗費在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
▌「一旦你鎖定了正確的方向,就應該毫無保留、勢如破竹地迅速完成那幾項核心要務。因為,我從未見過一個步履蹣跚、卻能獲得巨大成功的人。」
(出處:瓦基 / 〈 深讀 Sam Altman 的 13 個成功法則〉)
--
隧道效應(Tunnel Effect):「指進入隧道後,只看見眼前的一道窄光,而無法看清周圍的其他事物。」
後來引申出新的涵義,泛指當人們身處壓力或面對各類難題時,就只會專注於迫在眉睫的問題或任務上,視野將如同身處隧道般狹隘,無法顧及全局而做出不理想的決策。
隧道效應除了使人決策失利,更糟糕的是長期影響人們的身心狀態。在漆黑的隧道中待久了,一直走不到出口,就會讓人產生恐懼、徬徨及無助感,認為努力似乎沒有回報,最後興起放棄的念頭。
隧道效應的啟示:只顧得了現在,卻看不見未來
隧道效應的根本原因來自各種面向的「匱乏」,例如時間、金錢、或人際關係。匱乏並非只有壞處,有時會帶來短暫的聚焦紅利,例如在滿手專案的情況下,壓力很可能促使你熬夜趕出隔天重要的簡報。
但是儘管隧道效應能讓你聚焦於處理眼前的難題,卻很可能在無形中,讓你的視野與認知變得窄化,忽略了更佳的長遠選項,自此陷入不斷匱乏的惡性循環。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工作人時常會有窮忙的感覺,甚至許多社會底層族群,會不斷陷入貧窮世襲的輪迴。因為當人不斷忙著工作餬口,卻看不見盡頭時,就容易為了擺脫疲累感,決定先滿足於眼前的享受,例如滿足煙癮、藥癮,甚至是毒癮。
像是印度的拾荒者,明明只需30美元就能買一台手推車協助工作,但大部分的拾荒者卻傾向每月花5~10美元租賃,儘管他們知道買手推車是最划算的做法,仍舊無法做到。
換言之,在個人端,受隧道效應的影響,包括生活水平停滯,以及限縮了職涯成長的可能性;至於管理端,則很可能為達成短期的業績,而忽略長期營運,造成企業體制逐漸走下坡,最後甚至倒閉。
--
無法打動人心的事情,不要白費力氣。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83】
--
創作你的價值主張
(1) 我們的.....
(2) 能協助.....
(3) 他們想.....
(4) 做法是.....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82】
--
「現在是你的當打之年,現在是你的黃金年華,不要等。」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81】
--
創意創新的管理模式
(1) 設置創新長
(2) 點子資料庫
(3) 經常性檢核
(4) 英雄提案法
(5) 公開性表揚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80】
--
1972年12月29日,東方航空四○一號班機墜毀在佛羅里達州的沼澤地國家公園,造成一百多名乘客死亡。這是廣體客機(wide-body aircraft)的首次墜毀,也是美國史上傷亡最慘重的空難。調查員後來震驚地發現,在所有足以致命的做法上,飛機始終完美地運作。所以,是哪裡出了差錯?
洛克希德噴射機(Lockheed jet)已經準備降落,此時副駕駛亞伯特.史塔克迪爾(Albert Stockstill)注意到起落架的指示燈(一盞示意前起落架是否鎖定的小綠燈)沒亮。但前起落架是鎖定收起的;因此問題出在指示燈,而不是起落架的功能。然而,當駕駛們高度專注在起落架的指示燈上時,卻沒注意到自動駕駛已經解除了,直到為時已晚。換句話說,前起落架並未導致這場災難。機組員忽略了更大的問題——飛機的高度才是罪魁禍首。
--《少,但是更好》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58】
在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經典寓言小說《動物農莊》(Animal Farm)中,我們認識了虛構的角色——馬兒「拳擊手」(Boxer the horse)。牠被描述得既忠實又堅強。面對每一次挫折和每一個難題,牠的回答總是:「我會更努力地工作。」牠在最悲慘的境遇下仍忠於自己的人生觀,直到積勞成疾被送進老弱家畜屠宰場為止。牠是一個悲劇人物:儘管有良善的意圖,但牠不斷增加的努力,實際上卻使農莊裡的不平等和各種問題更形惡化。
我們的作風,是不是有點像拳擊手呢?挫折是不是往往只會增強我們工作更久、更努力的決心呢?我們有時是不是也對每一個挑戰回答「好,我還可以再接下這個」呢?畢竟,我們從小就一直被教導,辛勤工作是產生結果的關鍵,而我們許多人也一直因為自己的生產力,以及使勁完成這個世界拋給我們的每一個任務或挑戰的能力,而獲得充分的獎賞。然而,對很能幹又已經很努力工作的人而言,努力工作的價值有沒有有限度呢?會不會有一種情況是做得更多卻不會產生更多成果呢?
--《少,但是更好》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57】
想要擁抱專注主義的精髓,我們必須以三個核心真理來取代這些錯誤的假設;它們分別是:「我選擇這麼做」、「只有少數事情真正要緊」、以及「我可以做任何事情,但不是每件事情」。這些真理能把我們從不必要的牽絆中喚醒,使我們自由地追求真正要緊的事,並讓我們得以達成最高程度的貢獻。
--《少,但是更好》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56】
專注在「少數關鍵」而不是「眾多瑣碎」
80/20 法則的延伸:大部分的成果來自少部分的努力,關鍵是辨識並放大那少數的努力。
--《少,但是更好》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55】
「如果你不替自己的人生做選擇,別人就會替你選。」--《少,但是更好》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54】
優先順序(Priority)本來就是單數
過去「priority」指的是唯一的最重要的事,後來才被誤用成「priorities」。真正的精要思維,是要找到此刻唯一最重要的事。
--《少,但是更好》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53】
--
1. 「你的大腦是用來創意的,不是用來記事情的。」
(Your mind is for having ideas, not holding them.)
2. 「不確定性會耗盡能量,而清晰的下一步行動能釋放能量。」
3. 「最可靠的效率,不是來自衝動行為,而是來自系統化的行動管理。」
4. 「壓力來自你說過卻還沒做到的承諾。」
5. 「唯一能信任的大腦,是外化在可靠系統中的大腦。」
(出處:《搞定》(Getting Things Done, GTD)一書)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43】
--
魏哲家:
「知道自己的能耐,是第一步。千萬不要忘了我是誰。」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15】
--
近身學習、價值不菲的「零售流通業小學堂」又一課_Sep. 23, 2014:
*員工激勵案的制定,應該要讓被激勵的員工容易計算(註:他才知道如何努力)。
*「併崗/共崗」:一個多工的人才能cover多樣工作。且若其擁有的技能愈多,也可考慮給予更多薪水。
*服務顧客的基本方針──「Q、S、C+v」=Quality:品質+Service: 服務+Cleanliness: 清潔+Value: 價值。
*服務三大訴求──FAT=Fast: 迅速、Accurate: 正確、Friendly: 親切。
*做生意,天氣不好不是藉口。無論是颱風、暴雨、熱浪,若客人不出門,換我們出門做生意(如外送公司行號、餐會等)。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34】
--
《平凡的榮耀》(大陸職場劇,由趙又廷、白敬亭主演)16 個職場金句:
1. 「我們不是為了改變世界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可能有改變世界的機會。」
-表現出職場人面對現實與理想的掙扎,強調努力本身的價值。
2. 「別人看你是不是塊料,關鍵在你能不能證明自己是塊料。」
-呼應劇中菜鳥孫弈秋的成長歷程,提醒人要主動爭取與證明,不只是等待被看見。
3. 「能力不夠,可以學;態度不對,就沒得救。」
-點出職場最根本的核心不是聰明與否,而是是否願意學習與改變。
4. 「一個人最怕的,不是沒人帶,而是自己放棄學。」
-體現「主動學習」的重要,也是對年輕職場人的勉勵。
5. 「你可以不聰明,但不能不用心。」
-強調努力與細節在職場中的價值。
6. 「不要把『我盡力了』當作失敗的藉口。」
-直指職場中「責任感」與「成果導向」的文化差異與核心價值。
7. 「職場不是學校,沒有人有義務教你。」
-寫實地點出職場環境的冷酷,提醒年輕人必須快速成長與自我驅動。
8. 「所有的困難都不是問題,而是你的機會。」
-將挫折與危機轉化為成長的契機,是全劇一大核心思想。
9. 「在職場上,情緒價值和業務價值一樣重要。」
-提醒我們職場不只拼KPI,溝通、情緒管理、團隊合作同樣關鍵。
10. 「很多時候你以為的能力,其實只是習慣。」
-鼓勵觀眾跳出舒適圈,重新審視自己是不是只是「重複機械性地完成任務」,而非真正成長。
11. “未到終局,焉知生死。”
12. “如果不是想要證明自己,我為什麼要出生在這個世界上?”
