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黎明》| 恐怖片元素大雜燴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已經好久沒有看到這麼緊張刺激的恐怖作品了。

圖取自網路

圖取自網路

故事講的是 Clover 與一群好友為了尋找失蹤的姊姊,進入深山,卻遇上一場詭異的風雨,誤闖一棟與世隔絕的房子。探索過程中,所有人接連被謀殺,但又詭異地在某個時間點復活——一次又一次地死亡與重生,每一次出現的危險都不一樣,甚至還會帶著前一次死亡的後遺症,直到黎明為止。

本片是改編PS4電玩,據說電玩迷不太滿意,但我對電玩沒涉略,在看之前我也沒google劇情,以未知的狀態跟著主角探索真相,真有種惴惴不安的心情

這部片專注描繪恐懼,沒有硬塞政治正確,也沒有為了噱頭而加入冗長的性愛場面(某些虐殺片最愛這套)。它幾乎把恐怖片常見的元素都放進去了:

1. 多元恐懼

殺人魔、女巫、實驗室怪物、鬼魂…各種恐懼一次滿足。

第一個登場的是 面具殺人魔,我原本以為這就是全片的魔王、典型虐殺片路線。結果後面竟然出現 鬼魂附身 的橋段!偏偏我對有鬼魂的恐怖片特別害怕,當時又是晚上 11 點多,氣氛陰森到不行,嚇得我直接按下暫停,硬是拖到隔日日正當中、陽氣最盛的時候才敢繼續看。

至於 實驗室怪物,那更是驚悚片的常客,也是我這種喜歡獵奇元素的人最愛的類型。像《美國恐怖故事》第二季〈瘋人院〉裡那個德國醫生的人體實驗、韓劇《京城怪物》、還有《怪奇物語》的實驗場景,都屬於這個脈絡。這次《直到黎明》也把這元素放了進來,算是滿足了我對獵奇場景的期待。

2. 血腥與死法設計

因為角色會重複死亡,導演得設計各種死法:血漿狂噴、腦漿爆裂、開腸剖肚,美術組真的很給力。每一次死亡都像是一場新挑戰。

3. 狹窄空間逃生

角色們曾進入隧道,後方有一群恐怖東西追趕,那種窒息感、視覺壓迫感,讓人坐立難安。

4. 配樂助攻

逃生場景的配樂節奏緊湊到爆,讓人看得忍不住大喊:「快跑啊!」

5.Jump scare

本片採用大量的Jump scare,風格像《light out》,燈關沒有人,燈開人就在旁邊,有些有音效助攻,有些則靜靜的,讓恐慌在你心裡蔓延。


觀影時,我一直在想:這個地方為什麼能不斷帶傷復活?

是不是夢境?還是心理實驗?Clover 還直接問反派心理醫生:「這裡是我想像出來的嗎?」 結果對方卻冷冷回答:「這裡當然是真的。」——聽到那一刻,我反而失望了。如果最後揭曉這一切只是心理治療的演出,像《隔離島》一樣來個大翻轉,會更耐人尋味。

但影片最終並沒有解答「為什麼能復活」,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後來我查了資料,遊戲原作其實更偏向蝴蝶效應式的心理層次堆疊,而不是單純的驚嚇場面,尤其既然安排了心理醫生角色,卻沒有好好發揮深入探討人性黑暗面,實在有點可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不是影評人
0會員
13內容數
這裡不談票房,不講分鏡,只分享電影或影集帶給我的一點點共鳴、一點點情緒。有時像聊聊夢,有時像寫日記。
我不是影評人的其他內容
2025/09/19
《捲捲初戀》是一部以 1990 年代高中生戀愛為背景的電影。 韓國、台灣似乎都特別愛講 90 年代的學生故事──因為那真的是個美好的年代。
Thumbnail
2025/09/19
《捲捲初戀》是一部以 1990 年代高中生戀愛為背景的電影。 韓國、台灣似乎都特別愛講 90 年代的學生故事──因為那真的是個美好的年代。
Thumbnail
2025/09/12
小時候看《異形》,把焦點放在異形這個生物有多可怕,根本沒注意到電影裡藏著的寓意。長大後再重溫,感受完全不同。
Thumbnail
2025/09/12
小時候看《異形》,把焦點放在異形這個生物有多可怕,根本沒注意到電影裡藏著的寓意。長大後再重溫,感受完全不同。
Thumbnail
2025/05/28
當《恐懼大街 4》開播時,我按下播放鍵,滿臉是期待。 但看完後……只能說一句話:「你到底在演什麼?」
Thumbnail
2025/05/28
當《恐懼大街 4》開播時,我按下播放鍵,滿臉是期待。 但看完後……只能說一句話:「你到底在演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