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的隨想,沒有太多文筆,只是把一個場景和心情留下來。
以上純屬虛構唷~
—「不知道是不是喜歡,也許只是錯覺。」

內文
會議室的空調冷得刺骨,直直吹在我身上。
我固定的座位在後方,方便操作投影與記錄,卻也剛好落在風口。肩膀不自覺地縮了縮,我在桌上攤開筆電,旁邊放著紙本筆記與錄音筆,指尖仍不停在鍵盤上敲擊。
前方的簡報螢幕閃著亮光,他正站在投影前,向大家報告進度。語氣沉穩,眼神專注。
我告訴自己只是工作需要,必須保持專注。可實際上,我的筆記裡有幾行字明顯歪斜,那是因為我看向他的時候,手稍稍停頓了。
會議結束後,大家陸續起身。我跟著主管站起,點頭致意。收拾完筆電與文件,準備離開時,餘光瞥見他正和同部門同事交談,語氣裡帶著笑意。那一瞬間,胸口微微一熱。
只是這次企劃的成員。
一位業務合作上的同仁。
沒什麼私交。
這點,我提醒自己好多遍。
幾天後,我整理好會議紀錄,將資料寄出。
照理說,流程應該到此為止。
可他在回信裡多加了一句:「辛苦妳了,會議紀錄寫得很清楚,謝謝。」
短短的幾個字,我卻盯著螢幕發了呆。
明明只是再普通不過的客套話,我卻讀了三遍,甚至還莫名覺得心情變好。
自那天起,我開始察覺自己的一些小動作。
在聯繫對方之前,會反覆確認郵件的語氣是不是太生硬。
明明只是傳送檔案,也會猶豫要不要多加一句「週末愉快」。
甚至還會偷偷搜尋對方的社群,看他最近有沒有什麼公開的動態。
「這……是喜歡嗎?」
這樣的念頭在腦海閃過時,我立刻心虛地否認。
真正讓我困惑的,是那天深夜。
那天,我依主管指示,把幾份契約初稿寄給他。不到五分鐘,他就回了:「收到,我再確認。」
我正準備合上電腦,卻見已靜止的對話框又跳出提示。
「妳也是加班到這個時候嗎?」
我愣了愣,下意識回覆:「嗯,快完成了。」
很快,他又傳來一句:「太辛苦了,記得要休息。」
末尾還跟著一個笑臉符號。
我怔怔盯著那個符號。對話停在這裡,可心裡卻像被什麼輕輕拍打過。
從那之後,我開始期待這樣的「意外」。
雖然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對話仍是文件與流程。可偶爾,他會在正事之外,多加一句:「午餐別忘了吃」或「最近天氣冷,妳回去要注意保暖」。
每一句都只是再平凡不過的關心,卻讓我一再回味。
「不可以。」
我在心裡告訴自己。
我們只是合作企劃裡的同仁。
我是一個行政助理,他是專案成員。
一旦跨過那條線,後果不只是尷尬,甚至可能牽動工作。
所以,每一次心底冒出的微光,我都用力壓下。
告訴自己:這只是錯覺。
週五傍晚,下班後的街道燈火漸亮。
我提著工作包走出公司,手機震動了一下。
是他傳來的訊息。
「這週合作的事情結束了,辛苦妳了。祝妳週末愉快。」
簡短、禮貌,依然帶著公事語氣。
我卻在心裡,默默讀了好幾遍。
街燈灑落在地面,我停下腳步,深吸一口氣。
——就讓這份心情,停留在這裡吧。
不再多一步,不再冒險。
因為我知道,現在的距離,剛剛好。
週一早晨,會議照常開始。
我依舊坐在後方,調整錄音筆,筆電打開,筆記攤在一旁。指尖隨著討論飛快敲擊。
散會後,大家陸續離開,我留在座位補完紀錄。
他忽然抬頭,看向我,語氣平淡卻清晰:
「下週我可能要出差一段時間,有些事就要麻煩妳多幫忙了。」
我愣了一下,點點頭。心底卻被某種情緒攪動。
原以為我能將這份心情妥善封存,可他隨口的一句話,卻像在心湖投下一顆石子。
空調持續呼呼作響,文件摩擦與椅腳聲逐漸遠去。
他的腳步聲在門口消失,我盯著螢幕上閃爍的游標。
心口隱隱發燙。
——也許,我並沒有自己想得那麼冷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