13. “在任何博弈之中,都不要將主動權讓給對手。”
14. “人生就像是一場馬拉松,我們得從長計議。”
15. “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人,但是我堅信每一個都有他存在的價值。”
16. “在職場中,没有人有義務去喜歡你。”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559】
--
「光是站在這裡對我來說就已經是超乎現實的事情了。老實說,在我幾年前開始上戲劇課時,我沒有想過我有一天會來美國,甚至是出現在這裡。但我想今晚證明了,如果好好地聆聽並且專注在一件事情,踏出舒適圈也可以達成生活上任何的成就,三年前我什麼都不是,但我現在在這裡,一切都有可能。」
Owen Copper,《混沌少年時 Adolescence》,艾美獎史上最年輕男配角得主
--
Yves Morieux 與 Peter Tollman 的《Six Simple Rules: How to Manage Complexity without Getting Complicated》的 6 個簡單規則:
1. 了解員工在做什麼
走進現場,親眼看到真實工作與動機。
2. 強化整合者
協調與拆除條塊組織,給予權限與資源。
3. 增加權力的總量
讓更多人能創造影響,而非僅靠主管。
4. 增加互惠性
設計制度讓部門彼此依賴與合作。
5. 擴大未來的產出
把未來成果拉近到現在,立即看到回饋。
6. 讓組織承擔責任
由真正做事的人承擔責任與決策。
這六條規則的核心思想是:不要用複雜的流程解決複雜問題,而是透過授權、合作與簡化,讓組織真正運轉。
--
Satya Nadella 帶領微軟完成文化轉型,核心就是從 「無所不知」(Know-it-all) 轉向 「無所不學」(Learn-it-all)。
過去微軟內部充斥傲慢與內耗,每個人都想證明自己最聰明,反而扼殺創新。
Nadella 引用 Carol Dweck 的「成長型心態」:不再炫耀知識,而是保持謙卑與好奇,不斷學習。
這推動了跨部門合作、擁抱開放原始碼與雲端發展,讓微軟重拾創新與活力。
對個人職涯啟示是:優勢不在於知道多少,而在於願意學更多。
--
Satya Nadella 2014 年接任微軟 CEO 後提出的新版使命宣言:
“To empower every person and every organisation on the planet to achieve more.”
「賦能地球上每一個人與每一個組織,讓他們能夠成就更多。」
重點:
1. 關鍵字 Empower(賦能)
微軟不再只是「提供軟體工具」,而是希望成為推動力,幫助人們和組織發揮潛力:
從「技術導向」變為「以人與使用者價值為核心」。
2. Every person, every organisation(普及性與包容性)
不再鎖定特定客戶群(如企業 IT 部門),而是涵蓋個人、學校、醫療、政府、各行各業,彰顯全球性願景。
3. Achieve more(成就更多)
不強調「微軟自己要做到什麼」,而是讓使用者「借助微軟的工具去成就」。
例如 Office 365、Azure、Teams、Copilot AI,都是讓人工作與協作更高效的手段。
4. 轉型意涵
新使命以「人與組織的潛能」為中心,象徵從「賣產品」走向「提供平台與生態系」。
--
對領導者而言,重要的不是「占上風」,而是「客觀上」正確。 至於哪些決策才正確,讓時間來揭曉。
出處:CEO 的哲學必修課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32】
--
其餘更多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真正的力量在於接受不可控,專注可控──《轉念之年:讓人生豁然開朗的 365 篇生命解答》
【設計不是技術,而是思維 ── 我如何從過往落地實踐的經驗,與金馬跟金曲視覺設計統籌的這堂課大力碰撞】,並刊登於天下學習
【蔡康永 37 個經典金句,第 24 句道破心事;第 33 句靈魂爆擊】
【從閱讀空氣到溝通影響力——我在謝馨慧老師《閱讀空氣+洞察人心的溝通課》中學到的 9 件事】,刊登於天下學習
【吉本芭娜娜 59 個經典金句,第 4 句令人破防,第 6 句我記得整整 20 年,第 42 句觸觸觸!】
漂亮飯、來都來了、歲月靜好、不明覺厲......演講時可以勾起聽覺神經的 39 個「漂亮話」
「如果你不替自己的人生做選擇,別人就會替你選。」--《少,但是更好》
交辦時要清楚說明:目標、期限、資源、標準--《普通主管才是最強主管》
讓你的表達不再散亂:賈伯斯最愛用也用得超神的黃金溝通法--「三重點法則」
「行為之下是感受,感受之下是需要,當需要被理解,我們就能自由。」--薩提爾《自我覺察練習》讓人腦洞大開
專注力是稀缺資源。透視《麥肯錫瞬間專注技巧》,看看頂尖顧問如何成功
劉潤:「正確不是目標,提升勝率才是目標;商業的本質,永遠是交換價值和建立信任。」
我對時間吶喊,她卻靜默不語─與時間的對話,只變成一句獨白:「塞滿行程,不等於過好人生。」
每一個瞬間,都可能變成一個故事。寫出來,讓《無界文字力》爆發吧!
《蔡康永的情商課》:「真正的強大,不是你能傷害誰,而是沒有人能隨便傷害你。」
史蒂夫・賈伯斯:「人們在你展示給他們之前,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Stephen Curry:「高低起伏都重要。除了勝利時刻,挫折、懷疑、自我懷疑、受傷,也讓成功更立體。」
「你和世界較勁,世界贏了;你和自己較勁,你輸了。」--費勇的 20 個金句選
Henry Ford:「無論你相信自己能,或相信自己不能,你都是對的。」--顯化是邪教?還是正道?
《納瓦爾寶典》:「與值得的人一起玩長期遊戲;用腦袋賺錢,而不是用時間。」
窮忙非忙!《不再忙到崩潰!高效率工作者的思維整理》--「忙碌不是勳章,而是提醒你沒有好好管理自己。」
從碎片到全貌:《完形心理學》教會我的那幾件事,自此翻轉我的職涯
第三章、求職換工教會我的 6 件事
月暈效應(Halo Effect),又稱光環效應,是一種認知偏誤,指個人會根據對某人的第一印象或片面資訊,對其整體能力或特質產生以偏概全的判斷,可能過度高估或低估其能力。
這種效應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 桑代克(Edward Thorndike)於1920年代提出,並被廣泛應用於心理學、社會學和行銷等領域。
一、月暈效應的成因
1. 認知偏誤: 人類大腦傾向於簡化複雜的資訊,將單一特質視為整體印象的代表,形成一種快速判斷的捷徑。
2. 第一印象的影響: 當一個人給予正面或負面的第一印象時,這份印象會像「光環」一樣,影響對其後續行為和特質的解讀。
3. 情感和價值觀的投射: 個人可能會將自己的喜好、價值觀投射到被評價的對象上,導致評價不公。
二、月暈效應的表現形式
1. 正面月暈: 對某人某項優點(如外貌、學歷、親和力)的正面評價,進而推論其在其他方面也同樣優秀。
2. 負面月暈(尖角效應): 對某人某項缺點(如儀表不整)的負面印象,繼而推斷其在其他方面也能力不足。
三、月暈效應的影響
1. 評價偏差:: 造成對他人能力的誤判,影響人事決策和人際關係。
2. 刻板印象形成:: 容易被外在特質所左右,產生不符合事實的刻板印象。
3. 行銷與廣告:: 透過名人代言或品牌形象建立正面印象,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購買慾望。
四、如何避免月暈效應
1. 保持客觀: 盡量獲取多方面資訊,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特質進行評價。
2. 覺察認知偏差: 了解月暈效應的存在,有意識地審視自己的判斷,提醒自己避免以偏概全。
3. 重視細節和事實: 在評估他人或事物時,更關注具體細節和實際表現,而非被概括的印象所影響。
--
【好好寫自我自薦信( Cover Letter ),先一步說明轉職理由】
正常的應徵資料中,你唯一有機會說明自己為何 Jumpy(換了較多工作)的版面,就是「自我自薦信( Cover Letter )」,即便一般 Cover Letter 的三法則是:
1. 說明你與此職位強力連結之處 / 拉攏你會應徵此職位的初衷(或小故事等)
2. 提供在你過往經歷中,足以勝任此職缺的三件事 / 三個成就(或數據或殊榮)
3. 覆述你對此職缺的濃厚興趣與熱忱,並請對方能進一步詳讀你的履歷並評估邀約面試。
我還是建議你能擠出一段空間,敘述 1~2 個比較模糊的換工作的狀況(如空窗期超過 2 個月或者連續三份工作都不滿一年等)。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646】
--
【真實案例】
Jane 是我的一位個案,日前去某某電信公司面試策略相關職缺,原本信心滿滿的她,還是接到一封文情並茂的「Thank-You Letter」。她有點懊惱地去電人資窗口,禮貌地請教原因。對方在電話中委婉地說:
「Hi Jane, 以下是 Off-The-Record 跟您分享。純粹是以朋友身份的觀察。儘管您的背景與專業條件與我們的職缺需求高度吻合,但您最近 5 年共換了 4 份工作,有一位主管跟一位 Peer Interviewer 都在面談報告中提及了他們的 Concern,所以要委婉地跟您說聲不好意思,也祝福您未來求職順利。」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643】
--
這是她提離職後,我的第一次發文。
木已成舟,我們無力挽回,心情也沉澱了。
這可能就是一部分人(我不願意貼標籤說是「Z 世代」)提離職的方式--
「談話之前,就已經將自己的心上鎖,拒絕任何可能性。」
我不禁想:
想轉職的人,有沒有想過留下來?
