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天下雜誌》的 〈有錢人都這樣教小孩:如何教出富人思維?〉 梳理成重點摘要:
🔑 文章核心
- 多數亞洲父母教育孩子時,會強調「穩定、安全」:進大企業、考公務員、當老師。
- 但這些職業雖然收入穩定,卻難以真正致富。
- 真正能培養「富人思維」的方式,不是死守安穩,而是 培養孩子的創業精神 + 理財習慣。
🧩 文章重點
1. 父母的限制思維
- 很多父母用自己的失敗或保守經驗,去限制孩子的選擇。
- 長期下來,孩子容易只追求「安穩職涯」,而忽視自己的潛能。
2. 創業特質的孩子
- 固執、愛反抗、不輕易妥協、勇於挑戰權威。
- 這些常被父母視為「不聽話」,但其實正是企業家的潛質。
3. 實際做法:用投資啟蒙
- 幫孩子開一個 證券帳戶。
- 拿一、兩個月的補習費:
- 70% 投資大企業股票(穩定)。
- 30% 讓孩子自己選(學習決策)。
- 每月零用錢 → 存下來投資。
- 父母陪著學基本財經知識、分析股價,讓孩子從實際市場理解「金錢運作」。
4. 教育的真正目的
- 投資能幫助孩子理解 商業本質、經濟運作,而不只是課本上的數學與英文。
- 失敗不可怕,父母若願意支持,孩子能從錯誤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 「天才」不只在音樂、體育,也能在商業中培養。
🌱 行動建議(給父母)
- 別把「安穩人生」當唯一選項:讓孩子嘗試創業或投資,而不是一味要求升學。
- 用投資教育代替零花錢:零用錢 = 投資金,培養孩子金錢觀與風險意識。
- 支持而非否定孩子的挑戰精神:父母的信任與支持,是孩子最大的創業資本。
👉 本文摘自《金錢的祕密(青少年版)》,主張讓孩子從小學習理財、理解金錢本質,培養 富人思維,而不只是「記帳」或「存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