提離職的人,為何去意如此死絕?
要離職的人,對於下一個雇主與環境,為何如此樂觀?
我自己也轉換工作好幾次,我也曾經是那個「沒想過留下來」、「去意如此死絕」、「對於下一個雇主與環境超級樂觀」的人。因為有過幾次這樣傻逼的錯讀及失敗轉職,我轉換身分,卸下主管身分,戴上「朋友」的帽子,提出客觀忠告及 100 個建議,卻得到「沒可能」、「不行」、「死絕」這些一點點空間都沒得談的回覆時,不上心,但覺得遺憾。
可笑的是,我才剛上了李河泉老師的《帶心管理學:降低離職率,創造高績效》線上課,以為自己獲益良多,還寫了篇 11,427 字的文章呢。
「人生沒有答案,你走到哪裡,哪裡就是答案。」
── 出處:《北野武的小智慧》
每個人的路,還是得自己走過;旁人的聲音,只能降躁,接著刪除。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43】
--
--
--
--
--
其餘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你今天又依樣畫葫蘆了嗎?慣性思維正在讓你全盤皆輸,用「逆思維」翻轉人生吧!】
【組織裡、人生中,都需要「超級個體」,跟我一起努力變身吧!】
【幫你加薪 12.5%!】調薪談判時抓牢的 5 大要點,讓你不至於全盤皆輸,點閱破 1.9 K;後獲 Cheers 轉載: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1114&page=1,點閱破 74.3 K
劉潤:「正確不是目標,提升勝率才是目標;商業的本質,永遠是交換價值和建立信任。」
我對時間吶喊,她卻靜默不語─與時間的對話,只變成一句獨白:「塞滿行程,不等於過好人生。」
從碎片到全貌:《完形心理學》教會我的那幾件事,自此翻轉我的職涯
第四章、面試決勝教會我的 6 件事
--
--
--
--
其餘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前一份工作為什麼離職」這個必考題,你準備好了嗎?關於面試的 17 個秘密】
【幫你加薪 12.5%!】調薪談判時抓牢的 5 大要點,讓你不至於全盤皆輸,點閱破 1.9 K;後獲 Cheers 轉載: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1114&page=1,點閱破 74.3 K
劉潤:「正確不是目標,提升勝率才是目標;商業的本質,永遠是交換價值和建立信任。」
第五章、溝通表達教會我的 6 件事
登門檻效應:指某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反過來說,當我們對他人有所請求時,若只從「一個小小的要求」開始,對方比較容易答應。一旦對方答應了,再趁勝追擊提出另一個要求。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79】
--
做不到是你自己的事,午夜夢回,你愛怎麼回味就怎麼回味,但人前人後,我要你裝出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的樣子。
你可以的,我們都可以,人都是這般活下來的。
——《嘆息橋》
--
何飛鵬:
我的個性是堅持己見,會不顧一切的據理力爭,我自己也會檢討,這是不對的行為,會引來很多麻煩。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改掉了凡事據理力爭的習慣,我發覺我會據理力爭,是要證明我是對的,問題是如果我是對的又如何呢?我會得到很大的利益嗎?如果沒有利益,我證明我是對的,又有什麼意義呢?
在我改變凡事據理力爭的習慣時,我首先要求自己不要參與任何爭論,聽到任何話,只要事不關己,就不要開口。
其次如果討論的議題與我有關,又要分為說清楚是有利益,還是沒利益。如果說清楚,也沒有實質的利益,那也是聽聽就算了,不需要插嘴。只有當下說清楚有利益時,我才會開口參與討論。
而利益還要分別是小利益,還是重大利益,如果是小利益,只要委婉的把事理說清楚,就可以了,就算無法說服別人,必要時也可以妥協。
只有在重大利益時,我才會比較強勢的堅持己見,把道理說清楚講明白,至於能否說服對方,也要順其自然,盡量不要把事情弄僵為原則。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學會不要每件事都據理力爭,也改善了我的人際關係。
(出處:不是每件事都要據理力爭| 商場自慢塾| 2025-09-25)
--
聰明簡潔溝通如何用於電子報:
• 標題。標題是一切。標題決定了開信率。多數人都只讀標題。
o 標題內使用知名品牌字或名人,直接拉高開信率。
o 善用表情符號。吸睛,愉悅感。
o 盡量使用主動式,小學學過的「誰-做-什麼」。
• 早上發信。因為早上開信率最高。
• 跟你的讀者說話。
o 想像你的讀者是誰?「如果你想要說給每個人聽,結果通常是沒有人會聽你說。」
o 用你跟朋友說話的方式寫文字。絕對會減少廢話。
• 指引。路標,告訴讀者身在何處,要往哪裡去。
o 一開始講好預期。寫明還有多少則。五到十則最理想。
o 每則不要超過 200字。這是尊重讀者時間的表現。(做不到?)
• 為什麼重要?
o 不要讓讀者挑重點!你已經清楚知道你的內容、打磨你的想法,也知道重點是什麼。說出來就好,不要再添加多餘的菜。
o 凸顯你想要突顯的文字、數字或名字,都用粗體標示。再說一次,對於略讀者來說,這是最能吸引目光的視線落點。
o 直接寫出來:「為什麼重要?」讀者會直接看這裡。
• 用有趣或貼近個人的內容結尾。
(出處:《聰明簡潔的溝通》讀書心得 - Smart 是一種選擇)
--
聰明簡潔溝通如何用於社群貼文:
• 社群媒體的格式,是近身肉搏的注意力戰爭。
• 第一行最重要,就像標題一樣。
• 在社群媒體上,你只能告訴他們一件事。
• 用有料的消息引誘他們,用意想不到的引述挑起他們的興趣,用讓人印象深刻的數據讓他們大喊一聲「哇」。
• 贏家方程式:給予受眾一些東西(想法、比數、笑話),而不是要他們點擊、買東西或做什麼事。
(出處:《聰明簡潔的溝通》讀書心得 - Smart 是一種選擇)
--
奧美廣告公司創辦人在 1982 年的「寫作技巧」備忘手稿:
▸ 用短詞、短句、短段落
▸ 用你說話的方式寫作。自然一點
▸ 絕不寫專有名詞。那是白痴自大狂的專利
道理就是:有效的寫作,本來就該是淺白、短促、口語化的。
(Jemmy K 的電子報)
--
--
其餘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蔡康永 37 個經典金句,第 24 句道破心事;第 33 句靈魂爆擊】
【從閱讀空氣到溝通影響力——我在謝馨慧老師《閱讀空氣+洞察人心的溝通課》中學到的 9 件事】
漂亮飯、來都來了、歲月靜好、不明覺厲......演講時可以勾起聽覺神經的 39 個「漂亮話」
讓你的表達不再散亂:賈伯斯最愛用也用得超神的黃金溝通法--「三重點法則」
「行為之下是感受,感受之下是需要,當需要被理解,我們就能自由。」--薩提爾《自我覺察練習》讓人腦洞大開
專注力是稀缺資源。透視《麥肯錫瞬間專注技巧》,看看頂尖顧問如何成功
《垃圾車法則》:你能選擇不接收垃圾,才能把空間留給快樂、創意與目標。
《蔡康永的情商課》:「真正的強大,不是你能傷害誰,而是沒有人能隨便傷害你。」
第六章、電話溝通教會我的 6 件事
更多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人平均 46.9% 的時間是心不在焉的,臨在,就有魅力!一起讀《魅力學:無往不利的自我經營術》】
第七章、關鍵簡報與公眾演說教會我的 6 件事
用故事 打造你的影響力 簡單筆記
1. 故事能創造意義,形成記憶。
2. 能引發情感波動的隻字片語都能稱作故事。
3. For sale: baby shoes, never worn. 这就是海明威首创的六字英语小说,也被称为微小说或超短篇小说(flash fiction/sudden fiction)的典型案例。
4. 講故事前,須定義「主張」、「根據」、「資料」。
5. 說故事三技巧:獨特定位、認知價值、情感波動。
6. 有別於一般故事,講述商業故事時一定要有「意義」和「啟示」。
7. 過於正面的故事會讓人有距離感,在挫折跟挑戰後力挽狂瀾的故事更好。
--
--
--
--
--
--
--
更多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人平均 46.9% 的時間是心不在焉的,臨在,就有魅力!一起讀《魅力學:無往不利的自我經營術》】
漂亮飯、來都來了、歲月靜好、不明覺厲......演講時可以勾起聽覺神經的 39 個「漂亮話」
讓你的表達不再散亂:賈伯斯最愛用也用得超神的黃金溝通法--「三重點法則」
史蒂夫・賈伯斯:「人們在你展示給他們之前,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第八章、錐心失敗教會我的 6 件事
失去的東西,其實從來未曾真正地屬於你,也不必惋惜。
—— 《玫瑰的故事》
--
--
--
--
--
--
--
--
--
--
--
--
更多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蔡康永 37 個經典金句,第 24 句道破心事;第 33 句靈魂爆擊】
斯多葛哲學:「若外在事物讓你苦惱,痛苦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在於你對它的評估;而這個評估,你隨時可以改變。」
Stephen Curry:「高低起伏都重要。除了勝利時刻,挫折、懷疑、自我懷疑、受傷,也讓成功更立體。」
窮忙非忙!《不再忙到崩潰!高效率工作者的思維整理》--「忙碌不是勳章,而是提醒你沒有好好管理自己。」
第九章、時間管理教會我的 6 件事
你無法管理時間。
管理某物表示,控制它和改變它。我們無法讓時間變少或變多,也無法使它變快或變慢。
我們能做的,是:我的抉擇、我的行程、和我的優先次序。
這才是我們能控制和改變的,而非時間。
(《從內做起》(Leadership from the Inside Out),頁 68)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864】
--
雷蒙:「注意力自由,大於時間自由,大於財富自由」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847】
--
傳統的待辦清單會累積太多事項,不分輕重緩急,所以他(Esor,「電腦玩物」部落格站長)現在每週都會定義下周的三層待辦清單。
第一層:自我實現。是長遠目標,也就是沒有時間限制,自己最想持續推進的事情。
Esor 例子:平日會放「撰寫部落格文章」,假日會放「親子家庭育兒」。
第二層:進度推進。是當下最重要的階段任務,必須每天有小進展,確保任務能夠完成。
「今天非做不可,並且最有價值的行動。」「只判斷重不重要,而不是取決於感覺。」
Esor 例子:(1) 明確時間要參加的會議和活動、(2) 截止時間要完成的目標專案。
第三層:雜事處理。是臨時的雜事和任務。
不要預先列上雜事,雜事自己會跑來找你。
透過這三層的區隔,可以明確事項的優先順序與重要性,避免被低價值的事填滿時間。
(出處:《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讀後心得與作者專訪的重點整理 / 閱讀前哨站 / 瓦基)
--
以前的我,總是把自己的 Google Calendar 塞得滿滿滿,因為我覺得那樣很屌絲、很盡忠職守、很忙碌充實;長大的我,Google Calendar 還是很「豐富」,但其中藏有一些「貓膩」--
我會刻意設計一些「留白」時間,例如:
☆☆☆ 每週三 21:00~21:30:規劃隔年的家族旅行。
☆☆☆ 每週一 09:00~11:30:不安排任何會議,思考下一週跟下下一週「最重要但不緊急」的三件事。
☆☆☆ 每週五 22:00~22:30:思考孩子的升學問題。
☆☆☆ 每週日 19:00~21:30:覆盤上一週管理上做得好的跟不好的地方,各自靈魂拷問三件事。
在這些「留白」時間裡,我不會做任何決策,但我大量思考利弊得失。
在這些「留白」時間裡,我的「大腦使用說明書」,長這樣:
⭕ 毋須特別開工,但最好思索工作的大小事情;
⭕ 毋須煩憂心愁,但確實可以想想人生的走向;
⭕ 毋須做出抉擇,但務必蒐集關於決定的資訊。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63】
--
--
--
--
--
--
--
--
--
--
更多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39 個時間管理秘技與秘笈,第 18 是我心頭好,13 也太理想,第 36 我用了 11 年,第 22 不一定吧?】
搞定時間?不,搞定你的大腦就好--《搞定》教我們如何清空思緒
我對時間吶喊,她卻靜默不語─與時間的對話,只變成一句獨白:「塞滿行程,不等於過好人生。」
第十章、人脈網路教會我的 6 件事
20 年來第一次見面。你劈頭就跟我談生意。
我明白我們只有一小時,
我明白你急,
我明白你好想要合作。
但我更想知道過去 20 年,你發生了甚麼,我也想跟你分享我發生了甚麼。
這對你來說可能不需要,但我需要這個脈絡,需要這個彼此認識,然後才會進入到「需求」與「謀合」。
我們以前不熟,經過了 20 年光陰,更加不知道彼此是誰,那,我怎麼跟陌生人談生意?
我的確不若你需要這個合作,但在合作之前,跟「誰」合作,對我而言更重要。
你問我,目標跟過程,哪個重要?我的回答是:「同行的人。」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02】
--
--
--
--
--
更多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組織裡、人生中,都需要「超級個體」,跟我一起努力變身吧!】
「你和世界較勁,世界贏了;你和自己較勁,你輸了。」--費勇的 20 個金句選
第十一章、兩個屁孩教會我的 6 件事
更多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當我想起童年時,覺得很快樂。希望有朝一日孩子想起她們的童年,亦然】
第十二章、四十人生教會我的 6 件事
蔡康永:「大 S 一直以童話的樣子面對這個邋遢的世界。她很具體地在追求幸福,這件事我在很少人身上看過。她是真的採取行動,非常果決,即使受傷,還是要去做,我很佩服她。因為我自己不是那樣的人。她也是生活中,第一個送我大量的『黑色禮物』的人 -- 黑色的帽子、黑色的浴巾、黑色的浴袍。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女孩子能看得出我能夠駕馭黑色,很厲害呢。」(打字自:蔡康永:绝不打扰草原上发呆的松鼠(播客) / 远方的星光)~【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35】
--
蔡康永:「無常,應該列為每個人腦袋裡的基本常識。我們都應該趕快去做想做而未做的事情。」(打字自:蔡康永:绝不打扰草原上发呆的松鼠(播客) / 远方的星光)~【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31】
蔡康永:「情商,容許我們在很多事情時能處在灰色地帶,不需要非黑即白。我不太習慣用『面對』這個詞,人間事,很多不需要『面對』。」(打字自:蔡康永:绝不打扰草原上发呆的松鼠(播客) / 远方的星光)~【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30】
蔡康永:「對於大 S 離開,我始終覺得她只是消失了,不見了,而非死亡。那個錯愕、搞不清楚、不知道發生甚麼事的感覺,結果她不見了,我只能把她放在暫時沒有聯絡的清單中。」(打字自:蔡康永:绝不打扰草原上发呆的松鼠(播客) / 远方的星光)~【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29】
蔡康永:「康熙畫上句點時,沒有人說應該結束它。正因如此,你才知道,是自己做的選擇,而不是任由旁人,甚至命運決定。如果你沒有練習為自己做選擇,當面臨那樣的關頭,你會沒有勇氣。康熙如果收視率爛,也輪不到當初我們做選擇,那叫做沒得選;就是因為康熙收視很好,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好讓自己判斷的機遇。」(打字自:蔡康永:绝不打扰草原上发呆的松鼠(播客) / 远方的星光)~【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28】
蔡康永:「我要一種距離感是對大部分事物,不要沒事就一驚一炸的。興奮就大驚小叫,沮喪就要辦葬禮。」(打字自:蔡康永:绝不打扰草原上发呆的松鼠(播客) / 远方的星光)~【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27】
蔡康永:「人是往有趣的地方去。自律一定並不上自樂。只有找到樂趣,才會有興趣一直往下走。就像你們做播客,每集來賓都給你們一些刺激跟啟發,是你們原本的世界得不到的,你們就會覺得好有趣,所以一直做。」(打字自:蔡康永:绝不打扰草原上发呆的松鼠(播客) / 远方的星光)~【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26】
--
天生就會把個人痛苦丟在腦後、不斷往峰頂推進的人、往往也會漠視眼前重大危險的徵兆、這就構成了所有聖母峰登山者最終要面對的兩難:為了成功、你必須有強大動力;但動力太強,卻很可能送命。再者、到了 7,925 公尺以上的海拔、恰當的熱誠和魯莽的登頂熱只有一線之隔。
因此聖母峰的斜坡佈滿屍體。
~[聖母峰之死]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01】
--
二十歲追求樣式;三十歲追求品質。
- - 三十而已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00】
--
--
1 支瑞士警察小隊迷失在阿爾卑斯山的暴風雪中。他們以為自己死定了,但其中一名隊員從背包裡拿出了一張地圖,漫天風雪中,隊長用那張地圖找到了一個村莊。他們在村莊中得到安置,稍事休息後,隊長才發現那張地圖不是阿爾卑斯山的地圖。那是庇里牛斯山的地圖。打字自:CEO 的哲學必修課 / 商周書摘~【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34】
--
蔡康永:「每年寄新年賀卡時,選那些你已經三年沒問候的朋友,寄賀卡給他們。過幾年,你就會處理一批你很久沒接觸的朋友。這或許是一種有感情跟樂趣的社交方式。」
大家也會這樣做嗎?這個我弄 6、7 年了,蠻有意思的。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23】
--
蔡康永:我絕不打擾草原上發呆的松鼠。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22】
--
很多人以為內耗是「不夠努力」所帶來的自我否定,但事實正好相反。內耗的人往往很努力,卻把所有力氣都耗在「回應別人的期待」上。
—周慕姿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網站文章)
「內耗惡性循環:自我懷疑 → 產生焦慮 → 為了消除焦慮而行動 → 更擔心結果。」
—周慕姿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網站文章)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05】
「內耗簡單的說,就是當你沒辦法把力氣花在你想要前往的事情跟方向上,而是全花在別人的感受、別人的想法。」
—周慕姿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網站文章)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04】
--
「你能不能把自己,當成一個非常重要的人,並且取悅他/她?」
—周慕姿
--
很多人以為內耗是「不夠努力」所帶來的自我否定,但事實正好相反。內耗的人往往很努力,卻把所有力氣都耗在「回應別人的期待」上。
—周慕姿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網站文章)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06】
--
「內耗惡性循環:自我懷疑 → 產生焦慮 → 為了消除焦慮而行動 → 更擔心結果。」
—周慕姿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網站文章)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05】
--
「內耗簡單的說,就是當你沒辦法把力氣花在你想要前往的事情跟方向上,而是全花在別人的感受、別人的想法。」
—周慕姿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網站文章)
--
吳若權:花了半輩子,領悟人生該有3個「早知道」
第一個知道:千金難買早知道。
第二個知道:明明知道,卻沒做到。
第三個知道:以為你都知道。
--
基努·李維:「當我在 20 歲時,我以為人生就是關於快樂。當我到 30 歲時,我才發現人生關於生存。到了 40 歲,我發現人生關於找到平靜。」
── 出自《Esquire》訪談(2017)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71】
基努·李維:「每個與你擦肩而過的人,都在打一場你一無所知的戰鬥。所以,要善良一點。」
── 網路廣為流傳,最早出自他在《Reader’s Digest》訪談(2000 年代初)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70】
基努·李維:「你知道人死後會發生什麼嗎?——我知道的是,他們會被愛著的人想念。」
── 出自《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訪談(2019)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69】
--
「你應該把自己的精力想像成昂貴的精品,
並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
並不是每個人都曾為你付出,
並不是每個人都值得你去在乎他們的想法。
你將你的精力放在什麼人事物上,
決定了你的一天,
也決定了你的一輩子,
會是什麼樣子。」
-- 泰勒絲
泰勒絲:在人生中,你無法避免說錯話、信錯人、反應不足、反應過度、傷害別人、想太多或完全不想、自我阻礙 ( Self-Sabotage )、自顧自、毀掉原本美好的時刻、否認過錯、不行動、讓內疚吞噬你,直到有一天,你正視一切、面對傷害,努力修復、重複努力。
~【泰勒絲紐約大學畢業演講】
泰勒絲:那些我被拒絕、被排除在外、沒被選中、沒贏、沒入選的時刻的重要性,並不亞於那些我被肯定的那些時刻。我曾經因為沒被邀請去參加某個派對而感到沮喪及極度孤單,但關在家的那些夜晚,因為孤獨感,我卻寫出暢銷歌曲。
~【泰勒絲紐約大學畢業演講】
泰勒絲:我們在人生中,隨時都扮演不同的角色。這個壓力很大,要想清楚「什麼時候該成為誰?」、「你現在是誰?」、「如何行動才能到達那裡。」
~【泰勒絲紐約大學畢業演講】
泰勒絲:學會與「尷尬」( Cringe ) 共存。例如,我在 2012 年整年,穿得就像 1950 年代的家庭主婦,但那又如何,我那時很快樂。事後回頭想,也很有趣。我想說的是,千萬不要隱藏你對一件事情的熱情。」
~【泰勒絲紐約大學畢業演講】
泰勒絲:人生可能很沉重,特別是你想一次扛下所有時。成長和成熟的必修課之一,是學會「抓緊」和「放手」--你得學會哪些該留住,哪些該放手。
~【泰勒絲紐約大學畢業演講】
--
「光是站在這裡對我來說就已經是超乎現實的事情了。老實說,在我幾年前開始上戲劇課時,我沒有想過我有一天會來美國,甚至是出現在這裡。但我想今晚證明了,如果好好地聆聽並且專注在一件事情,踏出舒適圈也可以達成生活上任何的成就,三年前我什麼都不是,但我現在在這裡,一切都有可能。」
~Owen Copper,《混沌少年時 Adolescence》,艾美獎史上最年輕男配角得主
--
樊登:「我們一天到晚看到人們死亡,卻以為我們會一直活下去。」
--
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發展與社會心理學家埃迪·布魯梅爾曼(Eddie Brummelman)讓父母與 8至13歲的孩子進行對話,父母會問孩子像這樣的問題:
▍如果你可以去世界上任何地方旅行,你最想去哪個國家?為什麼?
▍你經歷過最奇怪的事情是什麼?
▍上一次你感到孤單是什麼時候?是什麼讓你有這種感覺?
孩子們隨後回答問卷,評估自己感受到愛與支持的程度在對話前後有什麼變化。整段對話僅持續九分鐘,但孩子們在實驗結束後的評分都有顯著提高——顯示這個流程確實能增強他們被愛的感受。這種改變並非僅僅因為有機會聊天:像是詢問孩子最喜歡的冰淇淋或電影等閒聊,比較不容易產生同樣的效果。
布魯梅爾曼表示,「我真的起雞皮疙瘩了,」他說,「這些對話非常、非常有意義。我們觸及了人們平常不會主動談論的內容。」
父母與孩子交談時——往往會迴避負面或痛苦的話題。然而,這些問題促使家庭成員展現自己的恐懼與脆弱。「父母與孩子不再只是談論休閒或工作,而是開始談論像死亡這樣的話題,」他說,「這鼓勵他們談論真正有意義的話題。」
(出處:〔在交談中如何提問,才是建立親密關係的捷徑?〕,David Robson)
--
蔡康永:「察覺」,是情商中最重要的兩個字。很多人憤怒時會立刻爆發,就是因為他沒有為自己留下察覺的「機會」。一個人如果「察覺」自己在生氣,就有機會控制情緒。
--
蔡康永:「我不覺得人生有必要燃燒到快變成灰燼的那樣。並不需要高唱夢想,然後把自己燃燒到快變成灰燼,人生才值得。真的不用燃燒到那樣的程度。」
--
「遺憾不會有,
是給我很多智慧。
遺憾就是你更進步的時候。
因為你有遺憾才會檢討、
思考怎麼讓下一次變得更好。
所以我不會遺憾,
那讓我更有智慧。」
~陳金鋒(2016 年的訪談)
--
蔡康永:「交朋友不要總是交看得懂的朋友。有時候就是要交一些你看不太懂的人,因為那些人有時候會帶來刺激,以及新的看事情的角度。」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20】
--
樊登:「有些書我讀不下去,我就擱著,不生氣。過幾年我再試試。有句話說,你讀不下去的書,可能正是你生命中缺乏的。」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19】
--
費勇人間清醒金句選:
▍「你和世界較勁,世界贏了;你和自己較勁,你輸了。」──《人生不較勁》
▍「生活的美,不在於我們擁有多少,而在於我們能感受多少。」
▍「心裡若有光,走到哪裡都不怕黑暗。」
▍「感恩不是一種姿態,而是一種智慧。」──《目送心香》
▍「真正的成熟,不是看透了多少人,而是能包容多少人。」
▍「幸福不是追來的,而是在生活的縫隙裡發現的。」
▍「生活裡真正值得珍惜的,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溫柔時刻。」──《願你一切安好》
▍「和自己和解了,人生就會變得從容許多。」──《與自己和解》
▍「你要學會原諒自己,因為沒有人比你更需要自己的寬恕。」──《與自己和解》
▍「人如果沒有夢想,只能活成別人的附屬品。」──《願你有夢為馬》
--
黃仁勳:「我們花了 31 年才讓輝達變強。我們還年輕時,搞砸很多事。輝達不是第一天就偉大的公司。它以前不太妙。我不喜歡談論我們的過去。」
輝達內部不鼓勵回顧過往,無論是非成敗,更鼓勵聚焦於未來。
(打字自商業周刊 1938 期,頁 57)
--
魏哲家:
「知道自己的能耐,是第一步。千萬不要忘了我是誰。」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15】
--
《蔡康永的情商課》5 大金句:
1. 「情商不是討好別人,而是保護自己不被無謂的情緒浪費掉。」
2. 「真正的強大,不是你能傷害誰,而是沒有人能隨便傷害你。」
3. 「高情商,不是讓所有人都舒服,而是讓自己和重要的人過得更好。」
4. 「拒絕別人,並不是壞人;不敢拒絕,反而會讓自己活得很壞。」
5. 「我們無法控制別人,但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被激怒。」
--
《蔡康永的情商課》3+1 個劃重點:
1. 與自己相處
情緒來的時候先承認,不要否定或假裝。
學會「自我安撫」與「延遲反應」,避免衝動決策。
2. 與他人互動
表達意見時,注意語氣比內容更有影響力。
拒絕不等於傷人,可以誠實但溫柔。
3. 在人際關係中找到平衡
不必人人都喜歡你,找到「核心關係」才是長久之道。
尊重他人的情緒界線,同時保護自己的界線。
4. 面對衝突與批評
高情商的人不一定要贏,而是找到「不必再爭」的智慧。
批評未必是攻擊,理解背後需求,才能決定是否接受。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11】
--
《蔡康永的情商課》的三大核心觀念:
1. 情商比智商更影響人生
智商決定「能不能」,情商決定「要不要」以及「能走多遠」。
情商不是討好別人,而是能處理情緒、理解他人、妥善應對。
2. 情商的本質:自知 + 同理
先認識自己的情緒,再去理解別人的處境。
控制反應、調整表達方式,比「壓抑情緒」更重要。
3. 情商是一種生活選擇
可以決定「要不要被人激怒」、「要不要被小事拖垮」。
高情商不是妥協,而是更自由地選擇回應方式。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10】
--
蔡康永的情商課,在職場上就是--
「懂自己、懂別人、懂得選擇反應方式」。
--
《垃圾車法則》:
1. 「人生太短,不要浪費時間去接別人的垃圾。」
2. 「人不是因為挑戰而痛苦,而是因為抱著垃圾不放。」
3. 「不丟垃圾,是對別人的尊重;不收垃圾,是對自己的保護。」
4. 「選擇快樂的人生,從拒絕當垃圾桶開始。」
5. 「成功的人,不是因為沒有垃圾車,而是他們學會了不讓垃圾停留在心裡。」
⋆˖ ┈︎┈︎┈︎┈┈︎ ᵕ୨♡︎୧ᵕ ┈︎┈︎┈︎┈┈︎ ˖⋆
垃圾車法則的實踐指南:
1. 覺察垃圾來襲
當有人突然對你發脾氣,提醒自己:「這是他的垃圾,不是我的。」
2. 選擇不接收
面對挑釁,可以微笑、不反應,或冷靜地轉移話題。
內心默念:「這不屬於我。」
3. 停止傳遞垃圾
遇到挫折時,不要把怒氣轉嫁給家人或同事。
可以透過運動、寫日記、冥想來排解。
4. 專注在重要的事與人
把精力放在能帶來價值的事情上,而不是浪費在爭執中。
給家人和朋友笑容,而不是情緒垃圾。
5. 建立正向人際圈
避免與總是傾倒垃圾的人過度相處。
主動靠近積極、樂觀的人,讓自己被「正能量感染」。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08】
《垃圾車法則》透過一個簡單的隱喻,提醒我們在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中,學會管理情緒,不要當別人負能量的垃圾桶。作者提出:
我們無法避免別人釋放情緒,但可以決定是否接收。
真正的自由不是控制別人,而是控制自己的反應。
放下垃圾,才能專注當下,享受生活與追求成功。
---
書中金句:
1. 「人生太短,不要浪費時間去接別人的垃圾。」
2. 「人不是因為挑戰而痛苦,而是因為抱著垃圾不放。」
3. 「不丟垃圾,是對別人的尊重;不收垃圾,是對自己的保護。」
4. 「選擇快樂的人生,從拒絕當垃圾桶開始。」
5. 「成功的人,不是因為沒有垃圾車,而是他們學會了不讓垃圾停留在心裡。」
--
蔡康永:
1. 「情商不是討好別人,而是保護自己不被無謂的情緒浪費掉。」
2. 「真正的強大,不是你能傷害誰,而是沒有人能隨便傷害你。」
3. 「高情商,不是讓所有人都舒服,而是讓自己和重要的人過得更好。」
4. 「拒絕別人,並不是壞人;不敢拒絕,反而會讓自己活得很壞。」
5. 「我們無法控制別人,但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被激怒。」
---
蔡康永:
▍感受生活,而不是把生活塞滿。
▍你不需要了不起的故事,你只需要你的故事。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
---
史蒂夫・賈伯斯:
1. 人們在你展示給他們之前,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2. 你要花餘生去賣糖水,還是要把握一次改變世界的機會?──這是他在遊說 John Sculley 擔任蘋果公司執行長時說的話。
3. 成為墓地裡最富有的人對我來說毫無意義……夜裡上床睡覺時,能告訴自己「我們做了些很美好的事」──這才是我在乎的。
4. 我願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一個與蘇格拉底共度的午後。
5. 創造力就是把事物連結起來。
6. OH WOW. OH WOW. OH WOW. ——遺言(2011 年 10 月 5 日)。根據他姐姐 Mona Simpson 在 2011 年 10 月 16 日史丹佛大學紀念教堂的追悼詞所述(《紐約時報》於 2011 年 10 月 30 日刊出)。據 Mona 所說,這句話是在他過世前數小時說出的,當時他先看著姐姐 Patty,再長時間望著孩子們,接著望向他的伴侶 Laurene,最後視線穿過他們的肩膀越過遠方。
--
做不到是你自己的事,午夜夢回,你愛怎麼回味就怎麼回味,但人前人後,我要你裝出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的樣子。
你可以的,我們都可以,人都是這般活下來的。
——《嘆息橋》
---
美國職籃史上最成功的球隊之一,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在球員休息室裡貼著社會改革家雅各.里斯說的話:
「當一切努力看似無用,
我會去看石匠敲打石頭。
可能敲了一百下,
石頭上連一條裂縫都沒有,
但就在第一百零一下,
石頭斷裂為兩半。
然後我了解到,
把石頭劈成兩半的不是最後那一下,
而是先前的每一次敲擊。」
---
Gogoro VIVA 的後照鏡鬆了,大雨之下,求助:
SYM -- 師傅看了一下,一副 Diss 樣,冷冷地說:「我不懂電動車。」哥,後照鏡沒通電內。他沒意識到的是,有一天,我們還是可能成為他的客人。
這是「有限思維」;
YAMAHA -- 師傅看了一下,一副熱心貌,帥氣地喊學徒來幫忙。學徒花了 10 秒鐘搞定了,也沒忘了叫我坐上車,確認角度。他沒意識到的是,有一天,我們真的可能成為他的客人。或者,他們只是覺得,舉手不勞,哪有什麼?但至少讓這個陌生人,行車安全。
這是「無限思維」。
---
《刺激 1995》 金句整理:
1.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件好事,也許是最美好的事物,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2. “Remember Red,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記住,瑞德,希望是件好事,也許是最美好的事物。」
3.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恐懼讓你成為囚徒,希望能讓你自由。」(電影宣傳標語之一)
4. “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 really.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說到底就是一個簡單的選擇: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等死。」
5. 「有些鳥兒本不該被關在牢籠裡,它們的羽毛太過鮮亮。」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242】
---
人生沒有目的,純粹的漂流,也是一種浪漫;
人生沒有答案,你自己在哪,那裡就是答案;
人生沒有對錯,每個人的路,只能自己走過。
--
人生不過兩件事:甘我屁事、甘你屁事。
--
「隨著壽命延長,我們有更多時間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全球長壽研究領域權威、倫敦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安德魯・史考特(Andrew J. Scott)
--
有些「看起來」非常成功的人,其實都深陷一個常見的陷阱裡面。他們非常專注在「生產力」、「提高效能」或「個人成長」,他們永遠想讓人生「最佳化」(optimize),讓自我感覺更良好、思考更正面、擁有得更多。
他稱這種狀況叫做「個人英雄主義」,尤其在現代文化的推波助瀾之下,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所有的聲音好像都叫我們要「不斷超越自己」。許多男性覺得,自己應該表現得刀槍不入、所向無敵;許多女性則認為,自己必須永遠面面俱到,不斷挑戰看似不可能達成的期望。
個人英雄主義有什麼問題?那就是狹隘的將「可量化的成就」視為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像是薪水、職位、名聲和外在的物質生活,永無止境的追求超越自己與他人。這種追求,常常會造成內心感到很不踏實,總是覺得哪裡不夠好、不夠多、不夠快。
(出處:《踏實感的練習》讀後心得:運用六種日常練習活出踏實人生 / 閱讀前哨站)
--
「『踏實』是一種堅定的內部力量與信心,能讓你度過人生的高低起伏。踏實是一種深厚的操守與剛毅,也是一種完整,從而衍生出恆久的成功、幸福及滿足。」
我認為,踏實感不是一種高遠的目標,而是一種每天可以落實的生活風格。
(出處:《踏實感的練習》讀後心得:運用六種日常練習活出踏實人生 / 閱讀前哨站)
--
踏實感的六種練習
「踏實感」(groundedness):「一種深刻的內在平靜與自我接納的狀態,源自於對當下的完全專注與自我認可。這種感覺不是追求外在成就的結果,而是來自於對自己內心、能力和生活節奏的認識和接受。」
擁有踏實感的人能夠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職業壓力,不會被外界的喧嘩和不斷變化的環境所干擾。
如何做到?六種練習方式:
第一種:接納。要認清和接納現在的自己,不要總是去想自己想成為的人,而是把現在當成努力的起點。
第二種:臨在。就是專注當下的意思,專注在眼前的事情,經營當下的生活,而不是煩惱著過去和未來。
第三種:耐心。讓事情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發展,不要期待馬上有成果,而是持續實踐和堅持。
第四種:脆弱。對待自己和他人都要展現真誠,願意擁抱和展現自己的脆弱,不要總是故作堅強。
第五種:連結。跟真實的人建立深度的社會連結,無論團體大小,找到人互相支援和交流,建立安全感和歸屬感。
第六種:運動。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會讓你的身心有更好的表現,更可以融合前面五種踏實感的練習。
(出處:《踏實感的練習》讀後心得:運用六種日常練習活出踏實人生 / 閱讀前哨站)
--
「做海盜好過加入海軍。」~ Steve Jobs
「做到最好就對了。」~ Steve Jobs
「把夢做大一點。」~ Steve Jobs
「丟掉爛貨,專心經營好貨。」~ Steve Jobs
--
--
--
--
--
--
--
--
更多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村上春樹 的 39 個經典金句,第 2 句起雞皮疙瘩,第 30 句讓人恍然大悟】,點閱破 2.8 K
真正的力量在於接受不可控,專注可控──《轉念之年:讓人生豁然開朗的 365 篇生命解答》
「如果你不替自己的人生做選擇,別人就會替你選。」--《少,但是更好》
「行為之下是感受,感受之下是需要,當需要被理解,我們就能自由。」--薩提爾《自我覺察練習》讓人腦洞大開
專注力是稀缺資源。透視《麥肯錫瞬間專注技巧》,看看頂尖顧問如何成功
基努·李維:「20 歲,人生是關於快樂;30 歲時,才發現人生關於生存;40 歲,我發現人生關於找到平靜。」
劉潤:「正確不是目標,提升勝率才是目標;商業的本質,永遠是交換價值和建立信任。」
斯多葛哲學:「若外在事物讓你苦惱,痛苦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在於你對它的評估;而這個評估,你隨時可以改變。」
我對時間吶喊,她卻靜默不語─與時間的對話,只變成一句獨白:「塞滿行程,不等於過好人生。」
《垃圾車法則》:你能選擇不接收垃圾,才能把空間留給快樂、創意與目標。
《蔡康永的情商課》:「真正的強大,不是你能傷害誰,而是沒有人能隨便傷害你。」
Stephen Curry:「高低起伏都重要。除了勝利時刻,挫折、懷疑、自我懷疑、受傷,也讓成功更立體。」
「你和世界較勁,世界贏了;你和自己較勁,你輸了。」--費勇的 20 個金句選
北野武:「別人怎麼看你,那是別人的事;你怎麼活,那是你的事。」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做多少,而在於做得有多專注。」;「最深的智慧,往往隱藏在最平凡的日常中。」枡野俊明給我的啟發
《刺激 1995》:「希望是件好事,也許是最美好的事物,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Henry Ford:「無論你相信自己能,或相信自己不能,你都是對的。」--顯化是邪教?還是正道?
《納瓦爾寶典》:「與值得的人一起玩長期遊戲;用腦袋賺錢,而不是用時間。」
窮忙非忙!《不再忙到崩潰!高效率工作者的思維整理》--「忙碌不是勳章,而是提醒你沒有好好管理自己。」
從碎片到全貌:《完形心理學》教會我的那幾件事,自此翻轉我的職涯
--
更多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狀態學」時代來臨──領導者的狀態比領導技巧更重要?!(發表後獲商業週刊轉載──
你一直忽略自身狀態,硬撐帶團隊?當稱職主管第一步:照顧自己的能量)
【幫你加薪 12.5%!】調薪談判時抓牢的 5 大要點,讓你不至於全盤皆輸,點閱破 1.9 K;後獲 Cheers 轉載: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1114&page=1,點閱破 74.3 K
劉潤:「正確不是目標,提升勝率才是目標;商業的本質,永遠是交換價值和建立信任。」
窮忙非忙!《不再忙到崩潰!高效率工作者的思維整理》--「忙碌不是勳章,而是提醒你沒有好好管理自己。」
從碎片到全貌:《完形心理學》教會我的那幾件事,自此翻轉我的職涯
方外篇之二、用戶社群教會我的 6 件事
更多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我們一起,跳了一場問心無愧的比賽 ── 2025 南山熱舞大賽舉辦心得》
方外篇之三、閱讀教會我的 6 件事
「生理性動機」,如饑餓、渴、睡眠、空氣、性、躲避危險等動機。
下標題時,要回歸人性 — 「情緒」,讓讀者「生理性想看」的 5 大標題類型:
👉 激發好奇心 —
《好評九.九分,這片我是跪著看完的》
《成大事者,都有個被忽略的特質:有仇必報》—新觀點,一般都會讓人好奇。
👉 激發認同感 —
《我這麼努力,就是為了有說「不」的權利》
《「專業」才是人生最好的逆襲武器》
👉 激發危機感 —
《二十五歲,名校畢業,年薪三十萬,猝死》
《廉價外賣生產黑幕曝光:年輕人,別再吃這些外賣了》
《一年加班八百小時,被裁只用五分鐘》
👉 有價值的內容 —
《看完這七條,年薪百萬只是一個小目標》
《關於雙十一行銷的祕密,全在這裡了》
👉 展示新聞點 —
《馬雲最新演講:真正的強者,是在最孤立無援時依然堅守》
《花七十億元,阿里入局酒桌文化》
(摘自〔寫出爆紅文章關鍵!5大下標訣竅,讓文章自帶點閱率
《大人的11堂寫作課【長銷新裝版】:寫出影響力、變現力,在AI時代脫穎而出!》書摘精選〕,工商時報)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21】
--
--
--
--
--
更多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真正的力量在於接受不可控,專注可控──《轉念之年:讓人生豁然開朗的 365 篇生命解答》
「如果你不替自己的人生做選擇,別人就會替你選。」--《少,但是更好》
交辦時要清楚說明:目標、期限、資源、標準--《普通主管才是最強主管》
「行為之下是感受,感受之下是需要,當需要被理解,我們就能自由。」--薩提爾《自我覺察練習》讓人腦洞大開
基努·李維:「20 歲,人生是關於快樂;30 歲時,才發現人生關於生存;40 歲,我發現人生關於找到平靜。」
劉潤:「正確不是目標,提升勝率才是目標;商業的本質,永遠是交換價值和建立信任。」
斯多葛哲學:「若外在事物讓你苦惱,痛苦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在於你對它的評估;而這個評估,你隨時可以改變。」
每一個瞬間,都可能變成一個故事。寫出來,讓《無界文字力》爆發吧!
《垃圾車法則》:你能選擇不接收垃圾,才能把空間留給快樂、創意與目標。
《蔡康永的情商課》:「真正的強大,不是你能傷害誰,而是沒有人能隨便傷害你。」
史蒂夫・賈伯斯:「人們在你展示給他們之前,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Stephen Curry:「高低起伏都重要。除了勝利時刻,挫折、懷疑、自我懷疑、受傷,也讓成功更立體。」
「你和世界較勁,世界贏了;你和自己較勁,你輸了。」--費勇的 20 個金句選
北野武:「別人怎麼看你,那是別人的事;你怎麼活,那是你的事。」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做多少,而在於做得有多專注。」;「最深的智慧,往往隱藏在最平凡的日常中。」枡野俊明給我的啟發
《刺激 1995》:「希望是件好事,也許是最美好的事物,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Henry Ford:「無論你相信自己能,或相信自己不能,你都是對的。」--顯化是邪教?還是正道?
《納瓦爾寶典》:「與值得的人一起玩長期遊戲;用腦袋賺錢,而不是用時間。」
窮忙非忙!《不再忙到崩潰!高效率工作者的思維整理》--「忙碌不是勳章,而是提醒你沒有好好管理自己。」
從碎片到全貌:《完形心理學》教會我的那幾件事,自此翻轉我的職涯
--
方外篇之四、我就愛輸出
「生理性動機」,如饑餓、渴、睡眠、空氣、性、躲避危險等動機。
下標題時,要回歸人性 — 「情緒」,讓讀者「生理性想看」的 5 大標題類型:
👉 激發好奇心 —
《好評九.九分,這片我是跪著看完的》
《成大事者,都有個被忽略的特質:有仇必報》—新觀點,一般都會讓人好奇。
👉 激發認同感 —
《我這麼努力,就是為了有說「不」的權利》
《「專業」才是人生最好的逆襲武器》
👉 激發危機感 —
《二十五歲,名校畢業,年薪三十萬,猝死》
《廉價外賣生產黑幕曝光:年輕人,別再吃這些外賣了》
《一年加班八百小時,被裁只用五分鐘》
👉 有價值的內容 —
《看完這七條,年薪百萬只是一個小目標》
《關於雙十一行銷的祕密,全在這裡了》
👉 展示新聞點 —
《馬雲最新演講:真正的強者,是在最孤立無援時依然堅守》
《花七十億元,阿里入局酒桌文化》
(摘自〔寫出爆紅文章關鍵!5大下標訣竅,讓文章自帶點閱率
《大人的11堂寫作課【長銷新裝版】:寫出影響力、變現力,在AI時代脫穎而出!》書摘精選〕,工商時報)
~【忙碌可以,盲目不行 - 植牙教練碎語 No. 1121】
--
聰明簡潔溝通如何用於電子報:
• 標題。標題是一切。標題決定了開信率。多數人都只讀標題。
o 標題內使用知名品牌字或名人,直接拉高開信率。
o 善用表情符號。吸睛,愉悅感。
o 盡量使用主動式,小學學過的「誰-做-什麼」。
• 早上發信。因為早上開信率最高。
• 跟你的讀者說話。
o 想像你的讀者是誰?「如果你想要說給每個人聽,結果通常是沒有人會聽你說。」
o 用你跟朋友說話的方式寫文字。絕對會減少廢話。
• 指引。路標,告訴讀者身在何處,要往哪裡去。
o 一開始講好預期。寫明還有多少則。五到十則最理想。
o 每則不要超過 200字。這是尊重讀者時間的表現。(做不到?)
• 為什麼重要?
o 不要讓讀者挑重點!你已經清楚知道你的內容、打磨你的想法,也知道重點是什麼。說出來就好,不要再添加多餘的菜。
o 凸顯你想要突顯的文字、數字或名字,都用粗體標示。再說一次,對於略讀者來說,這是最能吸引目光的視線落點。
o 直接寫出來:「為什麼重要?」讀者會直接看這裡。
• 用有趣或貼近個人的內容結尾。
(出處:《聰明簡潔的溝通》讀書心得 - Smart 是一種選擇)
--
聰明簡潔溝通如何用於社群貼文:
• 社群媒體的格式,是近身肉搏的注意力戰爭。
• 第一行最重要,就像標題一樣。
• 在社群媒體上,你只能告訴他們一件事。
• 用有料的消息引誘他們,用意想不到的引述挑起他們的興趣,用讓人印象深刻的數據讓他們大喊一聲「哇」。
• 贏家方程式:給予受眾一些東西(想法、比數、笑話),而不是要他們點擊、買東西或做什麼事。
(出處:《聰明簡潔的溝通》讀書心得 - Smart 是一種選擇)
--
奧美廣告公司創辦人在 1982 年的「寫作技巧」備忘手稿:
▸ 用短詞、短句、短段落
▸ 用你說話的方式寫作。自然一點
▸ 絕不寫專有名詞。那是白痴自大狂的專利
道理就是:有效的寫作,本來就該是淺白、短促、口語化的。
(Jemmy K 的電子報)
--
--
更多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設計不是技術,而是思維 ── 我如何從過往落地實踐的經驗,與金馬跟金曲視覺設計統籌的這堂課大力碰撞】,並刊登於天下學習
【蔡康永 37 個經典金句,第 24 句道破心事;第 33 句靈魂爆擊】
「如果你不替自己的人生做選擇,別人就會替你選。」--《少,但是更好》
【下班後的人生:6 種思考方式,學會為人生做更清晰深度的設計】(獲商業周刊轉載-[人生卡關時,他不加班、不追劇,想這5件事突破-獨立觀點|商周]
讓你的表達不再散亂:賈伯斯最愛用也用得超神的黃金溝通法--「三重點法則」
【從閱讀空氣到溝通影響力——我在謝馨慧老師《閱讀空氣+洞察人心的溝通課》中學到的 9 件事】
【村上春樹 的 39 個經典金句,第 2 句起雞皮疙瘩,第 30 句讓人恍然大悟】,點閱破 2.8 K
【吉本芭娜娜 59 個經典金句,第 4 句令人破防,第 6 句我記得整整 20 年,第 42 句觸觸觸!】
交辦時要清楚說明:目標、期限、資源、標準--《普通主管才是最強主管》
搞定時間?不,搞定你的大腦就好--《搞定》教我們如何清空思緒
「行為之下是感受,感受之下是需要,當需要被理解,我們就能自由。」--薩提爾《自我覺察練習》讓人腦洞大開
專注力是稀缺資源。透視《麥肯錫瞬間專注技巧》,看看頂尖顧問如何成功
劉潤:「正確不是目標,提升勝率才是目標;商業的本質,永遠是交換價值和建立信任。」
我對時間吶喊,她卻靜默不語─與時間的對話,只變成一句獨白:「塞滿行程,不等於過好人生。」
每一個瞬間,都可能變成一個故事。寫出來,讓《無界文字力》爆發吧!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做多少,而在於做得有多專注。」;「最深的智慧,往往隱藏在最平凡的日常中。」枡野俊明給我的啟發
Henry Ford:「無論你相信自己能,或相信自己不能,你都是對的。」--顯化是邪教?還是正道?
《納瓦爾寶典》:「與值得的人一起玩長期遊戲;用腦袋賺錢,而不是用時間。」
窮忙非忙!《不再忙到崩潰!高效率工作者的思維整理》--「忙碌不是勳章,而是提醒你沒有好好管理自己。」
從碎片到全貌:《完形心理學》教會我的那幾件事,自此翻轉我的職涯
--
方外篇之五、看運動想人生
智勝有句名言 -- 「享受棒球」。我到現在還無法像他做到這麼享受棒球,他真的是很「自在」的一個選手,就算遇到壓力了,還是可以把他最想要做到的那一面表現出來。
(By 異父異母的前隊友林智平)
--
智勝是「神人級的」選手,非常全面,他的個性很外放,這是我學不來的。對這個環境,他很有影響力,不僅帶動單一球隊的氛圍,「整個環境所有球迷他會被他感染。」
(By 小胖林泓育)
智勝真的是這樣的球員,又一個巨星的謝幕。
微感慨。
--
林智勝:
「你越怕,球就越會來。」
— 引自他引用郭建霖教練的話,勉勵年輕球員不要害怕失誤,勇於面對挑戰 。
--
林智勝:
1. 比賽就像人生,你要嘛打擊,要嘛被三振;關鍵是下一次還要站上去。
2. 沒有退路的時候,就是最好的出路。
3. 全力揮棒,就算被三振,也比放掉好。
4. 場上沒有老將或菜鳥,只有敢不敢面對比賽的人。
5. 球迷要的不是你每場都全壘打,而是你每一場都拼盡全力。
6. 我不是天才,只是比別人更願意多揮幾千次棒。
7. 兄弟是一輩子的,不只是在球場。
8. 退休不是結束,是另一個賽季的開始。
退休快樂。
--
「遺憾不會有,
是給我很多智慧。
遺憾就是你更進步的時候。
因為你有遺憾才會檢討、
思考怎麼讓下一次變得更好。
所以我不會遺憾,
那讓我更有智慧。」
~陳金鋒(2016 年的訪談)
--
李灝宇:
「當你打不好的時候,頭要抬起來;
打得好的時候,更不能驕傲。」
(打字自 Vamos SPORTS! 專訪影片)
--
李灝宇:
「所有人都知道我是一個很硬的球員,我真的很在乎自己場上的表現。愈接近大聯盟,我在乎的點愈多,也會在乎更多細節。
今年春訓時,我加練三壘,可能大聯盟有缺,我就有機會頂上去。一開始覺得沒什麼,但真的下去守,才發現球過來的角度不一樣,旋的角度也不一樣,反應的速度也會不同。
你要決策跟判斷的瞬間,跟守二壘時非常不一樣。剛開始,挫折真的很多,連帶影響到很多,甚至一度沒信心。但我很努力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
愈接近大聯盟,會求更好的表現。我一直提醒自己我是最好的,我打很好,並專注去贏球。」
(打字自 Vamos SPORTS! 專訪影片)
好感動,灝宇加油!
--
--
--
--
--
--
--
--
--
更多文章收錄或發表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